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萬科之爭轟動全國,同一年創始人出局的還有汽車之家和南玻A,這些都曾是行業第一的公司,創始人被出局的悲劇故事還在上演。
傳說持股67%有絕對控制權,持股51%有相對控制權。
但是,公司融資需要出讓股權,吸引聯合創始人、合伙人要分股權,做員工的股權激勵也要分股權。創始人很難一直保持持股67%或者51%,創始人的持股比例越來越低還想掌握公司控制權,不想被出局怎么辦呢?
我們花3年時間研究了150多家公司,找到30多家做得比較好的公司,總結出掌握公司控制權的10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AB股
AB股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們研究過13家采用AB的公司,可以分為5種類型,包括:
境外上市公司的常規AB股
境外上市公司的強勢AB股
境外上市公司的弱勢AB股
科創板的AB股
非上市公司的AB股設計
美國、香港、國內、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做法都有不同。
第二種模式,雙層架構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的公司(科創板除外)都是不能實行AB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則可以實行AB股。
但是,可以在A股上市公司之上,架設雙層架構以后,利用有限責任公司的寬松規則,變相的實現AB股。
第三種模式,合伙企業
在合伙企業中,有一種企業叫有限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企業包括兩種合伙人:
一種是有限合伙人,就是傳說的LP,有限合伙人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這種責任類似于公司里的股東的責任。
二種是普通合伙人,就是傳說的GP,普通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類似于個體戶的責任。
有限合伙企業類似于公司制+個體戶的組合,由于有限合伙企業中兩類合伙人的身份和責任不平等,就可以相應的可以設置權力的不平等,可以給普通合伙人設計超級權力,比較方便掌握控制權,可以做到普通合伙人出資0.01%也有控制權。
但是,一般也只是員工持股平臺或投資基金等采用有限合伙企業的形式,因為普通合伙人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做實體經營的企業很少采用有限合伙企業的形式。所以,想利用合伙企業掌握控制權,就需要架設多層架構,以隔離無限責任的風險。
螞蟻金服采用了有限合伙企業的模式,“股權道”在2017年發過螞蟻金服的分析文章。
最近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披露了一些與螞蟻金服有關的新信息,我們研究后又有新的發現。
第四種模式,工會持股
比較典型的如華為的工會持股,“股權道”之前研究過2次華為的股權結構,在2017年之后發過2次關于華為股權的文章。
最近華為在國內發行債券,披露了更多信息,我們做了第三次研究,又有新的發現。
第五種模式,虛擬股權
虛擬持股的股東沒有投票權,可以把其中的投票權讓渡給創始人,給創始人增加更多的投票權。
第六種模式,一致行動協議
一致行動協議是上市公司比較常用的模式,但是有致命的弱點。
第七種模式,委托投票
委托投票也有很多上市公司使用,但這種模式的弱點比一致行動協議更明顯。
第八種模式,阿里合伙人制度
阿里合伙人制度是阿里獨創的,在蔡崇信的主導下設計出來,阿里巴巴花了3年試運行才在2013年正式推出。為了堅持阿里合伙人制度,2013年馬云寧愿放棄到香港上市,可見馬云他們把阿里合伙人制度看得比上市還重要吧?
我們研究過阿里B2B版塊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招股書,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在美國上市、2019年在香港上市的招股書和上市公司公告,超過2000頁的資料,“股權道”也在2017年后發過2次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和控制權的文章,包括阿里小時候對控制權的把握。
這次從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披露的資料中,看到完整版的公司章程和更多信息,我們又做了第三次研究,有更多的發現,與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控制權和傳承機制有關。
第九種模式, 超級AB股
普通的AB股模式,創始人持股比例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有控制權。
而超級AB股可以做到,就算創始人只持股0.1%,仍然能夠掌握控制權。
第十種模式,組合模式
前面9種模式各有特點,各有優劣,可以將不同模式組合使用,實現更佳效果。
為了系統的介紹這10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我們準備了一個課程,將詳細解讀:
比如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馬云持股5%就能控制公司,它的控制權設計原理和傳承機制。
比如華為的股權設計,任正非持股1%控制公司,它的工會持股、特殊董事會和雙董事長機制是怎么發揮作用的?
比如360公司,周鴻祎持股23%有64%的投票權,作為A股公司是怎么變相的實現AB股的?
比如13家實行AB股公司的不同做法,小米、美團、京東等,有強勢的、也有弱勢的…
比如馬云持股1%能控制螞蟻金服,具體怎么操作的?
共包括阿里巴巴、華為、螞蟻金服、京東、小米、美團等30多家成功企業的做法,馬云、任正非、周鴻祎、劉強東、史玉柱等成功人士的公司控制權設計思想。
這些成功企業花了很多成本設計出來,集合了多位高人的智慧,他們也付出很高代價去驗證和完善。傳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如果能從別人的成功模式中借鑒經驗,從這么多優秀企業和成功人士身上學到一丁點就賺大了吧。
這也是我們花了3年時間研究150多家公司,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30多家企業,總結出來的10種控制權模式。
關注“股權道”的朋友應該知道,“股權道”的文章堅持用事實說話、做靠譜的事,不忽悠、不胡編亂造。主要信息來源是上市公司公告、官方披露的信息等靠譜的渠道,不是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或者一些媒體的八卦新聞。
雖然30多家公司的做法不是我們原創,但我們查閱了上萬頁的資料,是上萬頁不是上萬字哦,光阿里巴巴一家的資料就超過2000多頁。一本普通的書是200-300多頁,你可以算一下上萬頁是多少本書的量呢?
就如蟲草等野生的東西,你可以自己去采摘,免費不用錢,可你愿意花這么多時間去高原雪山里尋找嗎?就算你愿意花時間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蟲草嗎?而且還要花飛機票錢哦。如果不想自己花時間去高原上采挖,可以花錢買別人采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