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說謊,就是不說真話。
戀人、夫妻間應該盡量坦誠相對,在明知伴侶對某事的態度和自己存在分歧時,有些人認為,實話實說只會引起爭吵,從而選擇找理由、編借口的方式,避免分歧,逃避問題。到頭來,往往是為了一句謊話,用十句謊話來圓,使問題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然而,紙包不住火,當伴侶發現被欺騙時,所有問題仍要重新面對,反而會更難理清,問題往往就復雜了。
因此,強調夫妻間應盡量做到坦誠,在面對分歧時,應講明各自的原因,突出良好的目的,表達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家庭考慮,讓對方理解和體諒。這里說的是盡量坦誠,就是給說謊留有余地。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出于對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慮而去說一些慌,由此說謊變成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其實,就大多人來說,并不愿意去說謊,尤其是夫妻間。但是有時還是為了不去傷害對方的感情而去講一些善意的謊言,就是所謂的“白色謊言”,這就是給謊言留有余地的原因。當然,謊言是惡意的、為了一己私利、對婚姻的維系沒利的那就是“黑色謊言”,夫妻間就應該完全避免了。
謊言無處不在,但是人們也不是沒有辦法知道言語中的真假,尤其朝夕相見的夫妻伴侶。如何洞悉對方是否在說謊呢?
因為即使最高明的說謊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語行為但是無法控制非言語行為及生理方面折射的心理表現。
說慌是非常常見的社會行為。人們平均一天說兩次慌,說謊的內容通常與情感與感覺有關的,包括觀點、感受、對人事物的評價。說謊與夫妻間身份維護、自我呈現和印象管理有關。日常社會生活中展現的“自我”多少都是經過改編和包裝的,通常人們會根據當下所處的環境來調整自己的表現和表達方式以塑造恰當的形象和身份、獲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響他人的偏好、贏得他人的贊同,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對人們社會交往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說謊成為非常普遍的一種社會行為也就不足為奇:首先是為了給他人制造積極的印象或保護自身免于陷入尷尬、不安的境地,再有就是為了獲得與自身利益相符合的利。因此,說謊時所經歷的不同心理過程研究對應的行為線索,你會發現:
1、整體喚起水平與說真話的人相比,說慌者有較高的整體喚起水平。具體表現包括:瞳孔更大、眨眼頻率增加、更多的斷句、更尖的音調等。
2、說謊時的情緒體驗說謊者可能會因說謊而產生負罪感、因擔心被揭穿而感到害怕、還可能會因為說謊的挑戰性或成功而感到興奮。比如有負罪感或感到焦慮的人,會顯得不安,而且,他們會愿意選擇間接的溝通方式以避免面對面的溝通,或減少對視。
3、謊言的認知負荷與說真話相比,說謊是一個更加復雜的認知過程。在行為上表現為:應答前的間歇時間較長、停頓較多、用以輔助表達的手勢動作減少,等等。
4、對語言和非語言行為試圖控制說謊者對自己語言和行為的控制反過來會成為背叛自己的線索。
發現伴侶說謊,重要的不是指責而是寬容,尤其是那些善意的白色謊言。即使是黑色謊言也應給對方一個下臺的機會。因為不管對方說謊的目的是出于利己還是利他,都是為了提高在伴侶的適應性,這也使他(她)變得越來越圓滑。其實說謊行為也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是人們為了生存而選擇的一種自欺或欺人的行為,但往往能夠說謊又給人們帶來不良的情緒,如有些人會應為說謊而惴惴不安、焦慮、自責、懊惱等。所以更多時候說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對自身而不是對他人的。
你的伴侶說謊了,你應該給他(她)以撫慰。夫妻間就會更坦誠,關系就會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