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最近針對北京宣武區2000余名高中學生的生殖健康抽樣調查顯示,有6.2%的高中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又據報道,某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涉性犯罪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年齡主要集中在16~17周歲,犯罪類型主要是強奸案。伴隨著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多,性病、艾滋病、性心理扭曲、抑郁癥等癥,也越來越多。專家稱,未成年人對性知識也許不缺乏,但是作為性道德的認識,對于性認識的更全面、更科學上,他們是缺乏的。
A 性行為過早值不值得提倡
【剖析】從生理角度講,少男少女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荷爾蒙分泌已到了旺盛階段,比如16歲的孩子,在過去年代已經結婚生子;社會發展到今天,文明程度高了,但未成年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這樣的問題,傳統觀念的人,可能認為這孩子道德品質有問題,學習成績肯定不好。不過,性行為過早,與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沒有絕對關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未成年群體,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具備了性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叛逆心理重的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告訴父母,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在誰都不知情的狀況下,就發生了性行為。也許行動前,孩子們根本就沒想過,萬一女同學或女朋友懷孕了怎么辦?
懷孕了才可能感覺到驚慌失措,別說16歲,26歲的女性懷孕了都將面臨許多問題。不說性行為本身,就是中學生早戀,也將強烈地影響到學習。
【觀點】對于一個負責任的社會、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來說,我們不提倡未成年孩子發生性行為,這點是非常明確的。還應說明,未成年孩子有性行為,對自己的身心不利;家長要能夠及時、準確、恰當地告知孩子性行為本身的后果。但對于發生了性行為的孩子來說,基本的態度還是要有寬容。
B 造成早孕后果由誰來承擔
【剖析】著名青少年心理專家、《藏在書包里的玫瑰》的作者張引墨女士在談到“青少年性行為”時曾說:有三個男生跟我講過,他是怎么籌這筆款子的。有個男生不小心讓女友懷孕了,他們都在讀高一,他就天天找他那些哥們借錢,今天籌20元、明天籌30元,他說籌了1個月籌到600塊錢,那件事情過去后,他說以后很害怕應對這個事。
還比如,他在發生這種事情后,他想給女朋友買盒避孕藥,他在路上一直發抖,連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出來就說,我沒有能力面對這件事,我沒有成熟。
可見,由性行為產生的后果,未成年孩子是否能承擔得起?如果被周邊人知道后,周邊人會形成相應的看法,能不能夠承受得了?如果處理不好,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懷孕了,我們就會看到少女未婚先孕及棄嬰的悲劇。
【觀點】由此,建議少男可多做運動或參加團體活動,發泄多余精力;少女應該認清,性不等于愛情,也不能挽留愛情。從科學角度看,現在的孩子發育期,普遍提前,所以性教育可以從小學開始,講生殖器和兩性關系,不會讓他們產生刺激感,讓孩子把性當作知識去理解。這可以讓孩子在初潮之前就明白月經、遺精是怎么回事,當真正來臨時,孩子不至于驚慌失措??傊越逃_始時間可以在性發育之前。
C 哪些孩子更易早嘗禁果
【剖析】據調查,單親缺乏愛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異性的愛或者更多的溫暖。
此外,性好奇與性沖動、同輩壓力、異性朋友壓力、社會的開放及媒體的流通、性資訊容易獲取等,都導致一些未成年孩子過早嘗試禁果。
目前的孩子,從正規途徑很難得到正確的性知識,他們對于性的困惑、渴望等,只能通過一些網站,或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性知識,或同學之間互相傳播,而這些性知識往往是不正確的。
長此以往,這些不正確的性知識充斥頭腦,加上青春期性激素的活躍,有些孩子難免會產生對于性行為的沖動。這時候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導致性犯罪。
【觀點】怎樣讓孩子抵抗性誘惑?我們的家長及社會應該反思這件事。面對同輩壓力,青少年應建立自我認同,穩定立場,不受外界影響。為什么未成年的孩子不愿把這個秘密告訴父母,可能是我們父母對性的態度、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平常的要求,已經表現出某種讓孩子恐懼的心態。
D 孩子已發生性行為怎么辦
最近,小于的父親發現她和男朋友同居后特別生氣,對小于大發脾氣。難堪的小于索性攤牌:“我就是喜歡和他睡覺!我沒朋友,壓力大,這種方式能讓我釋放。”
【剖析】小于所處的時代使她的價值觀、戀愛觀、婚姻觀都和父輩迥然不同,“壓力大”、“沒朋友”就是她認為再簡單不過的同居的理由,根本不去考慮將來的婚姻、父母的感受、別人的看法。父母發現孩子有性幻想、性好奇、發生邊緣性行為或發生實質性行為,如果沒有造成特別嚴重的后果,家長先不要口不擇言,甚至動怒動武。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當面揭穿。如果捅破了,也不能有效地解決,只能讓問題變得更糟。
作為現在的家長,我們是否能把目光從成績這條線上移開一點,給孩子性教育或者愛的教育一點空間。
面對事情的發生,首先,家長必須控制住情緒,要有耐性,用很正常的心態去處理。
第二,社會應該有救助熱線,居民社區可以進行科普講座,幫助未成年少女解決具體問題,以及提供流產后身體恢復、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幫助。醫院的婦產科,也可設立特別門診,包括費用上的考慮,不讓那些少女在隱蔽的狀態下完成墮胎的過程,應擔負起關懷未成年人的責任。各媒體也應該有科普宣傳的園地。
【觀點】對未成年人性教育的主陣地應是家庭、學校、社區、媒體。當然,首先應是家長的責任,因為性教育其實是一種行為教育,既有個性化又注重隱私性。孩子早期的性行為一般都會在家里進行,只有家長最可能知道孩子存在的性問題。對孩子的性教育應先仔細觀察,若發現問題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和行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