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陽新人你合格嗎?
你家住在陽新哪里?
你知道你住的地方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答疑解惑
陽新縣歷史悠久。西周為鄂王轄地,春秋歸楚,秦屬南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zhi)縣,屬江夏郡。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吳孫權析鄂縣置陽新縣,縣治陽辛(新)。與下雉縣同屬武昌郡(今鄂州市)。
陽辛地處縣西南隅。沿雉水(今富水)往東不遠有深潭曰辛潭,邑因近潭,又居雉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陽辛。因古“辛”與“新”通用,又含析置新縣之意,故稱“陽新”,意即雉水以北新置縣治。另一說以治所附近陽辛山命名。至于下雉縣傳因縣域多雉,稱陽辛雉。且“雉”字與劉備夫人號相同,故名。
不久又將陽新一分為二,增設奉新縣。西晉初再將陽新一分為二設高陵縣,東晉義熙八年(412年),下雉縣并入陽新縣。南朝梁(526年),分陽新縣置安昌縣。陳分陽新置永興縣,治所設在高陵故城。隋開皇九年(589年),將陽新、安昌、奉新三縣合并置富川縣。十一年(591年)富川縣并入永興縣。十八年(598年)富川改名永興,縣治所遷入高陵故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以永興縣置永興軍。南宋改稱興國軍;元為興國路;明初為興國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為州。清因之。1914年改州為縣,因與江西興國縣同名復名陽新縣,沿用至今。1949年屬大冶專區。1952年改屬黃岡專區。1965年屬咸寧地區。1997年劃歸黃石市管轄。轄16鎮:
始建于西漢初,南朝陳天嘉元年(560年)歷為軍、路、府、州治所。1914年為陽新縣治,置城關鎮。1981年改今名。
因地形似黃顙魚,鎮傍其口而得名。一說因捕黃顙魚而得名。
因地處湋源河口得名。
以太子廟得名。
以鎮西大王廟得名。
因此地土壤為白色沙土而得名。
原名佛圖市,后訛為今名。
welcome
因位三條溪河匯合之口,故名。
以龍港河得名。
舊稱楊港,以朝陽河古名得名,后訛為今名。
據1943年重刊《陽新縣志》云:昔“夾河兩岸均有市”,河上常有竹木排停靠,故名。
以鎮東南木石港得名。
因昔多楓樹得名。
原名石貴發,后以王英水庫改今名。
又名富池口。富水于此分流入江。
《陽新縣地名志》記載傳說這里有一個陶器作坊靠近港邊,故名陶港鋪。而村里一個老人給了另一解釋:解放前因港中常帶泥沙名為“淘港”,后覺得“淘”字不好改為“陶”。多數人認為陶港名稱由來跟四季流淌著的港有關。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陽新人
不收藏這篇文章說的過去嗎?
(歡迎補充糾正)
聚焦陽新
投稿/建議/可關注本微信后直接回復
回復:買房查看《陽新最新二手房信息》
回復:租房查看《陽新最新租房信息》
回復:工作查看《陽新招聘信息》
回復:人才查看《陽新人才信息》
回復:信息查看《陽新各類跳蚤信息》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