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因為《朗讀者》的緣故,對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雙重身份的董卿,喜愛有加。非常喜歡她的溫婉、知性,還有整個節目流露出的濃濃書香與震撼人心的情感。
昨天看了她的一個訪談,因為喜歡,所以看得挺認真。整段視頻看下來,我很佩服她,也非常贊同她說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不謀而合。
不過在采訪中她提到了全職媽媽,對于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有兩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話說:
我其實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一下子所有的時間被他占據了
然后變得很瑣碎,很平庸(笑)
你要在很多的地方要平衡
你既不能夠說我的世界只有我
可是你也不能說我的世界只有他
除非你想好了
我去做一個全職媽媽
我想我們都不是這樣的一個選擇
所以你一定要在彼此的世界里面
做好一個平衡
第二段話說:
所以我總覺得
我還應該很努力地
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
他對于你有愛 也有尊敬
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
我不想因為他我就變得
止步不前了
01
我一直認為她是位極為成功的事業型女性,但這兩段話中對于全職媽媽的評價,我感覺值得商榷。因為誰也不可否認,一個家庭需要分工,孩子們需要父母的陪伴,這種陪伴不單純是吃喝拉撒,細細碎碎,還有孩子心理的成長與各種人生技能的習得與提升。
這樣高質量的陪伴不單純需要一個擅長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更加需要一個擅長自我提升,自我修煉,自我覺知,與自我批評的高情商全職媽媽。
因為一些傳統觀念的限制,我們的社會輿論有時還是會把女性,人為分為事業型女性與家庭主婦,而全職媽媽也基本被歸在后者的范疇。
同時,家庭主婦還有一個潛在的帶有歧視性質的稱謂——黃臉婆。而有沒有人認為全職媽媽是黃臉婆,我想也應當不在少數吧。 這也是很多談全職媽媽即色變的女性,心理糾結所在吧。因為怕會被看作黃臉婆,怕別人說自己沒有上進心,沒有社會角色定位,不再自我成長,甚至放棄人生。
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社會提供給一個人的機會和可能性太多了,只要你想進步,想成長,是絕對有機會的。
02
從我個人的經歷以及我所看到周圍大量自信滿滿,積極樂觀向上的全職媽媽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全職媽媽,是很瑣碎,但絕不平庸。
首先,我對自己的心理認定,從兒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全職媽媽,到今天有了小女兒,依然如此。
從醫生把一個嶄新而稚嫩的小生命放到我懷里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要做什么。每次我看到那稚嫩的小手,緊緊攥著我的手指,那眼神中滿滿的全是依戀,我便發誓用我一生去愛他,陪伴她。沒別的,因為他們需要我,就這么簡單。
從此,開始每天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研究怎么讓他多喝水,如何叫他愛吃飯,去哪里早教比較好,還要保證眼睛時刻不離開他,以免磕碰受傷。給他讀書,陪他游戲,教他技能,助他自律。
晚上孩子睡了,又忙著灑掃收拾,整理照片視頻,再寫寫博客,生怕那些只有自己倍加愛惜的關于孩子的芝麻小事,幾天不記會永遠忘掉而遺憾。
日子確實過得瑣碎,似乎也很平庸。
03
中間也曾有過小糾結,來自周圍的人,親戚們會說,你爸媽培養你讀那么多年書,學歷也挺高的,放著好工作不要,怎么回家帶孩子去了!
公婆嘴上不說,但許是自己心理作用作祟吧,有時會想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老公的寄生蟲,人家在外面打拼,你在家享著少奶奶福,不就看看孩子嘛,多輕松。
鄰居、同事、同學可能各有事業上的輝煌,也有看上去很讓人羨慕的生活閑適,看上去人家的孩子長得也都挺好。
雖然韓先生一直極度認可我的價值,但有時我也會說,你對我的認可,能不能彌補社會認可的缺失?我們每個人都終究無法擺脫社會屬性而獨立存在,而我會為一段時間的脫離社會而心慌。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想回到職場實現所謂的社會價值,但看看一臉呆萌的兒子,我知道我的這顆心根本不可能允許我離開他,還是那句話,孩子需要我。
我問自己,當初為什么做出全職媽媽的選擇?難道真的只是迫于無奈,屈就于現實不得已的選擇嗎?不,當然不是,我是遵循了一個母親內心的召喚,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一個全職媽媽獲得自信,自尊的源泉。
是啊,當孩子生病,時而咳嗽,時而發燒,整夜輾轉睡不安穩,精神上最需要陪伴,我們陪在身邊共擔風雨時——
當老公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與我深情擁抱,一小只嘯叫著從遠處跑來加入其中,我們共同把他高高舉起,一家人抱在一起,我感受到老公的欣慰與踏實,孩子對親情和我們的愛情深深的理解與信賴時——
當你一手孩子,一手提籃,背著雙肩包,在烈日下,女大力士一樣帶孩子出門,孩子拉尿,或是吃飯灑了一身,你利落地三兩下放倒孩子,換好紙尿褲,整理好孩子的衣物,神清氣爽地帶著孩子離開時——
當你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洗菜切菜,煎炒烹炸依然不耽誤,沒多久就變魔術一樣擺出一桌子美食時——
太多太多的場景,孩子都看在眼里,而這些瞬間,非但不平庸,哪個不是閃閃發亮呢?!!
