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來稿選登】續命湯系列是中風良方

 

20201109 

/王曉云   海南省中醫院

一、續命湯是宋以前治風的準繩

續命湯是系列方,在《千金要方》、《外臺秘要》中以續命湯命名的方子約有20個,我們通常從《金匱要略》中認識了《古今錄驗》續命湯,從《千金要方》中認識了小續命湯、大續命湯、西州續命湯、續命煮散等方。但續命湯卻是秦漢至唐宋以前治療中風的主流方劑,這一點從歷史文獻追溯上,我們可看到華佗、張仲景、東晉陳延之、唐甄立言、孫思邈、王燾等名家都有續命湯治療中風的記載,宋代林億輯?!督饏T要略》時,僅把《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以附方的形式補入,但實際上在東漢華佗《華佗神醫秘傳》(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中有治中風的神方(與小續命湯組成相同);東晉陳延之《小品方》中有小續命湯、張仲景三黃湯(與《千金》三黃湯組成相同)、羌活湯;唐代有甄立言的《古今錄驗方》與孫思邈的巜千金要方》中有大小續命湯、西州續命湯、續命煮散、千金防風湯等治療中風的記載??上Я謨|等人未將其錄入《金匱要略》中,以至有后人誤認為續命湯不是仲景方。從秦漢至唐宋,治中風基本是以外風立論的,《小品方卷四》中的小續命湯、張仲景三黃湯,與《千金要方》中的小續命湯、《千金》三黃湯是一致的。依此我們可看出,在秦漢、三國、兩晉時期,已經使用續命湯治中風,仲景也可能使用過“張仲景三黃湯”等方治療過中風?!秱s病論》成書于東漢未年,與東晉《小品方》成書年代接近,按理《傷寒雜病論》中也應有續命湯治療中風的內容,可能因戰亂經書醫籍遺失,續命湯治療中風的章節遺失了,王叔和整理《傷寒論》時,也沒收集到這部分內容,致使《傷寒論》中也就沒有了續命湯治療中風的內容。     

至北宋林億等整理《金匱要略》僅補了古今錄驗續命湯、千金三黃湯兩張方,并且是以附方的形式補錄的,難免讓后人有《古今錄驗》續命湯不是仲景方之說!宋以后金元四家興起,內風之說盛行,治療中風方向偏離了仲景之道,這股“治風”影響了中醫界近千年,實乃憾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原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針灸科老主任黃竹齋老先生重拾續命湯治中風大旗,臨床上大量運用《古今錄驗》續命湯、小續命湯、大續命湯等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等中風及后遺癥,配合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等以及針灸并用,取得了良好療效!從病案中看,有中風幾日至半年乃至數年者,療程短者1月,長者半年,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療效,續命湯為其治中風的常法。只因老先生于1960年過早仙逝,而不為后人所熟知。

二、筆者臨床驗案

案一:中風腦梗死      

S某,男,42歲,門診病歷號:0013203。首診:2020年7月18日。患者因頭暈1周,加重伴行走不穩于2020年7月10日入住??谑嗅t院神經內科,當時眩暈、視物眩轉,惡心嘔吐胃內容物3次,嘔吐為非噴射性,雙下肢乏力,行走左右搖晃,易向后傾倒,神志清晰,頭顱MRA提示:左大腦前動脈管腔較細,所見右椎動脈細小,未匯入基底動脈,考慮變異。診斷腦梗死。予鹽酸罌粟堿、馬來酸桂依齊特、依達拉奉、銀杏達莫注射液等治療,頭暈好轉、余癥無改善,而出院,經朋友介紹到門診求治。

刻癥:眩暈,雙下肢乏力,左右搖晃,易向后傾倒,站立時需人攙扶,怕冷少汗,痰多,口干微渴,納眠尚可,大便干、不暢,1~2日一行。唇暗、舌淡胖微暗、苔白干,脈沉弱,四肢肌張力正常,雙下肢肌力5-級,雙上肢肌力5級。體重78.5kg,身高173cm,脈博76次/分,血壓145/85mmHg,追溯病史發病前幾日曾有受寒感冒史。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10g,桂枝30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15g,生石膏20g,紅參10g,當歸15g,川芎15g,制附片10g,細辛6g。顆粒免煎3劑,每次半劑,開水沖,分早上、下午二次溫服,避風寒、空調冷飲、海鮮、水果。

