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氣血足不足,就看這2處
1、看耳朵:耳朵紅潤、飽滿、有彈性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很多人年齡一大,耳朵開始松弛、癟巴、長皺紋,這說明氣血已經不足了 。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用你的兩個手指夾住耳朵,一前一后,上下搓五六下。
搓耳后,耳朵顏色很紅且不容易消退,說明體內有熱。若耳朵上的紅色很快消退,然后越來越白,或怎么搓也不容易發紅,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2、看手指: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手指肚,是鼓起來的還是癟下去的,正常人應該都是鼓起來的,但是氣血不足的人卻鼓不起來。也可以按壓手指肚,指肚恢復速度越快的氣血越充足。
氣血雙補,養生四物茶
第一味藥就是黃芪。黃耆,這個耆就是老,黃芪現在是這么寫。其實最早是這么寫,這什么意思,就老的意思,它跟老有關系。黃芪被稱為補氣“神藥”,其補氣的能力得到了中醫界的一致認可。
“氣”就是器官組織的功能,氣上來了,血脈就生發通暢,臟器就恢復正常運轉?!侗静輦湟愤@本書里面把黃芪放在第一位,黃芪這味藥現在怎么樣呢?
黃芪有雙向調節作用,高血壓的病人吃黃芪可以降血壓,低血壓的病人吃黃芪可以升血壓,現在的語言叫雙向調節。
我國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黃芪了?!俺:赛S芪湯,防病保健康”,就是說單純拿黃芪來泡水喝,就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徽州那里是新安醫學,明清時全國有四大名醫,汪機是其中一個。汪機,主張固本培元,本和元是什么,先天之本。其中汪機要方主要是兩味藥(人參,黃芪),黃芪是第一位,所以叫固本培元。
第二味是十五或者二十克黃精,又補氣又補血。黃精,氣血調和,百病不生。當歸補血,黃芪補氣,黃精又補氣又補血。
常言道“南有黃精,北有人參”,黃精自古以來就是養生的好食材,有著益腎,潤肺,補氣血調和五臟的作用,黃精進入人體后,能迅速的縮短腎氣恢復的時間,讓五臟第一時間得到營養,五臟安,則全身安然,在益腎的基礎上進行補血,在整個的服用過程中,黃精不會引起人的上火,或者體寒,因為黃精是平性食材。
第三味是十克西洋參。西洋參偏涼性,人參偏溫,所以陽熱體質之人不能吃人參,吃西洋參。
第四味藥,枸杞子,補血,枸杞甘溫,填精補髓,又補精又補髓,祛風,明朝的《萬病回春》,說枸杞不能煮很長時間,不能火力大,入藥要后下,先熬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泡茶可以。
養生四物茶:黃芪10克,黃精15-20克,西洋參10克,枸杞子10克。
就這四味,泡好后要用蓋子蓋一下,溫熱一下。把這個水喝完了,然后又加點開水,又溫一下,然后倒下來再喝。早上泡起,泡到晚上,黃精、西洋參、枸杞子這三味藥都可以吃下去。黃精像肥肉一樣,黃芪比較難吃,要牙齒好。
中醫講,氣血調和百病不生,人生病主要是氣血不和,治療的關鍵在于“和”。這4味藥組合后,達到了氣血精的三向調和,中醫說,氣為血之母,血為氣之帥,這樣的結合正好是四物茶最好的詮釋,在細雨無聲的補充氣血后,益腎的功效也顯示出來了,腎強身體自然棒,免疫力也大大的提高,對由體虛,氣血虛弱引起的體乏,容易出大汗,容易感冒,免疫力下降,沒有精神,頭發出油,頭發早白等人群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