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畫史源
高焰/文
粉畫,也稱色粉畫、粉彩畫,英文、法文譯作Pastel,是一種色彩艷麗、歷史悠久的西方畫種。它以創作零媒介為特色,可虛可實,極具駕馭性、包容性。談及粉畫的始源,還要從距今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說起。
公元前15000年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
您可知畫于巖壁之上古老而神秘的巖洞畫?他們出自先民之手,以帶顏色的礦石或石粉為顏料,觀之似畫非畫,線條粗礦、色塊濃郁,用以描繪生產和生活的場景,那正是粉畫的雛形。十三世紀末期,伴隨文藝復興的浪潮,西方繪畫、雕塑等藝術迅速發展。大概在五百多年前,粉畫藝術開始在歐洲萌芽。那時的“色粉筆”是一種質地粗糙的固體粉筆,有白、紅、黑三色,被畫家們廣泛使用,并在使用中由單色、雙色“素描”,逐漸發展成一種三色粉筆技法,留下很多較之素描層次更豐富、更飽滿的作品。
戰國時廣西花山巖畫
鮮為人知的是,諸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藝壇巨匠都曾與粉畫結緣,有精彩的作品留世,而路加·西諾列利、雅各布·巴薩諾、荷爾拜因等在那時亦繪有不少粉畫肖像作品,影響后世。
從先人的巖洞畫到三色粉筆技法,可以說粉畫突破了當時繪畫材料的限制,完成了從一般素描到色彩畫的轉換,實現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新生。
米開朗基羅(1475-1564) 《利比亞女巫習作稿》
拉斐爾(1483-1520)《阿爾巴麥當娜草圖及其他》
盧卡·西諾列里(1441-1523)《兩個裸體年輕人背著一位年輕女子和一位年輕男子》
達·芬奇(1452-1519) 《蒙娜麗莎習作稿》
達·芬奇(1452-1519) 《蒙娜麗莎手部草圖》
達·芬奇(1452-1519) 《婦女頭像》
達·芬奇(1452-1519) 《圣母子與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約翰》
達·芬奇(1452-1519) 《基督之首》
荷爾拜因(1497-1543) 《托馬斯·埃利奧特像》
荷爾拜因(1497-1543) 《小簡微型肖像》
荷爾拜因(1497-1543) 《荷爾拜因自畫像》
魯本斯(1577-1640) 伊莎貝拉·布蘭特像(魯本斯的第一任妻子)
魯本斯(1577-1640) 《戴紅帽的男孩》
粉畫作為一門獨立畫種誕生后,在17、18世紀得到較好發展,并迎來短暫輝煌。
人們常說,17世紀是巨人的時代,西方藝術史上產生了很多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為理想、為藝術全身心投入并創作了大量傳世作品。那個時候,歐洲各國藝術氛圍活躍,粉畫也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其中包括魯本斯、倫勃朗等。18世紀,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開始興盛,色粉肖像畫受王室貴族的追捧,日漸發展成熟。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三女神》
著名宮廷畫家查爾斯·勒布朗因創作《路易十四像》備受關注,而歷史上第一位專職粉畫家羅薩爾巴·卡瑞拉也身處肖像畫時期。當時同類畫家還有弗朗梭瓦·布歇和瑪利亞·路易斯·維瑞·勒布倫等,他們同是“貴族藝術”的代表。
夏爾·勒布朗(1619-1690) 《路易十四像》
當時,也有小部分畫家朝著注重現實、注重個性的方向發展。如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讓·巴普蒂斯特·佩羅諾,以及讓·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爾丹等。他們一反官方的理想主義,提倡純真樸實。在同一歷史階段,粉畫圈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且佳作頻出,成為粉畫肖像畫空前繁榮的時期。然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粉畫藝術因此消沉了近半個世紀。
讓-奧諾雷·弗拉貢納爾(1732-1806) 《一位老婦人的肖像》
讓·巴蒂斯特·格瑞茲(1725-1805) 《老人頭像》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法國王妃馬利·胡賽福在薩克森州》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伯樂夫人肖像》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瑪麗亞·弗里德里克·凡立德·阿斯隆肖像》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北安普頓伯爵夫人安·薩默塞特像(大約在14歲的年紀)》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珍妮·伊麗莎白·賽倫肖像》
簡·艾蒂安·利奧塔爾(1702-1789) 《穿蕾絲的夫人》
讓·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爾丹(1699-1779) 《眼鏡的自畫像》
讓·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爾丹(1699-1779) 《老婦人》
讓·巴蒂斯特·格瑞茲(1725-1805) 《古拉斯皮爾瑞·巴蒂斯特·安塞爾像》
讓·巴蒂斯特·格瑞茲(1725-1805) 《親愛的媽媽》
讓·巴蒂斯特·格瑞茲(1725-1805) 《狄德羅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瑪麗亞·費爾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當格維麗雅小姐像習作稿二》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自畫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侯爵夫人像之六》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亨利王子本尼迪克·斯圖爾特》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路易斯十五國王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皮埃爾·路易斯·萊登格瑞福像》
羅沙爾巴·卡瑞拉(1675—1758) 《少女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人物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美奈麗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馬利·胡塞福薩克森州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瑪利亞·費爾眼神充滿愛》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著蓬巴杜發髻的夫人》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小姐在南谷倉》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卡瑪瑞格小姐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帕維更小姐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費蘭德小姐在“牛頓”書前》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凡瓦特夫人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彈吉他的人》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讓·雅克·盧梭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系黑領結的紳士》
羅沙爾巴·卡瑞拉(1675—1758)《卡瑞拉自畫像二》
羅沙爾巴·卡瑞拉(1675—1758)《女性肖像與面具》
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 《穿白衣服的女孩》
羅沙爾巴·卡瑞拉(1675—1758)《身著舞會服的古斯塔夫斯漢密爾頓第二子爵博因》
夏爾·勒布朗(1619-1690) 《無題》
羅沙爾巴·卡瑞拉(1675—1758)《紅衣主教梅爾基奧爾·百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