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智能客服不如人意?
都世民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人工智能客服為什么不智能?先闡述其表現,然后從相關報道中尋找差異,也就是尋找問題在哪里?在此基礎上討論怎么解決?
關鍵詞:人工智能(AI),客服。
最近網絡上官網報道了關系到廣大民眾關心的客服問題。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2021- 09-01,人民資訊發文:警惕“智能化攔路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51679838638426&wfr=spider&for=pc
· 2021-09-28,《中國青年報》刊文:智能客服不“智能”反成“攔路虎”。https://smart.huanqiu.com/article/44wvRDBmHud
·2021-09-28,新華網客戶端刊文:智能客服不“智能”反成“攔路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106673470586725&wfr=spider&for=pc
從以上報道可以歸納一下問題:
1)24小時熱線,大部分時間都找不到人,只有自動語音一遍遍的提示。
2)隨著智能客服廣泛應用,答非所問、僵硬死板、不變通、設置復雜等問題,很煩人。
3)由于智能客服站在前臺,尋求人工客服成了一種“奢求”。(8月30日《人民日報》)
4)智能客服反響快,運營成本低。但是,智能客服效率不高,不如人意,反而成攔路虎!
5)在多元訴求下,智能客服不智能暴露無遺。過分依賴智能客服,暴露出一些行業和領域,不是真正從方便用戶的角度著想,讓智能客服完全取代人工客服,或者讓人工客服總是無法接通,損害用戶利益。
6)客服熱線也在推廣機器人服務,智能電話客服,根本無法解決問題。電話費白交。
(圖片由江蘇省消保委提供)
7)撥打客服電話本來是為了解決問題,卻遇上了“聽不懂話”的智能客服,咨詢也成了一個難事。語音輸入,由于地方語言機器人不能識別。
8)撥打智能客服電話,如果是涉及銷售咨詢等內容話題,可以輕松聯系到人工客服。但如果向人工客服提出投訴問題,則會被以另外部門負責為由轉接,轉接電話無一例外會在長時間等待的“嘟嘟嘟”聲中被掛斷。
問題在哪里?
2021-07-12 08:09,科技日報報道:圖片、文字、語音都能理解 這個AI平臺是“全能”選手。文中指出:基于“紫東太初”平臺打造的虛擬人“小初”在大會現場賺足了眼球。它不僅能讀懂圖片、看懂視頻、中文續寫、雙語翻譯,而且能吟詩作賦,生動證明了通過圖片、文字、語音三種模態的關聯與協同,可以有效地提升機器的理解和生成能力,讓AI接近人類想象力。“紫東太初”平臺是跨模態通用人工智能平臺,以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基于全棧國產化基礎軟硬件平臺,可支撐全場景AI應用。
https://smart.huanqiu.com/article/43uA13tN7ys
2021年9月2日,《光明日報 | 人工智能新圖景:這里比想象更“無限”》。文中指出:危險復雜環境機器人如何探索救援?實現“看得遠、跟得上、識得準”的群體智能感知能力。系統的能力可以像人一樣不斷進化。實現全空域、無盲區覆蓋、精確預測氣象的運動狀態等新的能力。(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329902)
實際上,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在生產中尚未實現現場環境感知能力,無法根據對象的狀態調控作業路徑,使得加工質量和精度不達標。這一難題尚未解決。在客服的問題上,同樣也是如此。
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周德宇認為,“目前智能客服還不能處理較為復雜的問題,也無法很好地感知消費者情緒”。
“智能客服涉及語音識別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圖片識別技術、文字理解等,主要包括信息抽取、文本生成、知識圖譜、情感分析。這些問題在復雜的環境中,人工智能尚不能夠解決,可是有的科技成果報道卻能夠解決,這個差距問題在哪里?AI接近人類想象力或超出人類的想象力,甚至“無限”,全場景AI應用。這些說法是否確切?如果這些說法是確切的,為什么廣大用戶在使用智能客服的時候卻感覺到不是那么回事?在語音輸入的軟件中,也經常出錯,甚至不能使用,因為技術性強的語言,人類自己也很難識別,那么機器人又怎么能夠超出人類?
問題如何解決?
既然我國的AI平臺對圖片、文字、語音都能很理想的識別,可以與人比較,為什么不能在智能客服上推廣呢?這就令人不解了!筆者使用的訊飛語音輸入以及百度語音輸入都不理想。在專業性強的語言更是錯誤百出,無法使用。
”周德宇建議智能客服技術的后續改進應該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確保回復更加準確,尤其是咨詢的內容來源于知識庫外的數據庫時,需要特殊處理;第二,確保回復更加人性化,多點兒人的情感的處理和交流,使得智能客服更有吸引力。”
趙鑫建議,首先,企業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優化程序設計,采用更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從不同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升系統的應變與識別能力。其次,人工客服不能缺位,要確保特殊情形下能夠“一鍵轉接”。
有的專家還建議,建立具體的客戶服務行業標準,通過相關規定明確消費者與企業客服溝通聯系的途徑和程序。
不僅是客服需要人工,許多公共服務同樣不能缺少人工。盡管智能化的手段比較便利,但存在程序復雜,過度采集個人信息,耗時甚至超過人工辦理等問題。為此應保證人工服務的充足,并尊重人們自主選擇,才能真正體現智能時代的智能化、利民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