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的、礦產自給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一部分礦種(礦組)的儲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
中國的礦產資源是按一定的地質規律而出現、分布的。中國固體礦產產值總約為1.7萬億,主要的礦業大省依次為山西、內蒙、山東、陜西、安徽、河南等省。從分布狀況可以看出,中國主要礦業省份多數分布在中部,新疆、西藏等地區雖然礦產資源稟賦較好,但是礦產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山西、內蒙、山東、陜西等煤炭資源豐富的省份排名相對靠前。
今日就來盤點一下按照固體礦產產值排名前六位的省份礦產資源概況
山西是我國的重要能源基地,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煤鐵之鄉”之稱。
截至2015年底山西全省已發現的礦產達120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有62種礦產,保有查明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29種。
全省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具有資源優勢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鋁土礦、鐵礦、銅礦、金紅石、冶金用白云巖、耐火粘土、熔劑用灰巖、芒硝等10種。
此外,錳、銀、金、石墨、膨潤土、高嶺巖、石英巖(優質硅石)、含鉀巖石、花崗巖、沸石等10種礦產也有著良好的勘查、開發前景。
內蒙古是我國的礦產大省,礦產資源豐富。
目前,已發現查明礦產種類128鐘,其中儲量全國前十的有56鐘,探明儲量的8種,22種列前三位,7種位于全國首位。
內蒙古煤炭資源特別豐富?,F已查明含煤面積10多萬平方公里,儲量2400億噸,占全國探明儲量的25%,預測儲量12000億噸,僅次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內蒙古煤炭資源潛在價值11.2萬億元,居各種資源之首。
山東礦產資源在全國占有較重要的地位。按照山東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礦產資源概況,全省已發現礦產150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171種的87.72%。
查明礦產81種,占全國已查明礦種159種的54.1%。在查明的礦產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產47種,水氣礦產3種。
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五位的礦產有42種,前十位的礦產有74種,以非金屬礦產居多。
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礦產山東均有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鐵、鋁、金、鉀鹽、石灰巖等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占全國前10位。
山東省煤炭資源較為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省保有煤炭可采儲量約46億噸,約可以滿足靜態開采50年,主要集中于魯西南,其次是魯中、膠臍鐵路沿線及濟南以西的黃河兩岸。
煤種主要為氣煤、肥煤,其次為褐煤、長焰煤、無煙煤,焦煤和瘦煤等,煤種較齊全,煤質也好。
陜西自北向南依次為陜北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陜南秦巴山區,地跨華北地塊、秦嶺地塊和揚子地塊三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齊全,巖漿活動強烈,具備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陜西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查明有礦產資源儲量的93種,礦產地726處,其保有潛在價值42.56萬億元,列全國第一位,約占全國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三分之一。
陜西省礦產資源的分布相對集中,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陜北和渭北地區,榆林市的煤炭資源量為1424.68億噸,占全省的85.82%。
金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潼關小秦嶺地區,商洛市鎮安、洛南縣,漢中市略陽縣和寶雞市太白縣一帶。
鉛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寶雞市鳳縣。
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漢中市略陽縣和商洛市柞水縣一帶。
錳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漢中市漢臺區、寧強、鎮巴縣一帶。
鹽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無定河沿岸周邊縣區。
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關中地區,在西安、咸陽較為集中。
安徽省礦產種類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58種(含亞礦種)。
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6種(含普通建筑石料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2種,非金屬礦種96種,水氣礦產2種,探明儲量的67種,煤、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巖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
現已探明煤炭儲量250億噸,鐵礦儲量29.9億噸,銅礦儲量384.9萬噸,硫鐵礦儲量5.64億噸,分別居全國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2008~2015年新增大中型礦產地及其資源儲量
河南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發現127個礦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75種。
全省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1085個,其中大型及以上規模150個、中型259個、小型492個、小礦以及其它暫無規模指標18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