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男,45歲。2015年1月20日就診?;颊咧髟V全身皮膚瘙癢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xiàn)全身皮膚瘙癢,以雙大腿內側、臀部為甚,癢則撓,撓則起皮疹,疹色與正常皮膚同,需抓破疹,血流而癢方止,常年發(fā)作,以夏季為甚。自覺舌體粗糙感,納谷欠香,口不干苦,睡眠、二便均正常。舌質淡,苔微黃而厚,脈沉滑。
患者曾多方治療,中西藥口服與外用無數(shù),皆罔效,苦不堪言。筆者初出茅廬,經驗不多,亦隨流而治,癢自風來,辨為外有風襲,內蘊濕熱,以《外科正宗》消風散去胡麻仁、生地,加羌活、獨活、紫草、白鮮皮。
筆者自認為辨證準確,但7劑藥后,未見寸功,想來頑疾之病,需投非常之方,隨翻閱諸多皮膚科驗案,以求有效之法,看到《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之全蟲方(全蟲、皂刺、豬牙皂角、刺蒺藜、炒槐花、威靈仙)乃專為慢性頑固性瘙癢皮膚病而設,故以全蟲方加苦參、白鮮皮、當歸、赤小豆,并囑其以藥渣煎水沐浴。
又7劑藥后,仍然毫無療效,心急如焚,便決定自行組方,也無外乎外散風、內健脾祛濕之藥,藥后不但無效,反有加劇之勢。
此時回想治療種種,不僅懷疑自己的辨證,也懷疑中醫(yī)的療效?;颊卟∏榧又兀乇巢恳囵W無比,日夜叫苦,我也是覺得自己用盡了招數(shù),難覓有效之方。
追問患者病史,自訴年輕時于煤礦挖煤10余年,想來煤礦乃陰冷寒濕之地,長期于此,肯定有陽虛寒濕之患,患者每每于夏季加重,人體陽氣最旺之時,方可與體內陰寒之邪抗衡,正邪交爭而癢也。
以烏梅丸溫陽化濕清熱,配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祛皮膚濕邪郁熱,方藥如下:
烏梅24克,黃連24克,干姜15克,細辛9克,當歸6克,炮附子9克,川椒6克,桂枝9克,黨參9克,黃柏9克,炙麻黃6克,連翹12克,赤小豆24克,杏仁6克,桑白皮12克,炙甘草9克。5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中、晚3服。
藥后,患者欣喜交加,自訴3劑藥后全身瘙癢消失,因藥液又酸、又苦、又辣、又麻,剩余2劑未曾服完,苦于服用中藥無數(shù),不想再喝了。至今已近2年,未曾復發(fā),這真是瘙癢十年苦,輾轉經方功。經方的內涵還是很精深的。 (李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