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2020年剛開始,就接到了壞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近日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正式宣布:長江白鱘滅絕。
論文中稱,估計在2005-2010年時,這個“中國淡水魚之王”就已經滅絕。
雖然這個消息還沒有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滅絕官宣”,但論文作者、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稱,“評估已經完成了。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
這意味著,除非有奇跡,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自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千萬年后,消亡了。
“失去這種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種,是可悲的、不可彌補的損失。”論文里如此寫道。
它上了熱搜,引起了關注,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而此前,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已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
“千斤臘子萬斤象”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又叫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因為其吻部長狀如鴨嘴,也可俗稱為鴨嘴鱘,也有些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在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
白鱘分布極為狹窄,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是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
而白鱘,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
由于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白鱘又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長江魚王”,屬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鱘腹部黑白色頭部灰色,吻長達到身體的一半,又稱“象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身長可達7 米,體重可達700 多公斤,主食魚類、蝦、蟹等,其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
白鱘與中華鱘生活水域相同,四川民間漁民中流傳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指的就是白鱘。
白鱘一般會在春季產卵,產卵場分布在長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由于本身種群數量不多,而幼魚有集群和近岸游弋的習性,常在岸邊淺水區棲息攝食,很容易就會被沿江捕獲。
長此以往,白鱘群體嚴重匱乏,自然增殖能力也非常緩慢。
根據一項1999年的統計,在當時,白鱘資源量已不足400尾,并且自1985年以后,長江全江段都未發現過白鱘幼魚的補充群。
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于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白鱘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
1988年,白鱘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被列為IUCN紅色目錄下的極度瀕危物種,并被列入IUCN (1996) CR(極危) CITES附錄Ⅱ加以保護。
當時,因其瀕危狀況不亞于大熊貓,所以又有了“水中大熊貓”之稱。
然而,大熊貓在人們的努力下,已經于2016年9月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從瀕危(endangered)化為了易危(vulnerable)動物。
白鱘,這一古老的生物,卻被永遠留在了歷史里。而且,是在它滅絕之后,才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危起偉與白鱘
開篇宣告白鱘滅絕的論文作者危起偉,是我國白鱘研究的權威,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鱘魚專家組成員。
1984年,他在葛洲壩附近做調研時,發現了一尾死亡的白鱘,那是他第一次真正見到長江白鱘。
在1984-1993這十年間,他又相繼救過4尾被困的白鱘,但僅一尾被成功救活。救活之后,這尾白鱘被放回了長江。
自此,又是十年,白鱘沒有出現。
直到2002年12月11日,一條白鱘在南京長江下關水域被漁民意外捕獲。
危起偉等專家接到消息后,趕來進行救治,但因傷勢過重,這只白鱘還是在2003年1月9日9 時半終告不治。
兩周后,危起偉帶領專家們又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條白鱘,將其裝上超聲波跟蹤器后放回長江。但因為水流太急,跟蹤船觸礁后信號丟失。這條白鱘自此渺無音訊。
從那之后,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白鱘。
而且,由于技術難度過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危起偉團隊曾經提出過“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
這一技術有三種作用:一是“借腹生子”,即找到一條白鱘,然后借助于長江鱘的“肚子”,“生”出白鱘來;二是“改善相應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即把多尾白鱘的多個生殖細胞集中移植到同一達氏鱘個體或群體中,改善子代白鱘的遺傳多樣性;三是作為瀕危物種或瀕危物種基因庫的保存方法。
然而,一尾白鱘也尋不到,種群恢復也就無從談起。
誰為白鱘之死埋單?
