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鳴:老人耳鳴建議最好做個心電圖
69歲的楊大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因為平時比較注意調養鍛煉,身體情況一直尚可。但日前卻因突發心絞痛急診入院,好在搶救及時并未出現心肌梗塞。醫生在問診時發現,楊大爺在心絞痛發作前,一度出現雙側高音調耳鳴,當時楊大爺以為是衰老的正常表象。其實,耳鳴原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號,如果楊大爺在出現耳鳴時能及時到醫院做下心電圖等相關檢查,也許就能早期發現心臟異常,早期干預也許就可避免心絞痛的發作。
耳鳴或預示早期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發性疾病,隨著社會老齡化,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心血管疾病發病前往往有各種征兆,老年人應該密切關注自己身體發生的改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紀求尚指出,耳鳴是常見的一種癥狀,老年人發生耳鳴,很多人以為是衰老造成的。其實,耳鳴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
據統計,在有耳鳴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8.6%的患者心絞痛和耳鳴同時出現。這是因為耳蝸對缺血缺氧比較敏感。老年人長時間出現耳鳴、聽力減退、耳聾等內耳癥狀,常常是由于動脈硬化、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等導致,多數病人在出現這些癥狀后的6~12個月內出現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癥狀。
因此,一個原來沒有耳鳴癥狀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內突發耳鳴,應及時檢查血脂、血壓及心電圖等,以明確是否患有隱性心臟病。有些人長期耳鳴,但如果近期耳鳴加重,也應該進行心臟相關檢查。
頸椎病也能致耳鳴——
在臨床上,很多耳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疾病,并伴有眩暈、血管性頭痛、視力改變等腦血管神經癥狀。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李石良表示,耳鳴患者應先排除頸椎疾病,以防耳鳴進一步惡性發展。這是因為耳朵是由頸椎兩側的椎動脈的一個分支供血,當頸椎出現問題時,例如出現側彎,就會使椎動脈受到影響,導致分配給耳朵的血管分支供血不足,進而導致耳鳴。一般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辨別真假,耳鳴能基本好轉。如果頸椎得不到治療,耳鳴就可能發展為不可逆轉的耳聾。
因此,老年人保護頸椎很重要。頸椎病患者最好仰睡,睡覺時不要把頭放在枕頭上,而是要把脖頸放在枕頭上,這樣可以減少頸椎的受力。另外,老年人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當頸椎不舒服時,自己可以用一個裝有溫水的瓶子墊在脖子上,這樣能起到熱敷和牽引的作用,對改善頸椎癥狀很有幫助。
補鐵鋅防耳鳴
耳鳴雖然與衰老有關,但通過正確的飲食調理,也可以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平時應減少脂肪的攝入,少吃過甜、過咸、含膽固醇過多、纖維素過少的食物,因這些食物可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可促進內耳血管病變而加速老年人耳鳴、耳聾的進展。
二、耳鳴:帶你了解耳鳴的種類
耳鳴主要有以下四種:
1、生理性耳鳴
在身體內部,血管搏動、血液流動、肌肉收縮、關節活動、呼吸運動等,都會發生微弱的聲音,其中距耳較近者,就會感覺出這種聲音。平時由于外界有較強的聲音,把這種微弱的聲音掩蓋了,而沒有感覺出來。但如果走進隔聲室或在安靜的深夜,有時就會感覺到耳內有微弱的響聲,這就是生理性耳鳴。
2、傳導性耳鳴
此種耳鳴的原因是聽覺系統的傳導部分發生障礙,如外耳道腫脹、堵塞、鼓膜穿孔、內陷、中耳炎癥、粘連、硬化等。傳音障礙降低了聽取外界聲音的能力,減弱了其掩蓋體內所發生聲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覺出來,而成為耳鳴。再有,通過骨導傳入耳內的聲音,由于傳導障礙,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內聲音的感覺,成為一種以低頻為主的,象刮風似的呼呼響聲。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內轟轟的響聲,這就是典型的傳導性耳鳴。
3、神經性耳鳴
原因是聽覺系統的感音神經部分發生障礙。當內耳聽覺感受器有病,如藥物中毒、噪聲外傷、美尼爾氏病等;聽神經和聽覺中樞遭受外傷或發生炎癥、中毒、缺血、腫瘤等;以及顱內各種病變影響到聽神經或聽覺中樞時,都會出現耳鳴。這種耳鳴多為高頻性蟬鳴或刺耳的尖聲。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鳴,如高血壓、低血壓、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而影響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響、精神緊張、焦慮等引起的內分泌失調等。在生活方面、休息不好,失眠后也會有耳鳴出現。還有一些耳聾,用當前的醫療技術條件尚搞不清楚其原因或在臨床方面檢查不清楚的,稱為原因不明性耳鳴。
