上周,大小米發布的《她在小學六年級被診斷重度抑郁,17歲被北大六院郭延慶確診阿斯伯格綜合征,后來發生的故事,很暖》一文,講述一位身患阿斯伯格綜合征女孩林雨從小遭受校園暴力,小學被父母帶去精神病院診斷抑郁癥,后來因為兩份友誼的而華麗轉身的暖心故事。
但是在這篇文章中,林雨的父母起了什么作用,他們為什么決定帶那么小的孩子去精神病院,之后在孩子的成長路程上有什么影響?
讀者包括大小米編輯部都有著同樣的疑問,經過反復溝通,我們終于采訪到了林雨的父親。
我是一名成年阿斯伯格女孩的父親
對女兒做過最后悔的事情就是
口述:林爸爸
整理:記者當當
編輯:大八
看了《大米和小米》發表我女兒的文章,我為她現在的狀態驕傲,也想說,具有譜系障礙的人生活在社會上不容易,希望社會和家長們能夠給他們多些理解和正確的引導,而我,就是一個例子。
因為過分關注成績
而忽視了她的心理健康問題
30年前,我和妻子都是外地到北京求學的大學生,當年我對孩子的媽媽一見鐘情,很快我們墜入愛河、結婚、生子。
因為我和她媽媽當年都是名校畢業,所以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就被我們寄予厚望,希望她也能跟我們一樣考取重點大學、而后出國留學,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她也很爭氣,從上幼兒園開始,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而且還能畫漂亮畫、彈得一首好琴。
但恰恰因此如此,我們忽視了她的社交和一些行為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小雨從三四歲起就和別的小朋友很不一樣了,不愿意跟小朋友玩,基本上不會理人,也不太跟我們分享學校的事情,更甚的是,只要別人一觸碰她就會哭個不停。
當時我和她媽媽卻認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有個性,并沒有太在意。
我和她媽媽忙于工作,每次她鼻青臉腫回家,而一直堅持散養的模式的我們,也認為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一直到小學六年級,小雨總是動不動就哭,我和她媽媽也問不出什么原因,于是帶女兒去了兒童醫院,讓我和她媽媽都震驚的是,醫生的診斷竟然是:小雨目前處于重度抑郁狀態,但因為年紀太小,醫生說還不需要吃藥和做心理咨詢。
而我們也認為,孩子才那么小,不至于會出現大問題, 所以重點關注還是女兒的成績,并沒有意識到她心理問題的嚴重性,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們真的是太大意了。
初中,她被請家長
我第一次打了她
女兒上了重點中學后,成績不再那樣優秀,并開始跟我們多次出現沖撞,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頻繁接到班主任的電話。
電話那頭班主任告訴我,小雨被全班同學孤立了,原因是小雨總是愛說一些關于性的污言穢語、還會爆笑不止、把同學的圓珠筆和文具藏起來……
剛聽到這樣的消息后簡直懵了,羞愧和憤怒的心情涌上心頭:小雨怎么會做出如此的事情?!
放下手頭的工作后,我匆匆來到學校。
班主任對我說的第一話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你家孩子怎么那么沒有教養!
聽到這樣一句話,做為一個父親,我真的是羞愧不已,也是第一次打了小雨。
到了小雨的班上,我才知道,小雨已經從一個好學生變成了同學心中的“怪人、壞孩子”。
其實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無論班上的人怎么看林雨,我們始終都是覺得林雨本質上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因為她會在小學五年級時把自己半個月的零花錢給到帶著孫子乞討的奶奶。
我問她,都是從哪里學到的污言穢語?
小雨回我說,從社會上接觸的人那里學到的——因為她在學校里沒有朋友。
我很心痛,和媽媽開始慢慢調整對小雨的培養方向,更多關注她的人際關系和行為規范。
帶著女兒輾轉精神病院的時光
也幾乎是我要崩潰的時光
一直以來,我和小雨的媽媽會默契地避開跟精神病院相關的話題,我們想也許我們多關心她,幫她做調整,給她足夠的愛,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慢慢變好。
但到了高二,小雨的狀態不知道為何越來越差,幾乎天天都睡不著覺,又在醫院診斷為重度抑郁癥,那時候,因為擔心小雨會做傻事,我們也是整夜整夜陪在小雨身邊。
班主任還經常打電話過來“投訴”我的女兒,我們也是連連道歉。
直到班主任建議我們帶小雨去精神醫院看看。
此時此刻,我和她媽媽已經不得不去面對了。
到了精神病院,很多重度精神病患毫無意識地走來走去,看到這種情況,我哭了,我真的非常害怕自己的女兒也會變成這樣。
在看心理醫生的時候,小雨才說出了她在兒時被同齡人孤立、排斥的經歷,被人騎在我身上打,往身上撒尿,甚至被綁在樹上毆打……
聽她說出這些,作為一個大男人,我哭了,沒辦法想象在當時,我的小孩受到這些磨難時,沒辦法對父母說出來,甚至也許她曾求助過我們,但所發出的種種信號都被我們忽視了……
無法形容那種懊惱和心如刀割的感覺。
隨后,我們帶著17歲的小雨輾轉了多家醫院,才終于在北大六院郭延慶教授處診斷她為阿斯伯格綜合征。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延誤了她的診斷期
小雨被診斷后,我開始去了解,原來阿斯伯格綜合征屬于自閉癥譜系障礙的一種,但是小時候不太容易發現。因為她們可能會比較聰明,基礎教育階段成績也會比較理想。
正因為如此,她的社交和行為上的問題就會被弱化,認為這個孩子只是“比較有個性”。然而或許就是我們的忽視,沒有及早矯正她的行為,才導致她在最好的青蔥雨季,當其他孩子都在享受青春的快樂,她卻要在一個個精神病院輾轉……
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女兒那些“不正?!钡男袨樵絹碓交腥淮笪?,開始學習怎么去面對,我們也用郭延慶教授教給我們的理念去要求自己:好好愛孩子,讓她快樂,去陪伴她、引導她。
我想用我一生的愛去讓她快樂。
幸運的是,在經歷那么多磨難之后,現在,小雨的抑郁癥痊愈了,也找到了喜歡的工作,并且還結交到了兩個值得信任她的女性朋友,還有疼愛她的男朋友,現在的她也不在害怕自己的“異類”,逐漸接受了自己。
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在想:要是可以早點理解女兒多年的行為,是不是就能讓她少受一些苦和道德的指責呢?
所以,我希望作為家長的你,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異樣,一定要及早去診斷,干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