早在20世紀70年代,白鱘就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白鱘一般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活動,偶爾也會到長江下游。大概每年的4月左右,白鱘會在宜賓一帶的江段產卵。常年在此地打漁的漁民對白鱘的習性極為了解,所以每年此時都在此處捕撈白鱘。
那句俗語“千斤臘子萬斤象”指的是中華鱘和白鱘體積大,然而背后的深意其實是:只要捕獲一尾,無論是中華鱘還是白鱘,所得的收入都會比打十幾網小魚的收入還多。
據說,那時每年白鱘的捕撈量足足有5噸,漁民說:“(鱘)魚肉用板車拖到街上去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稱。”
那時的人們大概都不會想到,僅僅幾十年后,白鱘就徹底滅絕了。
長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
長江水系蘊藏了獨特而多樣的物種,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品,僅魚類就有400 余種,其中純淡水魚類 350 種左右,特有魚類多達 156 種。長江流域的天然捕撈產量占全國淡水魚總捕撈的 63% ~ 64%,是我國淡水魚最重要的產區。
作為一條養育了無數人的生命之河,近年來卻遭遇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
由于人們對過度需求,導致了開放水域中的酷漁濫捕,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
從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到今年白鱘被宣布滅絕,江豚和中華鱘日漸稀落……這些無辜的生命承受了人類活動的苦果。
農業農村部官網近日發布關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通告稱,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在過去幾十年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已經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許多人竭澤而漁,甚至用上了“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
長江漁業已經陷入了“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中。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甚至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實現禁捕,刻不容緩。
除了人類的捕撈,生存環境的改變也是白鱘滅絕的重要誘因。
長江豐富的水能為提供了寶貴的水電資源,中下游則大修閘壩以控制洪水泛濫。但這也導致了自然原始的長江生態系統被大肆破壞,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調查研究顯示,葛洲壩的建設阻擋了鱘魚和胭脂魚等的生殖洄游通道。長江上游建有 1 萬多座水壩,這破壞了他們獨特的產卵場,大部分魚類的生存也受到威脅。
因為葛洲壩把長江分成了上下兩段,上游的去不了下游,下游的也到不了上游。
據統計,長江的特有魚類主要分布在上游,而上游特有魚類的近 40%為受威脅物種。
白鱘們原本就數量較少的種群,也被分割得更小。
而且,白鱘是大型食肉動物,活動范圍縮小也意味著覓食范圍的減小。這樣一來,即使上游食物短缺,白鱘也無法再到下游覓食。
此外,長江的大部分水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漁船,越來越繁忙的碼頭,這些都使鱘魚們的生存環境變得危機四伏。
多么希望它們只是悄悄藏在了大江深處,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繼續存在著……
這不只是白鱘,也不只是長江遇到的問題。
據了解,我國是瀕危動物存在數量大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 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于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 多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 種。這其中,很多瀕危的原因都與環境改變有關。
中國白臀葉猴于1882年滅亡
云南閉殼龜于1906年滅絕
新疆虎于1916年滅絕
中國犀牛于1922年滅絕
亞洲獵豹于1948年滅絕
普氏野馬于20世紀60年代滅絕
高鼻羚羊于20世紀60年代滅絕
臺灣云豹于1972年滅絕
滇池蠑螈于1979年滅絕
直隸獼猴于20世紀80年代滅絕
白頭鸛滅絕年代不詳
中國豚鹿20于世紀70年代滅絕
小齒靈貓于20世紀80年代滅絕
鐮翅雞于2000年宣布滅絕
冠麻鴨于20世紀中葉滅絕
……
保護和開發,不會是容易解決的矛盾,如何在保護好現有生存環境的條件下開發,也是我們越來越迫切的課題。
如果不能抓住剩下的機會,這個名單還會越來越長,甚至越來越快。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白鱘?wprov=sfti1
http://ocean.china.com.cn/2020-01/03/content_75574795.htm
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1108/56403.html
https://mp.weixin.qq.com/s/X-AUezGVL2V1o3IXX54Jbg
https://mp.weixin.qq.com/s/X-AUezGVL2V1o3IXX54Jbg
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0-01/02/c_1125413789.htm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6242
謝平.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水利工程是禍首,酷漁亂捕是幫兇[J].湖泊科學,2017,29(06):1279-1299.
李建軍.白鱘挽歌[J].檢察風云,2003(05):46-4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長江白鱘滅絕,十年禁漁是否來得太遲?
長江再現神秘物種——鳤,十年禁捕:若不保護,將無魚可吃
心碎……存在1.5億年的它被正式宣布滅絕,上次見到還是19年前
白鱘最后一次現身是2003年鳳凰網湖北
活了上億年白鱘,死在202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佛冈县| 沙湾县| 永安市| 秦皇岛市| 靖宇县| 三江| 耒阳市| 敦煌市| 黔西| 茶陵县| 左贡县| 苏州市| 社旗县| 白朗县| 渭源县| 滦南县| 河东区| 政和县| 郴州市| 靖安县| 普陀区| 新昌县| 嫩江县| 北辰区| 夏邑县| 邵武市| 昆山市| 遵义县| 周至县| 沂水县| 伊春市| 莱阳市| 象州县| 湄潭县| 巨鹿县| 西盟| 松滋市| 南和县| 罗田县|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