三、耳鳴:耳鳴的癥狀以及危害有哪些
首先先讓我們來了解耳鳴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1.耳鳴的出現有時為持續性的,有時為間歇性的,輕時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嚴重時則擾人不寧。某些生理性動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產生聲音,但不能將此看作為耳鳴。
2.耳鳴臨床表現為搏動性耳鳴(患者描述耳鳴為與心跳一致的颼颼聲、嘀嗒聲或輕叩聲,用聽診器置于患者顳部或耳部,??梢月牭竭@種搏動性耳鳴)和非搏動性耳鳴(較為常見,是一種連續而穩定的噪音,如病者所描述之嗡嗡聲、蟋蟀聲、鐘聲或摩托聲)。
3.若僅發生一側性耳鳴,其病變多在傳音器官。若雙側耳鳴,而沒有其它癥狀,應考慮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如早期動脈硬化,老年性聾的早期表現等。短暫性的耳鳴常表示病變輕微,屬于耳間斷性或強度不定的波動性耳鳴,并同時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耳鳴癥狀輕微或短暫出現通常不被大家所重視,耳鳴嚴重時則對病人產生一定的危害。它的危害程度跟耳鳴嚴重程度有直接關系,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因素一:心理壓力。嚴重持續性耳鳴常使病人預感到有什么災難性的病變到來,因而產生一種極為恐懼的感覺,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
因素二:影響人的精神生活。一旦患有耳鳴,特比是長期嚴重耳鳴患者,通常會使人煩躁不安,影響睡眠,因而使人產生悲觀、煩悶的心情。而這種煩悶反過來又加重耳鳴癥狀。這種惡性循環的作用,使耳鳴病人的精神負擔加重,常有思想顧慮、恐懼及精神過度緊張等表現。這樣又嚴重影響工作,因而造成更大的生活和社會壓力。
四、耳鳴:挖耳不當可引發多種外耳疾病
眾所周知,耳內過多滋生的“耳屎”會騷擾我們,有時甚至瘙癢難忍。如今,大多數人常不由自主地身體力行——自挖耳朵,沒想到一來二去竟養成了習慣,不挖耳朵就感覺渾身不自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的工具也五花八門: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別針等,不一而足,恨不得用上十八般武藝。一旦耳癢,則不分時間、地點,隨癢隨挖,殊不知,此舉暗藏諸多禍端。
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耵聹是外耳道叮嚀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干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耳內耵聹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耵聹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借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干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說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說,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
如果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復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趁機而入;也可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癥、流水;嚴重者會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
對于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后會很快好轉,但如果誘發真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常會使人坐立不安,這時必須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奏效。
