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還未來臨,朋友提早送來一藍楊梅。看著這藍子紅艷艷的果實,早已饞涎欲滴。品著那酸酸甜甜的楊梅,從網上找出了幾首楊梅的“詩”——嘗味賞詩,快樂人生!
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是將楊梅入詩的第一人,他詩名《楊梅頌》“寶跨荔枝,芳軼木蘭;懷蕊挺實,涵黃糅丹;鏡日繡壑,霞綺巒;為我羽翼,委君玉盤。”這詩寫盡了楊梅的色、香、味、形,連生長環境、裝盤品嘗描寫得極為形象而優美。
李白有詩:“玉盤楊梅為君設,呈鹽如花皎白雪。”這就是描寫白楊梅的詩句。明朝吳寬有詩:“五月果初熟,枝頭鶴頂丹。”這是描寫紅楊梅。楊循吉也有“滿盤新摘恣狂唉,十指染丹如茜著”句。吃楊梅手指都染得紅紅的,可見楊梅多么紅艷了。唐代宋之問有詩:“冬花釆盧桔,夏果摘楊梅。”楊梅果色艷麗,有紅,有白,有黃,有紫。
宋代楊萬里有詩:“梅出稽山世少雙,惟知風味勝他楊。玉肌半酸生紅粟,墨暈微深染綠囊。火齊堆盤珠徑寸,醴泉浸齒蔗為漿。故人解寄吾家果,未變蓬萊閣下香。”宋代方岳在《楊梅》詩中寫道:“筠籠帶雨摘初殘,粟上生寒鶴頂殷。眾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宋代詩人平可正贊美楊梅的詩句“五月楊梅己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
明代余姚孫陛在京城當官時,經常憶起故鄉的楊梅:“舊里楊梅絢紫霞,燭湖佳品更堪夸。自從名系金榜后,每歲嘗時不在家。”明人盧襄也有思念故鄉楊梅詩:“北方地冷無南果,最恨楊梅未得嘗。極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塢勿能忘。”故鄉的楊梅,迷倒了多少在外的游子。明代徐璣有詩:“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眼血未干。若知太真知此味,荔枝焉能到長安。”詩中就以為楊梅勝過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