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對讀書與實踐相結合最好的詮釋,今天的我們真的會讀書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大部分都會嗤之以鼻。仔細想一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只做了“讀”的這一步,卻沒有做“用”的那一步。不信你回想一下你從書中或得了多少知識,又有多少用到生活中?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徹底打通了由“讀”到“用”的環節,這本書中專家親測有效的89條讀書技巧,使你由厭惡讀書變為喜歡讀書;由隨性閱讀變為主題閱讀,由看后既忘變為提升職場的“寶典”;書中“產出”的理念,更新了我對讀書中“用”的看法。這些技巧適用于你、我、他。
此書的作者是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197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后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后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制作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咨詢工作,并任企業培訓講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著作。
《高效能閱讀》由初級入門篇、中級學術閱讀篇、高級產出篇和構建數據篇四部分組成。
初級入門篇---低要求入門、實用為主的驅動讀書法。
不必通讀全文、閱讀名人的薄書等方法,激發讀書興趣。
作者親測37條基本讀書技巧,以實用為目的的讀書入手改變書體質、從閱讀名人的薄書開始逐漸沉迷讀書中、利用打造家庭圖書館的方式改變讀書環境。工作后,我買了許多提升自己能力的書,因為書太厚,便不想讀,許多書就這樣被束之高閣。利用作者提出的不通讀全文的閱讀,我重新閱讀這些書籍,并從中快速提取所需的知識。這些技巧會使讀書成為一種興趣使然,也可成為尋求解決問題的另一途徑。
中級學術閱讀篇---抓住速讀的核心要領,讓讀書的過程成為積累經驗的過程
掌握速讀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搜索關鍵詞、目錄讀書、跳讀以及“黑體字”閱讀法這些速讀方法,使速讀變的輕松自如。利用做好仔細閱讀的標識方法,能精準把握內容并寫下自己的創意筆記,且是對閱讀過得書籍的一個思考的總結,并為以后的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利用閱讀小工具,使閱讀興趣盎然。利用三色便利貼、“指針”便利貼等輔助工具,使閱讀不再是苦差事。
打破書中現有的閱讀順序。自制索引、設立目的意識、果斷止損閱讀、并利用碎片化閱讀的利器“讀書套件”,享受讀書的快樂。使通過閱讀別人的書,體驗不同的人生,獲取他人的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實踐,對他人的教訓進行嘗試,最終掌握“真正能用的教訓”。從而實現讓書不能讀過就滿足,而成為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高級產出篇---建立自己的“思考主場”,用“菜譜”剖析法使自己成為專才、通才。
利用垂直型閱讀(主題型閱讀的深化)建立自己的“思考主場”,使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才,通過水平型閱讀(專業領域70:專業領域周邊20:與未知的邂逅10)成為通才,使主場的知識進一步深化,總結屬于自己的教訓,使知識立體化。
要達到如此效果,必須像做菜一樣對書進行“菜譜信息”“食材信息”“裝盤信息”的解剖,對過去的資料進行版本升級,將失敗和成功一起進行總結,汲取教訓,用于下一個項目。這些技巧更適用于商業界的精英或領軍人物。如果按此書的方法進行閱讀總結,你也一樣會成為某個領域專才、通才。
構建數據篇---多方法整理數據,實現著書立說目的
讀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著書立說,作者親自踐行了多種整理方法,為產出備好了龐大的數據庫。比如利用在云端聚合知識生產系統或者是自己創建實體小型數據庫、通過閱讀風暴突破壁障、憑直覺,收集文章、在圖書館制作讀書卡,收集整理所閱讀書籍的知識。
《高效能閱讀》的讀書的最終目的在于著書立說。這一階段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難的。如果沒有達到作者的認知高度,我們可以換一種較為簡單的產出方式,讀完之后寫一寫書中對自己感悟較深部分的隨筆;或者寫一篇書評,對書概括性的總結,梳理出有用的知識點,進而提升我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