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大,身體不爽,南方的朋友應該比北方的朋友遇到的更多一些。俗話說“十人九濕”,當中的原因就是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郁。加上飲食偏愛辛辣、口味重,過于油膩,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當脾胃功能下降,超負荷工作是,那些沒有轉化的成分就變成濕氣了,這類叫做內濕。除了內濕還有外濕,很好理解,就是空氣濕度大、淋雨淌水這種外來的濕邪入侵。
濕氣有7大表現,很多人都是同時具備好幾種吧?小編除了肥胖全占了。
1、痰多:“濕痰內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痰濕停胃,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痰濕阻膈,氣機不暢,痞悶不舒;痰濕留注,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
2、身體乏力:全身困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氣大而產生的,叫“濕生重濁”。
3、口水多:濕邪過重,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于臟腑經絡。五臟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黃帝內經》說:“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4、肥胖:喝水都長肉就是最形象的代表了,水腫型的虛胖,就算減下來如果不從根本調理還會很快反彈。
5、起床困難: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睡再久也睡不夠。
6、大便粘馬桶:粘馬桶沖不凈,且便后不容易擦干凈。
7、舌苔異常,裙邊舌: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要想祛濕除根兒,要從兩方面下手:
1、健脾: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濕氣的水來了,那我們的對策就是用土來填,中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脾屬土,故稱“脾土”。要想從根本上祛濕,健脾是最核心的。脾胃功能提高運化能力就增強了,游離是濕氣自然減少。
健脾的配方有:赤小豆、薏仁、芡實。
2、排水:
人體排濕的渠道無外乎有4種:汗液、大便、小便和呼吸。
與之對應的策略就是:運動排汗、防止便秘、利尿去火、增強心肺功能。
利尿的配方有:蒲公英、馬齒莧、淡竹葉
綜合起來就得到祛濕治根兒的配方:蒲公英赤小豆茶、蒲公英馬齒莧茶。
詳細配方:蒲公英根1g、薏苡仁1.5、赤小豆0.5g、馬齒莧0.3g、芡實0.2g、荷葉0.2g、綠茶0.1g、淡竹葉0.1g、槐花0.1g。
打碎混合,每天取一份煮茶飲用即可。健脾胃、去火利尿、提高免疫力。
此方尤其適合濕熱體質的人,體寒的人可加少許刺玫茶來調節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