04
在采訪中董卿也說到,不想放棄繼續成長的可能,不想因為孩子,就變得止步不前了。對這一點,我也有話要說。
回頭看看,恰恰做全職媽媽的這些年,是我走得最快,進步最神速,最有學習動力的幾年。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結識了許許多多比我更勤奮,更自信,更優秀的全職媽媽。我們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圈子,在其中大家共享育兒心得,分享最新的信息,沒有人抱怨自己變成黃臉婆,有的是痛并快樂著的笑談。
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全職媽媽們幾乎是按照專業標準,讓自己努力學習,成為一個醫生,一個老師,一個語言專家,一個運動健將,一個畫家,一個歌手,一個保鏢,一個司機,一個保姆,一個廚師,一個質檢員,一個營養師,一個科學家,一個旅行家,一個木匠,一個電工,一個。。。
無論以前與自己多么遙遠的領域,只要對孩子有利,我們都積極去學習,去嘗試。
有人克服了十幾年的對開車的恐懼心理,去學車考出了駕照;從此開啟了一個“職業女司機”的生涯;
有人放下幾十年對畫畫的灰心喪氣,努力學畫各種適合孩子的簡筆畫;
有人從幾乎連番茄炒蛋都做不好,到學會孩子愛吃的包餃子烙餅,炒菜燉湯;
有人用陪孩子讀書,或是孩子睡著后的有限時間,忙里偷閑地平均每年讀幾十本書,并在反思中使得無論精神世界還是寫作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的全職媽媽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回到職場,幾乎毫不費力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比做全職媽媽之前,還要得心應手,甚至,還更多了一份自信、平和與從容。
05
那些放棄繼續成長的人,我猜原本也非因了孩子的緣故,而是骨子里大約就是那樣的人罷了。即便沒有孩子,他們也未必會成長。無論在職場,還是做全職媽媽,都可能止步不前。
原本就勤奮積極的人,不會被孩子負向改變。相反,我還見過不少曾經得過且過,卻因做了全職媽媽而奮起的優秀女性。孩子,不止不會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反而激發我們向更優秀的自己邁進。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會伴隨他們的終生,對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有著巨大作用。這種影響與貧賤無關,與職業無關,只與母親是怎樣的人,如何對待她的人生有著密切的關聯。
我始終相信,那些具有高潔的人格,堅韌的精神,以及永遠不放棄學習的母親,無論身居廟堂,或處江湖之遠,她們的孩子,都不會差。
最后我想借一個朋友跟我說過的話作為結尾,她跟我說:無論如何,你今天的選擇,將來都是要還的。 今天你作為全職媽媽,跟孩子所結下的親情紐帶,與孩子日常的深度溝通,以及孩子帶給你的人生體驗,都會在日后慢慢發酵,該付出的,總歸會要付出,不是現在,就是將來!
私人微信:laizixiaojie2016
新浪微博:不吃胡蘿卜的白小白
*錢兒爸,即韓先生,兩獲金鷹獎,兩獲五個一工程獎,獲主席在中南海親自接見的語言藝術家。代表作《故宮100》《喬布斯傳》等,解說幾百部BBC及國內外經典紀錄片。創建的“Michael錢兒頻道”為孩子播講了上千部中外經典繪本故事,該頻道常年位居喜馬拉雅有聲平臺兒童頻道首位。
*錢兒媽,粉絲們愛稱“白大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中英文雙碩士。專業紀錄片英文翻譯,從事英文教學15年,專注兒童雙語啟蒙與教育10年。講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閱讀樹》廣受孩子們喜愛。
*Michael錢兒,粉絲們愛稱“錢兒爺”,小學二年級的小男生。特長花樣滑冰、芭蕾,酷愛樂高。為多部商業廣告配音,是喜馬拉雅最受歡迎的小主播。
*金子妞妞,一歲四個月的小baby,目前功能是給哥哥當跟屁蟲、給媽媽公號出各種小錯誤背黑鍋,跟爸爸隨時撒嬌賣萌,以及,與哥哥搶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