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余生,你會帶哪十本書去?
這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一個古老測驗,表面上看,你可能會覺得這種情況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么兩樣。因為我們都面臨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想辦法維持你的內在生命力。
我們的身體狀況是有限制的,到了30歲左右,經歷了巔峰狀態之后,就會開始走下坡路。而心智卻沒有限制,而且如果不經常動腦就會萎縮。
那么,如何才能讓你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優質的主動閱讀。說到閱讀,如何實現閱讀的收益最大化,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階段來逐步提升。
第一階段:掌握閱讀的物理技術
1《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這本書的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和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從速度和效率兩個方面,教給你如何掌握閱讀這門技術。作者尼基·斯坦頓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以及該怎樣練習。
尼基·斯坦頓認為閱讀的目的有三個:消遣、獲取信息和形成判斷。這兩個章節中介紹的方法是為了提高你獲取信息和形成判斷的閱讀效率,讓你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理解能力也隨之增進。
首先,要想提高閱讀速度,你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物理習慣。技巧在于增大你的辨識廣度,不要默念,盡可能少回視,讓你的大腦習慣搜索內容的意義,而不是專注在個別的字上。要想達到上述要求,你可以通過指字和節奏練習來實現,即用手或筆以穩定的速度沿著每行文字移動并在行末輕點一下,逐漸拉大行距,直到找到適合你的節奏,提升閱讀速度。
其次,想要提高閱讀效率,你需要先丟掉兩個壞習慣,一個是所有的內容都以相同的速度閱讀,另一個是直接就開始讀。這里尼基·斯坦頓重點介紹了3個技巧:瀏覽、略讀和SQ3R閱讀法,掌握了這三個方法會讓你以最恰當的順序去閱讀并且讀的更有效率。
雖然書中提到的方法看起來很復雜,但實際你練習起來會發現比想象的要簡單,也很值得。因此,按照這兩章介紹的方法去練習,糾正之前的錯誤閱讀方式,會使你的閱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精彩書摘:
缺乏效率的讀者不只是所有的內容都以同樣的速度閱讀,而且會直接就開始閱讀,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階段:學會記筆記
閱讀和筆記是分不開的。
楊絳先生在為《錢鐘書手稿集》所作序文中寫道:
許多人說,錢鐘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并不以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這就是常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記憶。那么,為什么伴隨著“寫”這個動作,記憶效果就會好呢?可以參考大島祥譽在《麥肯錫筆記思考法》這本書中的解釋。
簡單來說,這與我們大腦的工作程序有關。記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陳述性記憶”,也就是“用大腦記住”,比如讀、背誦,所有信息會經過“海馬”的過濾,所以想要記住的東西不一定都被記憶下來。
而記憶的另一種類型是“動作性記憶”,也就是“用身體記住”,比如游泳、騎自行車,此時不需要經過海馬過濾,而是通過“大腦基底核”和“小腦”的神經回路網進行處理,當動作被記憶在神經回路網里之后就很難被忘掉。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小時候背誦的詩詞,長大了會忘,而小時候學會騎自行車,長大了,就算很久不騎,想騎的時候還是會騎。
因此,“寫筆記”這個動作,不僅是用大腦記住,而且還使用了身體的一部分—手。這不僅更有利于記憶的固定,還會使思維更具條理性和邏輯性。
因此,如何記筆記就非常重要。
2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奧野宣之介紹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記筆記的方法—“蔥鮪火鍋式”筆記法,這種方法是用筆記這種有形的東西來促進無形的思想上的提高,教你如何通過記筆記來實現有效的讀書。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要點有2個,第一,在寫書籍的基本信息時格式要統一,可自成一體,方便日后查找;第二,摘抄和評論一定要交替進行,并用符號區分。
舉例來說:
我們可以借鑒上述方法來寫讀書筆記,由于摘抄之后,需要寫下評論,這就相當于強制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精彩書摘:
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后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吧。
第三階段:掌握快速閱讀法
并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快速閱讀,比如故事性較強的書,包括小說、隨筆、漫畫和繪本等;而有些書則可以快速閱讀,以稱實用類書籍為主。通常來說,實用類書籍教給我們的是解決某個問題的原理、規則和方法,這個方法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還需要你自己去實踐。
那么,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并逐漸提速,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對你最有用的部分,再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這將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四本書中各摘取一個重要技巧來進行說明。
3 《高效能閱讀》—啟動你的讀書引擎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認為,要想啟動讀書引擎需要從內在驅動力、作者吸引力和環境刺激力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內在驅動力
