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mp3 來自蟲二筆記 00:00 03:48
記憶功能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科學家們根據記憶過程中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不同,將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保持階段。并通過一系列實驗,進一步將這兩個階段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四種。
據說,正常人的大腦記憶能力,相當于1500億臺電腦(80G)的存儲量。覺得記東西難,可能只是大腦困倦、精神不佳或者腦部病變等。
我們每天都要用的記憶功能與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但大腦神秘的記憶功能為何強弱懸殊就鮮為人知了!其實兩千年前就已經有人發現了這個秘密!可崇洋媚外的我們卻把本國的“經典”置之不理。
王洪圖《黃帝內經研究大成》認為:腎藏精,精生腦髓,精足則腦髓充而神旺,故意志堅強。年輕之人,體魄健全,精足氣盛,因而多有較強的記憶力,且常具雄心壯志,老人及體弱者,腎精多虧,故易發生健忘的現象,臨床治療填精補髓是其重要方法之一。
《醫碥·卷四》載:腎精充盛則腦髓充盈,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腦髓盈滿,則耳目聰明,精力充沛;腦髓空虛,可出現記憶減退。所以,補腎填精益髓為緩解記憶減退的重要方法。
唐榮川《醫經精義》云:蓋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作,髓在骨內,髓作則骨強,所以能作強,而才力過人也。精以生神,精足神強,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強,精不足者智不多。
近年新編的《中醫大辭典·基礎理論分冊》云:腎氣充盛的人,動作輕勁而精巧靈敏,這是因為腎有藏精主骨生髓的功能,而且又因“腦為髓之海”之故;腎氣盛則精神健旺,筋骨強勁,動作敏捷。
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如環無端,運行不息,不斷地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營養和滋潤的作用。《難經·二十二難》說:“血主濡之”就是此意。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血液充足,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正如《靈樞·平人絕谷》中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若血虛,則神無所養,常會出現驚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病癥。因此,補血對于提升記憶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精與血之間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系,血能生精,腎精又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質。鑒于對精、髓、血的研究,古人在探索記憶力減退時,形成了以下中醫學說:
腎虛無以生髓充腦而致心腦失用,引起學習記憶能力下降。可用朱丹溪的大補陰丸加減治療。
脾、腎虛不能蒸化水濕、溫煦推動氣血運行,造成機體代謝障礙,導致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蓄積,記憶力下降。用補脾腎兼活血化瘀、燥濕化痰的方法治療。
善忘之癥,因心竅之閉耳。心竅之閉者,由于心氣之虛,補心之虛,舍人參無他藥也。不用人參以補虛,惟恃菖蒲以開竅,竅開于一時而仍閉,又何益哉。夫開心竅尚君以人參,豈治善忘而反遺人參能取效乎?
嚴重影響記憶功能的疾病
老年性癡呆病變部位在腦,大多會引起記憶下降,只要隨證治之,大腦的記憶功能可以基本恢復。
腦震蕩伴隨部分記憶喪失,據曹惕寅先生之《診暇錄稿》載,以單味代赭石重投緩服,以治腦震蕩之法,用于臨床,其效應若桴鼓。先后四、五例,投劑輒應。
生活不能自理的先天性腦癱記憶功能一般會很低,有針對性的針藥并用不僅能改善記憶功能,還能把患者治療到生活可以自理的境地。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記憶能力,比如:用腦過度。大腦“日理萬機”,任務繁重,消耗巨大,大腦產生疲勞狀態,反應遲鈍,也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健康人增強記憶功能的方法
1.注意集中。記憶時只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2.興趣濃厚。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合理利用生物鐘提高記憶力。一天中什么時候人的記憶力最好呢?什么時候才是最佳學習時間呢?據生理學家研究,正常人的大腦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動規律:6—8點:機體休息完畢并進入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凈,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10—11點:身心處于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此時為內向性格者創造力最旺盛時刻,此時虛度實在可惜。12點:需進餐,此時對酒精仍敏感。午餐時飲酒,對下半天的工作產生重大影響。13—14點:午飯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退,進入24小時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有些疲勞,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15—16點:身體重新改善,感覺器官此時尤其敏感,精神抖擻,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進行記憶。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17—18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活動的體力和耐力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19—20點:體內能量消耗,情緒不穩,應休息。20—21點:大腦又開始活躍,反應迅速,記憶力特別好,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期(也是最高效的)。22—23點:睡意降臨,人體準備休息,細胞修復工作開始。