外耳濕疹是發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多見于過敏體質的小兒。但如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膚的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進而出現局部的炎癥、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濕疹滲出液的長期刺激可繼發感染,合并外耳道炎,此時容易引起誤診,并難以治愈。其實,外耳濕疹和外耳道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關聯。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間的橢圓形半透明薄膜,起到保護鼓室和內耳的作用。如果經常挖耳易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癥,使鼓膜發紅、變厚。挖耳朵時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尤其是在給小兒挖耳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更容易損傷鼓膜。家長若是經常給孩子挖耳,孩子很可能也模仿家長的行為,自己拿小棍或挖耳勺放進外耳道搔扒,危險極大。鼓膜刺破后,可以發生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耳鳴。挖耳時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最值得警惕的是,經常挖耳,反復刺激外耳道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耵聹不表現為塊狀,而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一般情況下是生理性的,屬正常現象,但如果伴有異味,則可能是耵聹腺細菌感染。
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要注意,第一: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后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第二: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漆t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后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五、耳鳴:耳朵的工作原理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的。人的耳朵具有產生聽覺和平衡覺的功能。正常人的耳朵大約可分辨出40萬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耳膜移動氫分子直徑的十分之一。
當聲音發出時,周圍的空氣分子就起了一連串的振動,這些振動就是聲波,從聲源向外傳播。當聲音到達外耳后,通過耳廓的集音作用把聲音傳入外耳道并到達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線,厚度和紙一樣薄,但卻非常強韌。當聲波撞擊鼓膜時,即引起鼓膜的振動。
鼓膜后面的中耳腔內,緊接著3塊相互連接的聽小骨。每一粒聽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體中最小的骨頭。它們的名字由其形狀而來。緊挨著鼓膜的是槌骨(像鐵槌),之后是砧骨(像鐵砧),最后是鐙骨(像馬鐙)。當聲波振動鼓膜時,聽小骨也跟著振動起來。3塊聽小骨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杠桿系統,把聲音放大并傳遞入內耳。
3塊聽小骨中最后的鐙骨連接在一個極小的薄膜上,這層膜稱作卵圓窗。卵圓窗是內耳的門戶,而內耳中有專司聽覺的器官——耳蝸。當鐙骨振動時,卵圓窗也跟著振動起來。卵圓窗的另一邊是充滿了液體的耳蝸管道。當卵圓窗受到振動時,液體也開始流動。耳蝸里有數以千計的毛細胞,它們的頂部長有很細小的纖毛。在液體流動時,這些細胞的纖毛受到沖擊,經過一系列生物電變化,毛細胞把聲音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經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再把送達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產生了聽覺。
此外,內耳包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半規管。半規管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小環所組成,專管頭部三維空間的平衡覺。當半規管有毛病時,可能產生眩暈的癥狀。
聽覺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要的交流渠道。然而,最重要的是聽覺使我們感知環境而產生安全感和參與感。聽覺耳鳴對健康而言是很重要的。
六、耳鳴: 有耳鳴可能預示全身性疾病
四個因素“制造”耳鳴:
1、壓力。近年來,白領階層人群耳鳴的發生率明顯增加。耳鳴不但在公司高級管理層人員中多見,許多年輕白領也被耳鳴困擾,主要表現為高頻耳鳴,類似蟬鳴聲。中青年人(特別是白領人士)出現耳鳴,主要是由于工作壓力大、睡眠少、應酬多所致。
2、內分泌失調。更年期婦女經常抱怨自己有耳鳴,但聽力檢查正常。除耳鳴外,她們還會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癥狀,如用手觸摸耳郭或用手輕叩頭皮時,也會出現耳鳴。目前認為,更年期婦女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造成耳鳴的主要原因。
3、情緒不穩。耳鳴非常容易出現在情緒不穩定的人群中。在有焦慮和抑郁傾向的人群中,耳鳴癥狀常十分嚴重。情緒不穩會導致耳鳴,反之,持續的耳鳴又會加重情緒不穩。
