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做夢?或許你不知道,夢被稱作“五臟的附體”,不同的夢境反映了身體臟器的虛實盛衰。
《黃帝內經靈樞》里記載了對各種夢境和身體健康的聯系,不妨來測試下,看你屬于哪種。
中醫認為,心肝肺分別對應人體的神魂魄,并從這個角度認識睡眠與夢境。按五行配屬,心主神明,神不入舍則不得眠;肝主魂,肺主魄,魂魄飛揚就會做夢。
夢有是有情緒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噩夢、美夢等,夢的情緒對應臟氣的變化。
總的來說,是這樣的
夢見唱歌 ? 脾氣太盛
夢見開心大笑 ? 心氣太盛
夢見恐怖的東西 ? 腎氣虛
夢見悲傷哭泣 ? 肺氣虛
夢見發怒 ? 肝氣太盛
下列3種夢境對應的身體狀況,可針對性調理
1、經常夢見白天的瑣事
說明睡眠淺,意識還在活動中。中醫里“脾主意”,意味著這類人脾胃功能不好、心神不寧,可以用百合棗仁茶來調理。
百合棗仁茶包含有酸棗仁、百合、桂圓、茯苓、枸杞子、小麥等食材,像桂圓、茯苓都有健脾的作用,而其他的食材多可養心安神。
這類人還容易有失眠的困擾,不妨買點百合棗仁茶,睡前喝一杯,對失眠奇效。
另外,晚飯切不可吃太飽,最好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2、經常夢見奇怪的事
這類夢在中醫里被稱作“神游物外,魂不附體”,又由于“肝藏血,血攝魂”,所以這類人需要補肝血。
平時可多用白芍、酸棗仁、夜交藤、柏子仁等食物來泡茶喝,有養肝血、收攝魂魄、安神助眠的作用。
3、經常做噩夢
噩夢的類型很多,比如被動物撕咬,被人追殺,掉下懸崖之類的,這都是腎不好的表現。因為中醫里腎對應“恐”,所以調理時要從溫補肝腎著手。
可選用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等藥材,泡茶或者入菜皆可,腎補好了,精氣充足,自然就會少做甚至不做噩夢了。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了解——夢和中醫之間的那些事兒
什么中醫對夢也有研究?
哈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中醫學對夢的解析在醫學史上的地位可是不可小覷的,僅《內經》中就有《素問·脈要精微論》、《素問·方盛衰論》、《靈樞·淫邪發夢》三個章節以陰陽五行論為依據對夢有專門論述。
▌ 中醫說——夢的本質
中醫學認為,睡眠與覺醒的交替發生是人體陰陽消長平衡的一個過程。
《靈樞·素問》云:“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陽氣盡,陰氣盛,則 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就是說在人體,衛氣隨著晝夜的陰陽消長變化而潛藏出入,形成寐寤的交替過程。
對夢的產生,《靈樞·淫邪發夢》 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 而喜夢。”
神、魂、魄、意、志是人的五種高級精神意識活動,分屬于五臟,其中,心神是人體生命和精 神活動的主司,魂、魄、意、志等精神意識活動,無不在心神的控制之下。睡眠時心神雖處于一定程度的靜謐狀態,但并非絕對的陰平陽秘,夢發生于陽盡陰盛之時,盡管具有動的特點,但屬于靜中之動,陰中之陽,并不是一種獨立于陰陽之外的狀態。由此可見,中醫夢的本質是心神處于不同狀態下的“魂魄飛揚”,是睡眠時神志活動的特殊表現, 正所謂“夢為心動”。
▌ 中醫說——夢的來源
《內經》中對夢的來源未有系統概括,中醫學對此闡述的總旨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如張景岳在《類經·夢寐》中說:
周禮六夢:
一曰正夢,謂無所感而自夢也;
二曰噩夢,有所驚愕而夢也;
三曰思夢,因于思憶而夢也;
四曰寤夢,因覺時所為而夢也;
五曰喜夢,因有所好而夢也;
六曰懼夢,因于恐畏而夢也。
▌ 中醫說——夢的發生
《內經》中的夢學說,用陰陽五行論的觀點,從臟象學說來分析夢的病因病機。具體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1) 陰陽總綱統睡眠。陰平陽秘可無夢,陽偏陰偏則見夢。陰陽不可見,可以從夢中水火的征兆來辨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
(2) 五行屬性析病機。《內經》巧妙地運用五行學說,以運萬類,以制萬變。如“肝氣盛則夢怒”,“肝氣 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客于肝則夢山林樹木”,均是從五行理論來釋夢的。
(3) 生理需要乃本性。夢境必然能體現動物包括人的一些基本生存需要。“甚饑則夢取, 甚飽則夢予”,正是明顯的生理需要。
(4) 局部反應示病位。“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 則夢行走不能前,及居深地窖宛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殖,則夢溲便”,這說明當夢境與某些部位有關時,正是邪氣客于此。
這種夢中的相似思維與當代夢態思維相似規律觀點是相一致的,把相似的夢境與疾病的關系,視為辨證的客觀論據也是有充分的科學道理的。
(5) 空間位置辨方向。“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是空間位置上的病機指示意義。這與《千金翼方》中所說“浮虛為疾者則夢揚;沉實為疾者則夢溺”相一致,可見中醫夢學說對空間概念及其指示意義的重視。
(6) 性欲及其他。“客于陰器則夢接內”,這在說明病位的同時,欲望也從夢中表現出來。
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
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
——《靈樞·淫邪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