第二診:2020年7月20日下午,藥后眩暈消失,雙下肢無力、行走不穩改善40%,疲勞有改善,坐下時怕摔,需人攙扶。怕冷減少,藥后微微出汗,精神改善,大便日一行,舌脈同前。效不更方,守方6劑。       

第三診:2020年7月27日,藥后雙下肢漸有力,行走不穩、向后傾倒感改善70%,站立時可自行站起,基本不用人攙扶可自行坐下,汗多,口和不渴,咽中痰明顯減少,舌上白苔消失、舌胖微暗、唇暗,脈博80次/分,血壓140/80mmHg。守方加黃芪30g,6劑。  

第四診:2020年8月3日。雙下肢無力、行走比上周繼續改善,基本可以平穩行走,可以自然坐下,口和不渴,疲勞消失,易汗,便日一行,食眠可。脈細,脈搏84次/分。

處方:小續命湯

麻黃10g,桂枝40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10g,黃芩10g,白芍15g,川芎15,防風15g,防己15g,制附片10g,紅參12g。6劑。   

第五診:2020年8月10日?;颊咚幒竽苷P凶吡?,可以自行爬上5樓,坐下時不用手扶能正常坐下,向后傾倒感消失,食眠好,二便正常,舌脈同前。自訴四診開的小續命湯比前3次效更好。

處方:四診小續命湯方加黃芪30g,24劑帶藥回老家休養。10月28日微信回訪家屬答曰:正常行走,能做一些家務,生活自理,只是有時悄悄情緒不穩定,告之家屬節后復診鞏固。  

按:本案患者年輕發生腦梗,與自身腦部血管變異細小有關,西醫住院治療頭暈好轉,但行走無力搖晃、易向后傾倒無改善,首診施于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3劑即收到療效,二診守方6劑,三診復加黃芪6劑,諸癥日趨改善,四診改用小續命湯效更佳,行走、下坐恢復正常,往后傾倒感消失。本案按續命湯思維治療,麻、桂、附是主藥,三藥興陽發表、破癥堅積聚、通利血脈關節,恢復腦和肢體功能。續命湯中用人參作用比黨參效強,人參補精氣而為麻、附、桂提供興陽之物質基礎,石膏防麻、附之興發太過,同時能防治中風后的中樞性和炎性發熱。小續命湯中改石膏為黃芩、芍藥散瘀熱、同時避免石膏寒涼太過,加附子增興陽破癥堅積聚之力,并加防風、防己祛風濕、利水氣、疏經道。二方從方證上比較,《古今錄驗》續命湯用于急性期、早期多一些;小續命湯用于中后期、恢復期期或久病年高之人的多一些,濕飲之邪比《古錄驗續命湯》證更重一些。當然這只是筆者的觀察,不夠全面,更多鑒別點尚需同道們佐證補充。 

案二:腦脊髓膜炎

H某,女,15歲,門診病例序號:0383292。首診2020年1月14日,因頭暈、視物模糊,左肢體乏力,行走向左側偏斜10日,于2019年11月25日入住海口某醫院神經內科,體查:雙側視野粗測受損,視力粗側下降,閉目難立征(+),步態不穩。頭頻MRI+DWl+MRl增強顯示:腦干異常多發性號,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改變。腦脊髓膜炎?結合臨床診斷為腦脊髓膜炎。給予激素與人免疫球蛋白等抗炎、營養神經、對癥支持治療,頭暈有好轉,但仍視物模糊,文字看不清,行走左偏斜,乏力。住院治療近一月,經家屬要求于2019年12月13日出院。出院帶藥:醋酸潑尼松40mg(8粒)、QD,每周遞減1片,直至停服。出院一月來,癥狀未緩解,經人介紹來診。

刻癥基本同出院時癥狀,且頭暈、視物模糊加重,走路偏斜,易向左側傾倒,后頸部怕冷,食少,疲乏無力。面萎黃、形瘦弱。口不欲飲,舌淡胖齒痕、剝苔,脈細弱。體重35kg,身高153cm。   

處方:柴胡桂枝湯合羌活勝濕湯加減   

柴胡15g,黃芩5g,姜半夏10g,黨參15g,生姜6g,甘草12g,大棗20g,桂枝10,羌活10g,防風10g,川芎10g,蒿本10g,葛根20g,桑枝20g,顆粒免煎6劑,日一劑,早晚分2次沖服。   

第二診:1月21日,服藥無寸效,手腳涼,舌脈同前。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黃6,桂枝15g,杏仁10g,干姜6g,甘草15g,大棗15g,石膏9g,紅參10g,當歸12g,川芎10g,制附片6g,細辛3g。6劑,日一劑,分2次早上、下午5點前沖服。 