當你對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內容提出疑問,想要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此時你就自發地對書中的內容產生了興趣。但是只有這個內在驅動力還不夠,你還需要建立一個“3D學習循環”,即培養興趣→啟動引擎→收獲認知的喜悅→優化行為→感受成長→培養新的興趣。你要通過這個循環來維持對讀書的熱情,并逐漸提高書籍的水準和難度,而循環能進行到什么程度,也決定了能力的提升程度。
第二,作者吸引力
除了通過好奇心獲得讀書的內在驅動力,你還可以借助外部力量來提高對書籍的興趣,關注作者的經歷、趣事、微博、演講和采訪等內容,如果能找到感興趣的東西,那么就會很有可能去讀他的書。
第三,環境刺激力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環境的刺激力來提高對閱讀的興趣,比如在家里打造一個讀書角;周末多去圖書館和書店逛逛,在附近找個咖啡館讀上一兩個小時,盡情去享受閱讀的時光,會激發你去讀更多的書。
精彩書摘
我們必須牢牢地掌握“閱讀技術”,否則一定會淹沒在信息洪水之中,被時代大潮遠遠地拋在后面。
4《快速閱讀術》—設定選書日
當你成功地啟動讀書引擎之后,可以開始提升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對于實用類書籍來說,閱讀速度到底能有多快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快速閱讀術》這本書的作者印南敦史的閱讀速度,作為一位職業書評人,他讀完一本書的平均時間是20-30分鐘,而撰寫書評所需時間為60分鐘,因為他在同時為多家網站撰稿,每個月要寫近60篇書評。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可以先設定每天讀一本書的目標。這里印南敦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小竅門,那就是設定一個選書日。一周7天,設定其中1天作為選書日,為其余6天每天選定1本要讀的書,然后,按照這個計劃進行閱讀。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預約”,要求你在一天之內想辦法讀完這本書,逼著你今天必須讀完這本書,因為明天還有另一本書等著你。
精彩書摘:
有了下一個預約之后,就能夠有意識地去思考:為了在今天把這本書讀完,應該怎么讀,以及用什么樣的速度去讀。
5《實用性閱讀指南》—精確斷舍離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快速閱讀之后,你還需要轉變一下思維方式,就是要從一味地被動接受書中的內容,轉變為主動地去尋找答案。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指出,根據“二八定律”,其實一本書里的精髓只有4%,也就是說,對于一本200頁的實用類書籍來說,精髓只有8頁。你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斷舍離的勇氣,集中精力去尋找書中4%的精髓,然后將之重新排列組合,繪制思維導圖,記筆記,再反復閱讀筆記。反復閱讀不僅能夠加深記憶還能提高閱讀深度,在不同的階段去讀同一本書,視角和收獲肯定不同。
精彩書摘:
一本書的重點僅占20%這一事實也非常關鍵。用馬克筆在重點處做標記(把書弄臟),然后反復閱讀標記部分,有助于牢記20%的重要內容。
6 《深閱讀》—深度輸出
現在你已經能夠大量、快速、主動地閱讀,最后還需要你進行深度輸出,輸出能夠極大地加強你對書中內容的理解。輸出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將學到的內容清楚地講給別人聽、寫成文章、指導日后的行為等等。
《深閱讀》這本書的作者齋藤孝指出,你要帶著“輸出”這個終極目標去讀書,這將極大地促進你的閱讀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把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
精彩書摘:
如此一本本地積累,終將在內心形成由其他人組成的郁郁蔥蔥的賢者森林。
第四階段:閱讀到更高層次
現在,你已經通過前面的練習掌握了對一本書的高效閱讀方式。接下來,如果你需要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單獨的一本書已經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你就需要更高層次的閱讀,那就是進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你需要閱讀很多本書,而不是只閱讀一本書。
那么,如何進行主題閱讀,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
7《如何閱讀一本書》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指出閱讀有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的,最高層次的主題閱讀包含了前面三個層次的閱讀。
主題閱讀是為了解決你心中的某一特定問題,這是你要關注的重點,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你將要閱讀的每一本書上。
具體的步驟概括來說,需要先草擬一份書單,通過檢視閱讀篩選出與你的主題相關的書及章節;再通過分析閱讀,設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問題,補充不同作者提供的論據,最后分析這些談論。
主題閱讀是所有閱讀中最復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對讀者的要求最高。一旦掌握了主題閱讀,不僅可以得到一個原創性的問題答案,還可以利用主題閱讀迅速掌握某一領域的重要知識。
精彩書摘: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航速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
當你的閱讀水平達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根據需要對于某個領域的書籍進行主題閱讀,比如本文介紹的這7本書籍,就可以作為一個主題書單,來幫助你解決閱讀中存在的某個問題。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所以,用不同的速度和方法去閱讀不同的書,達到閱讀收益最大化,將是一項需要你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和掌握的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