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足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足一旦有了問題,你將寸步難行
比如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
對于足底筋膜炎,比較典型的癥狀是晨起下床足部接觸地后或久坐后步行時出現劇烈疼痛,在行走數步后有所緩解,但步行距離過長或站立時間較久后,疼痛加劇,病情嚴重者站立休息時也有疼痛感。一般呈灼痛、抽動痛、刀割樣疼痛、刺痛,嚴重者可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在赤腳步行、上樓或負重行走時可加重。
發病特點
足底筋膜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約為10%,是導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占全部足跟痛的80%。常常隱匿起病,一般無創傷史,緩慢發病,少數因過度運動而發病。
高發人群
保守治療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由于損傷性、費用昂貴等原因,盡管手術治療效果很好,也有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手術治療。在臨床上一般選擇保守治療,研究顯示,保守治療可使約 90%的早期患者在6 個月內癥狀得到改善。但是當保守治療無效或者疼痛無明顯緩解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時,可酌情選擇手術治療。
中醫藥療法
有研究顯示,針灸聯合中藥熏洗治療能有效改善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助于降低足底筋膜炎遠期復發風險,改善臨床預后。
康復治療
1
矯形鞋墊作為常用的保守治療方式,具有使用簡便費用較低的特點。對于早期足底筋膜炎,使用矯形鞋墊可以獲得積極的短期療效。矯形鞋墊通過改變足底受力分布,使異常的生物力學分布趨于常態,使患者站立、步行時減少地面反作用力對足底的沖擊與振動,同時對足弓的支撐可松弛足底筋膜,減少承重時對足底筋膜及其附著點的牽拉,使受損的筋膜得以休息和修復。
2
(圖片來源:《功能貼扎步步精》)
肌內效貼與肌肉能量技術相結合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效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癥狀,對本體感覺障礙、步行運動能力障礙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
體外沖擊波療法是一種新興的介于藥物和手術之間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體外沖擊波療法操作便捷、治療時間短、無創且安全有效,是骨科、運動醫學科及康復醫學科等學科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治療腱性組織損傷的疾病。對于治療足底筋膜炎,體外沖擊波可直接抑制神經末梢細胞,緩解疼痛。同時沖擊波對不同組織的界面產生不同的拉應力和壓應力,從而使組織間松解,促進微循環。
4
取坐位,將患足疼痛部位踏在注滿溫水的塑料瓶上,來回滾動10-15min。
取坐位,用手抓住腳趾向上向后牽拉,直到筋膜有被拉扯感覺,保持15-30s,然后放松,5次一組,每日3組。
取坐位,膝蓋伸直,用一條毛巾置于腳掌前端,雙手緊握毛巾兩端,用力向內牽拉,直至筋膜感覺被動拉扯,保持10s后放松,重復10次。
雙腳站立在臺階邊緣,腳跟離開。將腳跟向下壓低,直到小腿后方有牽拉感,保持15-20s,每天3-5組,每組3次。
面向墻站立,將患腿盡量向后伸,雙臂前舉扶墻至肩水平。前腿膝蓋稍彎曲,身體前傾。 過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腳跟盡量不離地。當感到小腿后有牽拉感時,維持20-30s。 每組3次,每天3-5 組。
面向墻站立,使患腿在后,雙手前伸于肩水平扶墻。彎曲雙膝至下蹲位,腳跟不離地。 人向前傾,身體重量施加在腳上,腳跟始終不離地。后腿有牽拉感后,保持20-30s。每組 3 次,每天 3-5 組。
如何預防
參考文獻
蔡愛芳.足底筋膜炎的再認識與康復訓練[J].河北體育科技,2015,34(5):417-418
劉瑞蓮,屈紅林.中老年足底筋膜炎及其康復訓練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8(15):4412-4413
吳頻霞.肌內效貼結合肌肉能量技術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7,32(11):1282
劉巍,吳會東,敖麗娟.矯形鞋墊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機制及臨床研究進展[J].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2018,33(2):166,168
覃一玨,覃光地,張大國.針灸聯合中藥熏洗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7):748
張曉倓,張立寧,肖紅雨.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5,36(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