第三診:2020年3月11日。患者服第2劑藥后頭暈減輕,視力模糊改善,6劑服完頭暈消失,視力明顯改善,能看清小字,行走不再向左側斜偏傾倒,諸癥改善90%,自認為病好了,加上住鄉下交通不便而沒復診,直至一周前出現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厭食才來復診。舌淡胖齒痕、剝苔、苔薄白,脈細弱。 

圖片為三診時拍照

處方:吳茱萸湯合小半夏湯。 

吳茱萸5g,紅參10g,生姜12g,大棗20g,姜半夏10g。6劑,日一劑,分2次沖服。  

第四診:3月19日,藥后嘔吐明顯減少,但食欲欠佳,食后臍腹脹,大便不暢排便時間長,時有頭暈,舌淡胖齒痕,苔薄白,脈細弱。守方6劑?;颊叻幤陂g與原住院醫生聯系,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復住院一次(用藥不詳),出院后未繼續復診。  

第五診:8月25日,患者5個多月未復診,直至半月前再次出現左側肢體無力,行走向左側偏斜,雙眼視物稍模糊,疲乏欲睡方來復診。1月前出現1次左手吃飯無力端碗,次日消失,近1月體重下降1.5公斤,行走怕摔。飲食減少時則疲乏加重,大便不暢難排,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7月1日MRl平掃復查:與3月25日比較左側枕葉、右側額葉病灶較前增多。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二診方),紅參加至15g,12劑。服法同前。西藥加服:醋酸潑尼松40mg/日,以后每周減量1片

第六診:2020年9月7日,患者仍頭暈,視物模糊,左側肢體無力,行走易向左側偏斜,食少眠差,舌脈同前。  

處方:守原方加大麻黃至9g、附子9g、紅參15g、甘草20g。  

麻黃9g,桂枝15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20g,大棗20g,當歸12g,川芎10g,紅參15g,制附片9g,細辛3g。6劑,服法同前。  

第七診;2020年9月14日,患者未到現場就診,家屬代訴:病情同前,無進展。   

處方:守方麻黃加至12g,桂枝加至25g,制附片加至12g,石膏加至18g,加磁石30g、赤芍15g,兼制麻黃、附子之心悸、難眠之副作用,加防風10g、獨活10g發表散風寒。6劑,服法同前。    

第八診:9月21日服至第3劑藥后食欲增加,頭暈減輕,視力較前清晰,行走左側斜減少,舌淡胖苔薄白,脈細數,脈搏92次/分。   

處方:守原方麻黃加至15g、制附片加至15g,紅參加至20g,石膏加至23g,加砂仁10g健脾開胃。目前患者還在觀察治療中。 

按:本案患者腦脊髓膜炎西醫治療后頭暈好轉,但視物模糊、左肢體乏力、行走左側斜偏無改善,首診予小柴胡桂枝湯合方羌活勝濕湯加減治療是出自筆者治眩暈癥思路,用之無效。二診予《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6劑療效顯著,諸癥減少90%左右。但患者過50余天出現惡心嘔吐方才回來復診,第三、四診予吳茱萸湯合小半夏湯收效,之后住院又停藥5月余,直至癥狀又加重于2020年8月25日五診復診,五、六、診均予古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逐步加大麻黃、制附片、桂枝、紅參、石膏用量,未見明顯效果,七診復加大麻黃12g、附片12g、桂枝25g,并加防風、獨活6劑方才收效。整個治療以《古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但因前期收效后患者未及時復診鞏固而病情反復,第八診繼續加大麻黃至15g、附片15g、桂枝25g,紅參20g,石膏23g鞏固治療中,說明方與證是對應的,但患者收效后就停藥可能是導致病情反復和收效較慢的原因。但這也驗證了《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該病的有效性。   

案三:重癥肌無力(眼肌型)     

S某,女,58歲,北京人客居???,首診:2020年7月25日,右眼瞼下垂伴疲勞4年,在北京某醫院確診為重癥肌無力(眼肌型),予每日3次服溴吡斯的明300mg(5片),病情好轉,但減藥或停服則病情加重,因此四年來一直服用嗅吡斯的明維持治療。

