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投票,看看有多少人同您持相同觀點!
感謝您的投票!想深入討論,歡迎大家閱讀下文后關注思想酷,在首頁留言。
日本當年脫亞入歐,
英國現在要“脫歐入亞”?
思想酷 ▏原創
這次英國公投“脫歐”,是英國國民以“大民主”方式決定本國命運的大事件,我們在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無論脫歐派還是留歐派,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來投票的(不排除不少英國人在沒有弄明白脫歐的政治經濟意義的時候,隨意投下了神圣的一票)。
雖然從長遠來看,這種結果很可能導致出現用民粹和高福利毀掉代議制民主的可能性,但酷哥我的態度很明確:首先要肯定和支持這種用民主投票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這是一個權利問題,是對“程序正義比結果正義更重要”的完美詮釋。
然而,這是不同層面、不同時空里的兩個問題!如果用一個去否定另一個,必然是“關公戰秦瓊”的穿時空亂配!對那些尚未獲得真正民主的國家來說,首先的問題當然是讓民主權利盡快落地。思想酷昨天發的文章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就是明證:他們對“反對全民公投”持以非常堅決而“正義”的譴責!
也因此,這次公投超出很多中國人的意料,并旋即在中國人當中誕生出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難以接受,如喪考妣,認為歐盟怎么會輸了呢?從小我們的教科書就寫得很清楚,歐盟是二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嘗試,它的意義和聯合國不相上下!
捫心自問,這種思維是否暗合國人一直以來大一統的思想?
另一派則沾沾自喜,志得意滿,似乎是我們的一只巨手成功挽英國于泥潭,我們又多了一個道義上的好朋友,戰略上的強大盟國。還有一些人居然預測,大英帝國要“脫歐入亞”了!
實話實說,英國在歐盟中的角色一直都比較另類。有些人覺得英國曾是日不落帝國,今天和歐洲大陸國家聯盟,一定是心理不平衡,所以要脫歐——這實在膚淺得很,要不就是中大國沙文主義的毒太深了,英國雖然是歐盟中的一員,但一直沒有使用歐元,也不跟大陸國家搞什么申根簽證!
這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或許和其島國的地理位置不無關系。島國接近大陸,受大陸文化影響,然而同時自身也具備一種離心力,隨時有可能抽身離去。有些人據此說,這次英國脫歐是因為歐盟欺負咱們中國人,不給咱們市場經濟的地位,英國好朋友遂兩肋插刀,不僅要和中國拜把子,甚至不惜開罪美國,其最強悍的例證就是英國早前不顧美國反對加入亞投行!而其后中方訪英,陣仗之浩大有史罕見。另一個例證則是英國是傳統列強中率先承認中國崛起的,顯然,他對中國充滿了“兄弟般的情誼”。
英國人是為了“中英友誼”而脫歐甚至還要入亞?
且說1500多年前,日本還是中國的一名小學生,一切以中為師,包括以漢文字為基礎創造出日文,堪稱“全面入中”。學來學去,到了1850年代,在美國炮艦威脅下簽訂的神奈川協定給了日本極大的刺激與驚醒,深悟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開始改變日本的命運。既稱“維新”,當然不能再以被歐洲打敗的中國為師了,于是,福澤諭吉撰《脫亞論》,提出“脫亞入歐”的大戰略思維,先在思想上搞起脫亞入歐,50年內在經濟上完成脫亞入歐,一戰后又在政治上完成了脫亞入歐。
從地理位置來看,在歐亞大陸東西兩端,有兩個國家分別孤懸海外,西邊是英國,東邊是日本。巧的是,當年日本脫亞入歐,如今英國要脫歐“入亞”?兩個國家,在兩個時空,分別把眼光看到了對岸。當年日本脫亞入歐后,迅疾成為經濟強國,現在雖然跌入所謂沉默的二十年,但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一線國家。作為日本的第二任老師,英國難道還不如他的日本學生?
事實上,當年日本脫亞入歐是從一個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轉型,這樣的一種戰略思維必然會使其選擇全面西化。而英國自18世紀起就一直是全球現代化行進的領頭羊,今天的脫歐,完全屬于國內的一場政治經濟事件,是不同階層對利益的不同解讀,是對自身運行機制的一種修補而已,英國歷史上,本次“大民主”事件并非孤例,二戰勝利后保守黨領袖丘吉爾被選下臺(當時的工黨被民眾認為更適合帶領窮人“翻身”),這種程序正義被得到完全尊重,正如卡梅倫首相在辭職演講中所說,“對于公投,我非常清楚的信念是,留在歐盟的話,英國將更強,更安全,更好。公投的目的也僅是為此而已,并不是為了任何一個政治家的未來,包括我自己本身。但是英國人做出了非常明確的選擇,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鑒于此,我認為這個國家需要一個全新的領導層來帶領它往這個方向走。”
既然同日本脫亞入歐的性質完全不一樣,結果也必然會不同。如果說有可能對全球包括中國產生一些后續的影響,那也只是短期的涉及而非長久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講,英國人的這場公投跟全球所有其他國家都沒有半毛錢關系!
所以說,無論是怒不可遏還是沾沾自喜的中國人,都少自作多情吧,那些杞人憂天的中國人也大可洗洗睡了,英國人在自己家里吵一場“左”和“右”的架,我們就不要硬往自己臉上貼金或者嚇得胡言亂語了。你看著吧,以利益為考量的這場吵架后,英國人的現實感依然會超乎你想象。假使今天他會甩掉歐美,果真是“入了亞”,當哪天中國不行了,他會頭也不回地走掉,讓最后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掉下來。但這恰恰是英國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務實。這場架并不涉及到意識型態,只有利益。
也就是說,就算英國這次要“脫歐入亞”,其原因也在于近年歐洲經濟太差,他要擺脫歐盟單干。而已。這和當年小崗村18戶按下血手印沒什么區別,本質上只是想吃的更飽而已,沒想到什么國家利益啊之類的鬼東西。
還有人說,英國人這樣搞公投搞下去,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早晚分崩離析。這就有點操心不怕爛肺子的節奏了。中國人不要再用自己的眼光看大英帝國失去的那些土地。如果聯合節省成本,那就聯合;如果不聯合節省成本,那就不聯合——純粹算術題,沒那么復雜。所以,完全沒有替英國操心的必要,人家好得很。英鎊跌了,很快就會升回來。相信我,不久后英國新首相就要訪華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霧霾,卻帶走一大疊合同。
當然,有人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某個角度是對的,但如果民眾不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民粹主義是很容易用利益綁架更靠譜的代議民主的,這才是這場英國式吵架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那些為大英帝國的明天操碎了心的中國人,你自己不務實也就算了,不要把人家英國也想得充滿了紅色激情,好嗎?考慮考慮自己的一身爛事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