4.科學用腦。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5.巧妙飲食助記憶。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適當食用包含天然神經化學的物質可以增強智力,也許還能防止大腦老化。這些有助記憶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脂肪含量較高的魚類、維生素B等。 營養保健專家也發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對大腦十分有益,如:堅果、全麥面包、豆腐、南瓜、黑芝麻、黑米、黑豆、蛋類和肉類等。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和學生不妨經常適當選用。
6.運動健身可防止記憶衰退。一般情況而言,身體健康,愛好體育運動和熱愛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學習力強記憶力當然也強,人們在鍛煉身體時可以促進大腦自我更新。專家認為,長期的心血管鍛煉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出現的腦組織損失,可以減輕記憶力衰退。多項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腦活躍,只需經常運動。一周鍛煉三到四次的在校兒童,在10歲或11歲時考試成績一般都較高。經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要比那些慣于久坐的同齡人好。最新研究還反駁了人出生后就不能再產生新的腦細胞這種說法。相反,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實際上能促進新腦細胞增長。
7.多聽音樂幫助記憶 。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以醫學和心理學為依據,對一些樂曲進行了研究,發現巴赫、亨德爾等人作品中的慢板樂章,能夠消除大腦的緊張,使人進入冥想狀態。他讓學生們聽著節奏緩慢的音樂,并且放松全身的肌肉,合著音樂的節拍讀出需要記憶的材料。學習結束之后,再播放2分鐘歡快的音樂,讓大腦從記憶活動中恢復過來。很多試驗過這種方法的學生都覺得記憶效果很好。
8.背誦經典提高記憶。我們知道,人常常在看書和學習中甚至是休閑時會經常背誦一些名篇、成語、佳句、詩歌短文、數理公式、外文單詞和技術要領知識嗎?那可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呀。馬克思青年時就是用不熟練的外文背誦詩歌,鍛煉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至20分鐘的背誦,也能增進記憶力。
9.家庭幸福心情愉悅身心健康防腦衰。大量社會調查早已證明,家庭幸福對學習者而言是提高學習記憶力必要條件,特別是相戀的人或夫妻倆人兩情相悅的幸福感會使雙方體內分泌激素和乙酰膽堿等物質,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大腦衰老。心理學實驗證明,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人,記憶效果就好,反之則差。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呢? 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要客觀地評估自己和他人。三要有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四要善于調控和轉移注意力。五要積極參加公益的集體活動。
10.愛玩耍的人記憶力強,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促進新腦細胞增長,增強記憶,精神活動能減輕記憶力衰退。特別是那些愛玩愛活動的人們興趣廣泛,涉獵眾多,知識面廣,記憶也強。科學證明:愛好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項目并適當做這些項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影響記憶功能的因素
記憶的敵人——壓力和不安
心理學家們曾經表示,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記憶力。輕微的壓力比沒有任何壓力更能幫助人們發揮潛能。比如說升學壓力過大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當一回事同樣也不是好事。物極必反,“人無壓力輕飄飄”,同樣也做不好什么事情。 有的人容易情緒緊張、不安,動不動就發出悲觀消極的感嘆,老是抱著負面想法的人很容易忽視生活中正面的、積極的因素,“憂郁”往往使人們陷于悲觀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沉溺于過去,對于未來充滿恐懼,這樣的狀態直接導致其注意力不斷降低,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也不斷被弱化,記憶的能力當然日漸衰退。
熬夜會損害記憶。
有的人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學習,效果反而不高。如果缺少睡眠,或服用能減少快速眼動睡眠的抗抑郁癥的藥物,就會出現疲勞、頭昏腦脹、眼花心慌、食欲不振等感覺,導致警覺性差、情緒不佳、影響記憶力。大量事實證明,擁有充分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長久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好辦法。要獲得深度良好的睡眠,睡前最好避免飲食,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要長時間看書,不要在睡眠前考慮太多問題,更不要依賴安眠藥。 我們的許多靈感都是在酣睡后的早晨出現的。適度睡眠為記憶和創造提供了物質準備,尤其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促進記憶鞏固起著積極的作用。2000年12月,美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新發現:考試之前熬通宵的人第二天反而記不住所需內容了。研究人員發現,在學習和練習完新東西后好好睡一覺的人,第二天所能記起的東西要多于那些學習完同樣的東西后整夜不睡覺的人。
吸煙加速記憶力喪失。
很多研究者的結果都表明,人到中年還有吸煙習慣,記憶力受損更加明顯。最新研究顯示,煙癮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煙以上的煙客,長久記憶與日常記憶都比常人差。
飲食損傷記憶
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使身體活性化。但是,對記憶而言,酒精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飲酒過量不但會給生活帶來種種麻煩,還會導致部分記憶的喪失。由于酒精對腦細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會發生暫時性記憶喪失。 當酒精在人體內被分解時,大腦活動所需的維生素B群就會被大量消耗,嚴重的酒精中毒會使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引發幻覺或神經錯亂,更嚴重的,甚至導致精神分裂。
I 版權聲明:○ 本文由求同存異編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