刻癥見:右上眼瞼肌輕度下垂,眨眼不自如,頭暈疲勞、口干欲飲,雙下肢輕度浮腫,右后跟酸痛,右小腿緊脹,食眠尚可,大便難,1~2日一行。舌淡胖,苔白膩,脈細。 

圖片為三診時拍照

 處方: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加味。  

黃芪60g,黨參20g,白術15g,當歸15g,陳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甘草10g,制附片10g,茯苓20g,白芍15g,天花粉15g,枳殼15g。四劑,涼水浸泡40分鐘,煎開1小時,以附片煎煮后煮熟煮透不麻嘴為度,分3次溫服。  

第二診:7月30日,藥后下肢腫、口干渴減輕,疲勞有改善,大便較前通暢,但余證未改善,舌胖淡紅,苔膩,脈細。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減當歸、川芎、石膏加黃芪、獨活、牡蠣。    

麻黃6g,桂枝30g,杏仁10g,干姜5g,甘草10g,黨參20g,制附片10g,細辛3g,獨活15g,黃芪60g,生牡蠣30g。四劑,煎服法同前。  

第三診:8月7日,藥后右眼眨眼較前自如,疲勞明顯改善,右后跟酸痛、右小腿緊脹感消失,大便日一行,較前通暢,怕空調冷風,舌胖苔薄膩,脈沉。溴吡斯的明已減為每日180mg。  

處方:小續命湯加味。    

麻黃9g,桂枝30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10g,黃芩10g,白芍15g,防風15g,防已15g,制附片10g,生牡蠣30g,黨參20g,黃芪60g。5劑。煎服法同前。  

第四診:8月14日,訴8月7日藥效不如7月30日藥,舌脈同前。與7月30日方麻黃加至9g,并加肉桂10g。5劑。

8月23日后返回北京,繼服5劑,疲勞消失,右眼眨眼比原來靈活自如,溴吡斯的明減為每日120mg,回京后服此方口咽干燥,便干,太“上火”。囑其在方中減去干姜、肉桂,加生姜5g繼續服用。   

兩周又繼服10劑后,自覺服中藥比服西藥溴吡斯的明舒適,逐停服西藥,堅持每周服四至五劑中藥維持,至國慶前自覺無不適,右眼眨眼自如,食眠可,大便日一行,舌淡紅干,苔薄黃。已停服溴吡斯的明,囑其該病需要堅持服藥服足3個月以上,病情穩定后方逐步減藥、停藥觀察。   

按:本案重癥肌無力(眼肌型)并下肢輕度浮腫,首診按常規思路補中益氣湯治療,因腳腫合方真武湯,除疲勞、腳腫稍有改善外,余證均無變化,二診改為《古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收效,因患者無瘀血證而去歸、芎,無熱證而去石膏,因濕郁氣不足而加獨活除濕、黃芪補氣利水,有合用《千金》三黃湯之意,重用桂枝30g,加生牡蠣是防麻黃與附片的心悸、失眠之過。三診改用小續湯加味,效不如二診。四診復用二診方,麻黃加至9g,并加肉桂10g,增大破癥堅積聚之功,藥后諸癥繼續改善,回京繼服5劑,嗅吡斯的明減為每天2片,北京氣候比海口干燥,服此方口咽干燥易“上火”而去肉桂,干姜改生姜,再服10劑諸癥消除,眨眼自如而停服溴吡斯的明。  

有意思的是本案一診用常規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加味治療,療效不明顯,二診改用續命麻黃劑見良效,進一步說明麻黃在續命湯系列方中的重要性,麻黃在續命湯中的破癥堅積聚的作用是無可代替的,加附片是增強麻黃此功用,加大桂枝劑量,并加磁石是防麻附之心悸、失眠之過。續命湯系列方也不是不能加減的,按藥證加減是可行的。

案四:中風后遺癥

D某,女,74歲,病歷號:0418296,2020年9月15日首診主訴:左側肢體乏力、跛行、屈伸活動受限近5月。患者于2020年4月18日晚在家看電視時突發眩暈、視物不清,嘔吐胃內容一次,左側肢體疲軟無力,汗多心悸,當即送省人民醫院急診,經頭顱CT、MRI等檢查,診斷為高血壓、急性腦梗塞,收住神經內科,予降壓、抗凝、降脂、改善微循環、對癥等治療18天出院,出院后因左側肢體乏力、不能行走,上肢僵硬難抬舉、活動不利而入往我院康復科,予針灸、按摩、肢體功能鍛煉、降壓改善微循環等治療,肢體功能有改善而出院。后經病友介紹于2020年9月15日就診。