4、長期噪聲暴露。人耳所能承受的最強聲音通常為90分貝,若超過這個限度,即使自己感覺不出來,脆弱而敏感的內耳已受損。不規律、強刺激性的噪聲對聽力傷害更大。歌廳、迪廳和游藝廳的聲音強度常超過115分貝,經常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就容易發生耳鳴。
七、耳鳴:如何治療突發性耳聾
有的人早晨醒后或情緒激動、著急之后,便覺得耳朵突然聽不到聲音了,耳朵里有脹滿感、阻塞感,好像是堵了東西一樣,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突發性耳聾”。這種情況多見于中老年人,是發生在一瞬間的重度感音性耳聾,一般發病時間不超過24小時,耳聾即達到高峰。常常是單耳發病,偶見雙耳同時發病或先后發病的。患者在發病后大多能準確地說出發病時間、地點及當時的情況。多數病人發生在感冒、過度勞累、情緒激動之后。
突發性耳聾目前認為主要有兩種原因:
1.內耳微循環障礙: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后,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血液中的紅細胞與血小板相互粘著,發生血行障礙,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聾的發生。一些老年人,特別是合并動脈硬化者,內耳血運極易發生障礙而引起突聾。
2.病毒感染:病毒對內耳血管中的紅細胞和聽神經有較強的親和力,許多病人發病前有感冒病史,當病毒侵入內耳后與紅細胞、血小板發生親和,凝集成團,阻塞內耳血管,導致突聾的發生。另外,病毒和聽神經親和,可使聽神經充血、水腫,也是引起突聾的原因。
有的人發生突發性耳聾,覺得是著急或是過度勞累,吃點兒去“火”的藥或者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是這樣。雖然有的病人沒有治療也會自愈,但是,切不可等待、觀望或放棄治療,有的人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而變成了永久性耳聾,所以,突發性耳聾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發病一周內及時治療的,約80%的病人可以恢復聽力,發病兩周后再治療效果就差一些。國外有資料表明,病程超過一個月,聽力已經基本定型,治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目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主要是應用血管擴張劑,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內耳的微循環并適當輔以維生素、激素類及神經營養藥物,這些措施應在醫生指導下采用。
八、耳鳴原因及治療:年輕人也需每年檢查耳朵
近年來,隨著MP3等音樂隨身播放器的流行,因此出現耳病的青少年患者也明顯增多。鈦聽骨發明人、著名耳病專家王希軍教授說,他所在的專家門診中,接治的青少年耳疾患者每月新增病例10—15例,在臨床上表現均為噪聲性耳病。
“關于MP3對聽力的損害,在國外曾做過相關測試:如果一個人每天聽MP3累計超過6個小時或連續聽超過2個小時,長期如此的話老年性耳聾的幾率更會比常人提早20年。”王教授介紹,現門診多見21歲-26歲的年輕人聽MP3聽出耳病,在校學生為數不少。
由于MP3等隨身播放器造成的早期聽力損失很難發現,因此及時就診的患者并不多,很多年輕人還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王教授說,“現在城市里噪聲比較嚴重。建筑工地的噪聲達80分貝,地鐵里的聲音也有七八十分貝,在這樣的環境下戴耳塞聽音樂,會不自覺地用提高音量來‘蓋過’噪聲,這樣的話音量可能會達到100分貝,長此以往會導致聽力下降,嚴重的會導致耳鳴耳聾?!?/font>
他建議說,在周圍噪聲很大的環境下盡量不要聽MP3,每次聽MP3半小時至一個小時要讓耳朵休息,年輕人每年去做一次聽力檢查。
九、耳鳴原因及治療:關于耳朵的保健需要注意
1、避噪聲。在長期的噪聲喧嘩刺激下,聽覺器官長時間處在興奮狀態,促使聽覺功能極度緊張疲勞,這樣日積月累的持續下去,便會導致聽神經細胞發生僵化萎縮,聽力下降。
2、戒煙忌酒。煙中的尼古丁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損害聽骨、聽細胞及神經中樞。煙酒均可誘發腦血管的舒、縮紊亂,造成耳內的供血不足,誘發聽力下降或耳鳴。
3、慎用藥物。老年人一定要慎重使用有損害聽神經的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水楊酸類的制劑也應慎用。因此,提倡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因為隨意用藥而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4、體育鍛煉。要堅持加強體育鍛煉,如經常跑步、舞劍、打太極拳等,增強周身血液運行,以改善內耳的營養供應。鍛煉最好從中年后就開始,并要長期堅持下去。
5、耳朵保健與飲食的關系非常大。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可減少肥胖及高血脂、冠心病等的發病可能,使腦、耳的血液供應盡可能保持在正常水平,而聽力的退化就可能得到延緩。
我們平時見到一些高齡老人,耳聰目明,其平時的飲食多為簡單、清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