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說,《老子》應該是一部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近代以來,西方學人迻譯外國典籍,最多是《圣經》,其次就是《老子》。借用西方哲學家尼采所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譯本很多,小編給大家選擇三個經典的譯本和注釋本,供各位讀者選擇(文末附有《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推薦背誦的8章《老子》)。
1.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著名學者陳鼓應先生傾力譯注
該書是以王弼本為主,參照其他各古本進行校釋的著作,是臺灣著名教授陳鼓應先生用白話文注釋道家的經典著作,在準確的同時力求通俗易懂,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2.《老子》(學生國學叢書新編):“萬有文庫”譯本
文言文閱讀水平應當達到什么程度最為合適?民國時期是可以作為一個基準線的。將一個世紀以前的《學生國學叢書》通過新編激活,讓它走進一個新的時代,更好地發揮它在語文教育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 王寧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老子》注者、校訂者介紹
注者:陳柱(1890—1944),著名史學家、國學家,師從國學大師唐文治。曾任教于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分部。陳柱一生勤于國學,博聞強記,根基厚實,尤其精于子學,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種,議論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很受學術界的推崇和贊賞,其師唐文治評論其著作云:“闡發宏深,切中時弊,針砭未俗,激動人心,入著述之林,是為吾道光。”代表著作有《守玄閣文字學》《小學考據》《公羊家哲學》《墨子間詁補正》《三書堂叢書》《文心雕龍校注》《墨子十論》《諸子概論》《中國散文史》。
校訂者:馮玉,蘭州城市學院文史學院副教授、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方向在讀博士生,師從秦漢史專家張德芳先生,曾開設“《老子》導讀”課,在文字學、老學方面有深入的學習研究。
3.《老子繹讀》:任繼愈先生四次翻譯為現代漢語,歷經50年翻譯,于90歲高齡時的定本,任先生之女任遠教授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