刻癥:左側肢體麻木無力,拄拐杖方能緩慢跛行,左上肢抬舉不過肩,手指僵硬屈伸不利,左下肢踝關節輕度浮腫,神情納木,語言含糊不清,口不干飲少,身體疲乏沉重,食眠尚好,大便日一行,舌胖微暗紅,苔白,脈細弱。肌力:上下肢5級一,肌張力不抗進。體重65㎏,身高155cm。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防己黃芪湯加減。

麻黃6g,桂枝30g,干姜10g,甘草10g,生石膏15g,當歸尾15g,川芎15g,淡附片10g,細辛6g,防風15g,防己15g,白術20g,黃芪60g,茯苓30g,澤瀉20g,顆粒3劑,日一劑,分2次沖服。

第二診:9月19日,患兒代述:藥后行走能力有改善,說話含糊減輕,精神改善,能與家里人說一些話。守原方6劑。服法同前。

第三診:10月14日,自行步入診室,左上肢可自如上舉伸直,左踝關節浮腫消失,語言口齒伶俐清晰,記憶力好,能清晰表述自己的當時發病住院經過,自感一身輕松,生活完全自理,在家自己做飯,只有外出時心里有點不踏實方才帶上拐杖,納眠可,大便調。舌胖微暗紅、苔薄白,脈浮但重按無力。

圖片為三診時拍照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麻黃6g,桂枝30g,干姜10g,甘草15g,生石膏15g,黨參30g,當歸尾15g,川芎15g,淡附片10g,細辛6g,防風10g,防己15g,桑枝30g。顆粒劑6劑,服法同前。

10月20日微信回訪家屬:情況良好,病情進一步改善中。

按:患者腦梗塞近5個月,仍遺留左側肢體偏癱跛行,首診予古今錄驗續命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因體胖舌胖、下肢輕度浮腫減黨參加用防己黃芪湯、茯苓、澤瀉益氣利水,加防風祛風寒助麻黃興陽除濕。3劑初顯效,二診守原方6劑。三診時共服9劑而大顯效,患者首診時除左偏癱外,神情木納、言語低少,三診時棄拐杖而言語滔滔不絕,記憶超好而能清晰表述發病時間、地點及當時情場,兩次住院、出院時間,讓筆者大為驚訝!這也是我驗案中恢復最好的一例,9劑藥就見到良好效果,筆者一般會合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助《古今錄驗》續命湯破癥堅積聚,因腳腫加防己黃芪湯、茯苓、澤瀉。加防風、防己也有點小續命湯的影子在里面,三診因腳腫消而減白術,黃芪、茯苓、澤瀉,加防風、桑枝祛風通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治療中整個加減可參考《本經》和黃煌教授《張仲景50味藥證》而展開,事實說明續命治中風療效是真實不虛的。

案五:急性腦梗死

C某,男,84歲,首診2020年10月11日。因3小時前突發頭暈、左側肢體乏力、視物模糊、黑朦而收住院。既往有腦梗塞病史3年、糖尿病史17年。近10年來總感疲乏無力、頭暈欲睡。入院后家屬請我去中醫會診。

刻癥:頭暈眼朦,視物不清,左側肢體軟弱無力,扶行入院,反應遲頓,言語少,發熱,怕風微惡寒,口不干飲少,眠欠佳,無惡心嘔吐,大便1~2日一行。伸舌時舌體向左側歪斜、舌淡微暗紅、邊有齒痕,苔膩微黃,脈細沉。

查體:T38.2℃,R21次/分,P90次/分,BP:110/78mmHg,神志遲頓,精神欠佳,形瘦,體重50kg、身高170cm,左下肢肌力Ⅴ-,肌張力無抗進。急查血,隨機血糖13.5mmoI/L,顱腦CT提示雙側基底節放射冠區多發腔隙性腦梗塞,腦萎縮,排出腦出血。

入院診斷:急性腦梗塞、糖尿病。當時在病床前會診時,患者臥床,西醫尚未治療。

處方:《古今錄驗》續命湯合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因患者發熱38. 2℃,重用生石膏70g。

麻黃6g,桂枝20g,杏仁10g,干姜10g,甘草10g,生石膏70g,黨參30g,當歸15g,川芎15g,制附片6g,細辛3g。3劑,冷水浸泡40分鐘,煎開1小時,以附片煮熟煮透不麻嘴為度,取湯液600mI,不斷頻服。

