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又空降總裁了。
2014年9月,歷史上第一次,百度設立總裁一職,張亞勤加盟。2015年2月,李彥宏即宣布調整,設立三大事業群組,其中新興業務事業群組由張亞勤直接負責。可以看出,這個總裁職位的成色有限。
今天,李彥宏發內部信,宣布陸奇為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COO),所有業務高管,包括張亞勤,都轉向陸奇匯報。至少從匯報關系來看,這個總裁職位的成色更足。
與張亞勤相比,陸奇的履歷更為光鮮。頭頂“美國科技巨頭中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的光環,陸奇會成為李彥宏的事業合伙人嗎?
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
1.
中國企業,尤其民營企業,鮮有CEO空降兵成功的例子。為何空降兵難以成功?
國外CEO空降的例子更多一些,也不乏成功案例,像郭士納空降IBM、基爾茨空降吉列等。億康先達曾有研究,空降CEO在企業面臨危機、需要大刀闊斧的變革時,成功概率較大。正常情況下,內部提拔更穩妥。
中國的情況不一樣。民營企業,尤其是創始人掌舵的企業,空降CEO難上加難。這里面的原因不難分析: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創始人對公司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還有感情。因此,創始人就難免會以自己為標準,來要求空降兵。
這種心理普遍存在,值得體諒,但不得不承認,也是導致空降兵存活率低的最大原因。因為這個標準,有點高。
2.
2014年12月,萬科郁亮帶隊赴百度交流,曾對李彥宏提出尖銳的問題:谷歌用職業經理人主政,為何百度過去15年都是你?李彥宏的回答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
“一個迅速變化的市場,公司領導人或者CEO最大的本事應該是什么呢?是對變化做出判斷……新的生態對我們來說有什么危險,有什么機會?這些東西不是職業經理人擅長的。
……我剛才講的移動轉型,我2年之內把運營利潤率從53%變到29%,職業經理人是不敢做這個事的,但創始人、企業家有魄力去做,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做CEO。”
這是創業老板們典型的心聲:關鍵時候,職業經理人靠不住,還是得自己上。當時李彥宏沒有考慮到,他對面的萬科團隊全是職業經理人。他說完之后,冷場了好一會。
3.
中國企業家鮮有喜歡職業經理人的。史玉柱說,我跟柳總復過盤,人才還是自己地里長出來的好用。馬云甚至說,我寧可阿里關門倒閉,也不會空降一個CEO!
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曾旗幟鮮明,絕對不能用空降兵。但前不久,原銀聯高管舒世忠空降拉卡拉,擔任支付集團總裁。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歡,不管有多難,很多時候是不得不用。
若想用好空降兵,選人最重要。但僅靠選人時不夠的,企業家還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1)自己與空降兵的關系。
(2)自己與企業的關系。
4.
老板與空降兵的關系,有點像閃婚的小兩口。這種一見鐘情、先結婚再談戀愛的日子,磨合起來注定是非常痛苦的,過不到一起的情形很常見。
曾有一家頗具規模的IT企業,老板花重金從三星挖來高管擔任總經理。每次會議,董事長本來說好的完全授權、只是旁聽,結果總經理做完決議準備散會時,董事長都會忍不住沖上去,增加一大段即興演講,大談企業價值觀。
這種原本合理的沖撞,多了就只能變成沖突。結果很快總經理就掛靴而去。
這個特別考驗老板。老板要包容、要用人之長、要擅長拿捏時機和分寸化解沖突……真不容易。
5.
老板與空降兵的關系,還有點像婆婆跟兒媳。這個中國式的難題之所以存在數千年,就因為表面是婆婆跟兒媳的沖突,實質是婆婆沒能處理好跟兒子關系的變化。
養育多年的孩子,在中國往往被母親視為自己的私產。即使兒子組建家庭、獨立生活,自己從情感上也很難接受這一點:兒子已經到了生活的新階段,必須把兒子視為獨立的個體。
這個類比有些不妥帖的地方,但核心是相似的。企業做到一定階段,就不再是自己的私產。企業家如果希望公司好、希望用好CEO,既要一如既往地傾注心血,又要建立界限,將自己視為“企業的企業家”。適當放手、有所不為。
這個有點反人性,最考驗老板。
6.
智商高、情商低的領導者,往往很難跨過上面的兩道坎。搜索了一下關于李彥宏的報道,有兩段話,讓人禁不住為他捏把汗。
一是某知名商學院領導力教授,曾在對其性格進行評估之后,認為李彥宏與常見的優秀領導者的特質很不同。二是李彥宏自己坦陳不喜歡跟外界打交道,很難跟別人變成朋友。
我們都需要一個更好的百度,因此結束前,還是給文章安一個光明的尾巴。老板也是一個職業,老板們也都在學習和進步中。按照領導力專家風里兄的觀點,智商才是硬傷;情商不夠,智商可以補救它。
李彥宏最大的挑戰,是李彥宏。
后續我們會推出空降兵專題。
如有興趣可關注,期待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