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月12日即是中國農歷的“頭伏”第一天,從此進入三伏天模式。
如果問:三伏天最火熱的是什么?
答:三伏貼
三伏貼越來越火,說明,國人的養生保健預防意識在增強,其實我早就說過,三伏貼代表的是一種保健預防文化。審視自己的體質,遵循自然。
三伏天是自然界最濕熱,陽氣最旺盛的階段。
根據中醫《內經》的說法,天人是合一的,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氣溫最高,
自然界的陽氣也最旺盛,同時人體的陽氣也最充沛。因而中醫養生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乘著三伏天這個好“天時”,溫補陽氣,驅散寒邪。
而進入三伏天最怕的就是寒涼的食物誤傷體內的陽氣,比如冷飲、冰鎮食物等
所以從明天開始,應該拒絕一切寒涼,給自己未來一個好身體。
三伏天的“伏”即潛伏的邪氣,即中醫認為的六淫之邪:風、寒、暑、濕、燥、火
從中醫的角度講,疾病是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所致。而在三伏天補陽氣,人體正處于散發的時令(皮膚毛孔舒張,氣血流通旺盛),此時補陽可以達到其他季節達不到的雙重功效。一旦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被趕出體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而且陽氣注入體內,將寒濕邪排出后,人在炎熱的環境里是不會悶熱、煩躁的。
三伏天補陽最適合陽虛和氣虛體質的人,對于陽虛體質的應該是天天避免寒涼
陽虛和氣虛體質的人癥狀:
較常人更容易怕冷,平時穿的衣服比別人多,四肢怕吹風扇、怕吹空調,吃生冷的東西容易腹瀉,胃腸功能不好,還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等。
中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
如果你是以上這兩種體質的人,別忘記抓住機會補補陽氣,拒絕寒涼。
這類人在醫院里常表現為慢性、虛寒性疾病。如慢性風濕性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頸椎骨質增生和腰肌勞損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鼻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胃腸疾病、產后惡寒等婦產科病證。
三伏天如何補陽?
1、艾灸、貼三伏貼
三伏補陽的方法有很多,在中醫院里三伏天艾灸、貼三伏貼是運用得最廣泛的,而且效果也很明顯。
2、喝熱茶:夏天最解渴的不是冰飲而是熱茶。
通常飲熱茶后,皮膚便慢慢發汗,而發汗能幫助體內熱量散發,換言之,熱量隨即緩緩排出。要提醒的是,茶不可過燙。
3、飲食補陽宜“夏吃姜” 補陽宜用溫陽的食材。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姜具有溫補的作用
哪些人不適合補陽?
對于陽氣過于旺盛的人來說,則要“避”。如感覺口干、口臭、大便秘結、臉上易長痘,或喜涼怕熱、神旺氣粗、脾氣暴躁的人則要避免補陽等養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