第二診:10月13日晚微信和電話詢診,家屬代述:11日下午抓藥急煎后,予患者不斷頻服,當天晚上即退熱,體溫36. 2℃,BP120/85mmHg,第3日無明顯頭暈眼朦,左側肢體疲軟無力明顯改善,已正常起床活動,睡眠食欲都不錯,大便前2日未解,今日排便1次。

處方:守原方生石膏減為60g,麻黃加至9g,制附片加至9g,細辛加至5g,3劑,煎服法同前。

第三診:10月18日,患者頭暈疲乏輕微,視力和行走恢復到發病前,能獨立行走,生活自理,飲食睡眠正常,無口干苦,不欲飲。舌體仍向左側歪斜、舌淡微暗紅、邊有齒痕,苔膩微黃,脈細沉。

圖片為三診時拍照

處方:守原方生石膏減為30g,麻黃加至12g,制附片加至12g,桂枝加至30g,黨參加至50g,并加砂仁10g,肉桂10g,獨活15g,6劑。煎服法同前。

21日晚微信尋訪,家屬告知父親無頭暈視物不清了,行走有力,全家人都為父親恢復良好而興高采烈!繼續服藥觀察中。

按:患者高齡84歲,急性腦梗塞3小時,眩暈視朦,左側肢體無力,伸舌左歪斜,發熱38. 2℃,若在三甲醫院中醫是沒有機會介入的,幸筆者多點執業這家一甲醫院,有良好口碑,患者為院長父親,第一時間請筆者中醫會診,首診合方3劑,生石膏重用70g,當晚即退燒,3劑大效。二診、三診因熱退逐減石膏量,加大麻黃、附子、細辛量,以增強破癥堅積聚之功,疏暢血脈促進腦和肢體功能恢復,并在三診中加大黨參至50g補虛,為麻附興陽破癥堅提供物質基礎,加砂仁固中焦脾胃,加獨活除風寒濕邪氣,更有利于麻附破癥堅積聚,10月21日晚患者服3劑藥尚未服完6劑,頭暈目?;鞠?,左側肢體有力了,獨立行走生活自理,目前患者尚在服藥鞏固中。

在五個驗案中,海南候炎熱、腠理開泄多汗,比起北方寒冷地區,麻黃、附片的用量均不大,桂枝重用,這是地域之故,北方麻黃、附片的用量應該要大一些。

續命湯系列方治風療效真實不虛!盡早使用效更佳!只惜宋以后治風偏離了仲景之道,誤使今人治中風不會使用續命系列方!可嘆!千古圣方在中醫的“主流”教學、臨床治療中競然不見其蹤影,誤使今人認為中風后遺癥是“理所當然的”,治療基本是靠后續康復!君不見有多少中風及其后遺癥僅靠康復而愈?秦漢以來至宋,華佗、仲景、陳延之、甄立言、孫真人、王燾,誰言續命湯是虛方?續命湯乃真方也!近代黃竹齋老先生,續命湯為其治中風之常道,屢用屢效!熟讀黃煌教授《張仲景50味藥證》、《中醫十大類方》和《本草經》是學好用好續命湯系列方的基礎,這里的方證相應是我們用好經方的保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有不足欠妥之處,僅此拋磚引玉,希望同道們批評指正!

《經方》編輯室:本刊來稿,請附上患友高清原圖照片3~5張。

《經方》聲明:本刊的讀者定位為臨床醫師,請勿仿方抓藥(后果自負),中醫需要望聞問切,請查閱“各地經方門診導航2020版”就近面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醫案 | 續命湯的臨床治療應用與體會
中醫愈頑疾--腦梗后偏癱及后遺抑郁癥
首屆國際經方班黃仕沛老師講義
楊兆林經方傳承||山東聊城劉景彬:?《古今錄驗》續命湯合小柴胡湯治療腦梗塞失眠三年案。
小續命湯頭痛(麻黃附子細辛 小柴胡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 鄧文斌:小續命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面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长兴县| 通化县| 泰宁县| 安徽省| 区。| 夏邑县| 贵德县| 海盐县| 彭泽县| 钦州市| 广南县| 乌兰浩特市| 太保市| 绥芬河市| 盐城市| 恩施市| 凯里市| 徐水县| 车致| 巫溪县| 武威市| 三河市| 固阳县| 桦甸市| 庆元县| 稷山县| 克拉玛依市| 颍上县| 兴和县| 盖州市| 甘南县| 章丘市| 洛宁县| 鲁山县| 通榆县| 德化县| 威宁| 区。| 兴山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