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來之后,在農村野外生長出各種各樣的野草,有不少看起貌不起眼的野草,卻有這大作用,這些野草也是農民朋友所喜愛的野草,特別一些生長在山里的野草,更是有不少山區農民很喜愛,有些農民朋友進山的時候,見到這些野草都會采摘一些。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介紹這么一種野草,這種野草蛇見了它就跑,也是許多農民朋友進山常采摘常備的野草。
在我國農村山區里,有這么一種野草,它莖是紅色的,其葉子看起很像莧菜,而且幾片葉子拱起來形似杯狀,這種野草就是“杯莧”,不過熟悉它的農民朋友卻不叫它杯莧,反而叫它的別稱,那么杯莧有哪些別稱呢?據筆者所了解的,杯莧的別稱有蛇見怕、鏡面草、蛇驚慌、細葉蛇總管、拔子彈草,為什么杯莧會有這么多別稱,而且都這么奇怪呢?當你了解它的功效以后你就知道了。
杯莧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南地區,其主要分布區域有廣西、云南、廣東、海南、臺灣、湖北、福建、湖南等地,它的生長位置的是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山坡灌叢以及小河邊或山谷蔭蔽處,而且由于杯莧基本都是野生的,且沒有人工種植的,就顯得尤為珍稀了。那么為什么它會叫蛇見怕、蛇驚慌以及拔子彈草呢?
這就跟杯莧的作用有關了,筆者也查閱了相關資料,也詢問了不少老農民朋友,據《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記載,杯莧全草可入藥,具有消腫、止痛、拔彈、除諸毒的功效,在民間常用于治療各種蛇咬傷、肝脾腫大、子彈入肉等癥。
特別是關于拔彈這個,筆者也像一些老農民朋友了解過,據說在以前戰爭年代的時候,中彈以后,由于沒有良好的醫療條件,就用杯莧來給拔子彈以及止痛,因此杯莧也有了“拔子彈草”的別稱,此外又由于它能除各種毒,是治各種蛇咬傷的良藥,因此也被農民朋友稱作“蛇見怕”、“蛇驚慌”。
正是由于杯莧有這些作用,因此在過去許多常進山的農民朋友對它很喜愛,夏季進山的話也都會采摘一些杯莧,預防被蛇咬傷。不過雖然醫書上記載杯莧有著除各種毒,治各種蛇咬傷的作用,但是筆者建議,萬一被毒蛇咬傷最好還是去醫院為好,避免出問題。
各位朋友,你們見過杯莧嗎?你們那里也叫它“蛇見怕”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