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多少年的“云貴川”,這三個省在文化、語言、飲食習慣等方面都頗為相似。也許是云南和四川的光芒太過強勁,提到旅行,大多數人只記得“云川”,卻忘了貴州。
其實貴州的風景絕不輸前兩個省份。貴州省地貌多樣,分布著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且以高原山地居多,造就了起伏的群山,靈動的流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正因為這份低調,讓貴州許多風景還處于原始的狀態,境內隨處可見世界自然遺產。《紐約時報》曾將它評為“世界上52個最值得到訪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上榜的理由便是“正宗的中國山地部落,還沒有淪為大眾旅游。”
位于貴州西部的六盤水,是其中最為獨特的一座城市。優質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宜人的氣候,即使盛夏時節,平均氣溫也不超過19.5攝氏度。如此氣候條件,讓六盤水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是中國唯一以氣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去年七月,連綿多日小雨后我來到六盤水,感覺整個城市像被放入一臺自然空調內,夏日的陽光被削去了火辣,濕潤的空氣和滿眼的綠意,讓人恍惚回到春季。這已經是第六次去貴州,此行重要的目的是體驗六盤水的避暑納涼路線。
攻略推薦的游覽行程為:水城古鎮——牂牁(zāngkē)江——北盤江——烏蒙大草原——大洞竹海。我則花五天的時間反向走了個遍,終于明白為何有“東方瑞士看貴州,貴州瑞士在涼都”的說法。
大洞竹海主要由盤縣大洞及云上竹海組成,最神奇的是,這里三萬畝竹林里的竹子幾乎都是一樣粗細,一樣長短,俯視竹海尤為壯觀。當地人更將竹子物盡其用,古老傳承的土法造紙,清澈的竹根水,香醇的竹根酒,好吃的全竹宴......使得這里成為一處悠閑的養生秘境。
誰說只有內蒙古、新疆才有草原呢?被盤州人叫做“坡上草原”的烏蒙大草原,就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草場,也是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與坪地彝族鄉之間相對一千米左右的落差,讓這里形成了“春賞花、夏踏草、秋觀佛光、冬嬉雪”的獨特景觀。
站在烏蒙大草原山巔觀日出,是每位游客來此必做的事,我也特意起了個早登上磨盤山。當霧海茫茫,紅日躍上云端的瞬間,確有翻江倒海的壯闊,草原好似掛在天邊一般。
山區的氣候總是多變,上午還是晴空萬里,下午驟然暴雨。幸運的是,僅在梵凈山、峨眉山等少數地方出現的佛光,被我在云嫦口子觀佛長廊趕上。這是第一次看見草原佛光奇景,前有濃霧、后有晴天,陽光從背后照射過來,五彩繽紛的光環中嵌入人影,人動影動。面對此景,想起了那句“轉眼風云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
以喀斯特及丹霞地貌景觀著稱的北盤江大峽谷,蜿蜒河道猶如巨龍穿梭在林峰之間,既有長江三峽的秀麗,也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奇。峽谷內有鐵索橋、摩崖石刻、古驛道等人文景觀,走在鐵索橋上,微微晃動的刺激感讓人心頭一緊。
來這里不得不提一個地方——北盤江大橋,大橋跨越北盤江大峽谷,橋面到谷地垂直高度565米,相當于200層高樓,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橋。從北盤江大橋上俯瞰幽深峽谷,近千米絕壁氣勢磅礴。由于人煙稀少,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長江三峽失去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在這里輕易就能找回來。
牂牁(zāngkē)江,地處六枝特區,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記載,“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步余,足以行船。”江水從千山萬壑中奔騰而過,沖刷而成的巖石形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比起山區略顯溫潤,使得此地充滿熱帶蔗林的南國情調,人們把這里叫做六盤水的小海南。
除了燦爛陽光和美妙風景,牂牁江是滑翔首選地,老王山、九層山等山峰到牂牁江面的海拔均差在500米以上,抬眼望去,天空盡是五顏六色的滑翔傘。駕著滑翔傘從山坡上奔跑起飛,腳下是牂牁江的湖光山色,這種在天空翱翔的感覺簡直爽極了。
在貴州眾多的古鎮中,六盤水水城古鎮的歷史不算長,始于清朝雍正十年,距今有280余年。它因四面環水而得名,是六盤水文化的發源地。
烙鍋,作為貴州小吃界的扛把子,在古城比比皆是。城內走走,一條街上都是賣烙鍋的,砂鍋烙鍋、活油烙鍋、平鍋烙鍋......最地道的烙鍋美食都在這里聚集,隨便選店用餐都不會踩雷。
要說水城古城最特殊的一家店,當屬“天下第一鍋”,店里使用的鍋直徑達6.5米,可同時容納40人用餐,十分壯觀。鍋的中間區域擺放菜品,弧面處就是烙東西的地方了,這口鍋不僅大,還能旋轉、排煙、抽風。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烙食材區域,有點像鐵板燒。
如果說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麗江是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地方,那么六盤水就是一個叫人一來再來的地方,既有入世的斑斕,也有出世的淡泊,這份原始古樸等人細細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