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清揚 | 強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

王 清 揚

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博士生

一條在理論物理的大海中溺水的咸魚

研究方向:極早期宇宙、粒子宇宙學、暗物質理論

愛好科普

在知乎著有專欄【咸魚的粒子物理入門】

上周一,帶大家了解了如何描述一個物理系統。

如何描述一個物理系統?

王清揚,公眾號:Naz摘星星王清揚 | 強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

今天介紹核子、強子與夸克

強相互作用的歷史大概要從人們發現原子核有內部結構開始說起。在1.1 節中我們說過1909年盧瑟福的散射實驗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也就是說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運動。實驗告訴我們每種元素的原子核的質量和電量都不同,那么就有一個問題,每種元素的原子核都是不同的基本粒子嗎?還是說它們不是基本的,是由某種更小的粒子組成的?1919年,盧瑟福發現氮14原子在α粒子的轟擊下會產生氧17原子和一個氫核,這促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核不是基本粒子,每種元素的原子核內部都有“氫核”這個基本組分。后來人們把這個基本組分命名為“質子”,氫的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氦的核里有兩個質子,鋰的核有三個質子,依次類推,這導致了每種元素的原子核帶電量都不同。那么原子核里面只有質子這一種組分嗎?人們發現,雖然氦核的質子數量/帶電量是氫核的2倍,但它的質量卻是氫核的4倍,這說明原子核里面也許還有額外的不帶電的粒子,它被盧瑟福命名為“中子”。中子最終在1932年被查德威克的實驗找到,它與質子一同被稱為“核子”。

很快新的問題又來了,原子核里面的質子和中子是怎么束縛在一起的呢?人們認為核子間存在一種新的相互作用,它有兩種特性。第一,這種相互作用比電磁相互作用要強很多,因為它要保證帶正電的質子之間不會因為電磁相互作用而散開。第二,這種相互作用肯定是一種小尺度的短程相互作用,因為在我們的宏觀世界并沒有發現它。最終,人們把這種核子間的相互作用命名為“強相互作用”。既然有了新的相互作用,就要去構建這種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也就是本節第一部分提到的——寫出核子這個物理系統的拉氏量中的 

 。

1935年,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猜想核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可能是通過一個標量場進行的(類比電子間相互作用通過電磁場進行),稱為核力的湯川理論。在湯川理論中,核子系統拉氏量中的 

 可以寫為:
 
其中 
 是這個標量場, 
 和 
 是核子的費米場(核子自旋是1/2), 
 是表示相互作用強度的常數(叫做耦合常數)。標量場 
 的激發態對應的0自旋粒子被稱為 
 介子,也就是說湯川理論預言了一種新的粒子。對比電磁相互作用QED的 
 ,可以看到湯川理論和它類似,只不過是把電磁場 
 換成了標量場 
 。這樣一來,類似于QED的兩電子通過交換虛光子來進行相互作用,在湯川理論中核子的費米場 
 
 與標量場 
 耦合,由此得出兩個核子可以通過交換 
 介子進行相互作用,這個過程的費曼圖如圖2(b)所示(對費曼圖不熟悉的同學可以參考1.2節的第三部分)。湯川理論可以解釋前述的強相互作用的兩種特性。第一,在湯川理論中,表示相互作用強度的耦合常數 
 要遠大于QED的耦合常數 
 (實驗測定 
 是 
 的40多倍),所以強相互作用比電磁相互作用強得多。第二,湯川理論中傳遞相互作用的 
 介子壽命非常短,導致其只能在原子核的尺度上運動,超出這個尺度 
 介子很快就會衰變掉,因此核力是短程力。

圖2 用費曼圖表示強相互作用的湯川理論。(a)湯川理論的相互作用頂點,可以看到兩個核子和一個π介子耦合在一起,這是構成核力過程的費曼圖的最基本單元;(b)兩個核子通過交換一個π介子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

1947年,宇宙射線實驗發現湯川理論預言的 

 介子,由此強相互作用的湯川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被驗證。然而在1950年之后,隨著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探測到了上百種新的粒子,它們大多都參與強相互作用,而湯川理論卻無法描述這些它們。也就是說,湯川理論實際上只是一種有效理論,它只能描述原子核尺度上的強相互作用,在更小的尺度更高的能量下它會失效。那么,描述強相互作用的更加普適的量子理論究竟是什么樣子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人們必須先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實驗上發現的這上百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都是基本粒子嗎?還是說它們是由幾種更小的基本粒子組合而成的?

我們把所有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稱為“強子”。為了探討這些強子有沒有內部結構,人們需要先給它們分一分類(就好比給化學元素排元素周期表一樣)。一般來說,可以把強子劃分為質子、中子這樣的重子是費米子),以及 

 介子這樣的介子是玻色子)。但這樣分類太簡單,不足以讓我們對強子有更深刻的認識,于是人們想到可以根據某些對稱性來給強子歸類。1955年,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根據SU(3)對稱性一種抽象的對稱性)提出了“坂田模型”,成功地對介子進行了分類,但它無法對重子進行分類。1961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等人也根據SU(3)對稱性提出“八正法”,對介子和重子進行分類,并且預言了一種在當時并未探測到的新重子 
 的存在。1964年, 
 粒子在實驗中被發現,檢驗了八正法的正確性。由此,人們開始意識到SU(3)對稱性與強子之間的深刻聯系,一個關于強子內部結構的模型已經近在咫尺了。

最終的突破來自于蓋爾曼和茨威格,他們于1964年提出一個猜想:SU(3)對稱性的3個基礎表示以及對應的3個共軛表示可以被當作基本粒子,它們被命名為“夸克”和“反夸克”。當然,我知道大家看不懂前面這句話,所以用通俗的語言再說一遍:蓋爾曼等人提出,存在比強子更小的基本粒子,3種夸克(

 、
 、
 )和它們的反粒子——3種反夸克(
 、
 、
 ),它們都是自旋1/2的費米子,所有的強子都由夸克及反夸克組合而成。其中,重子由三個夸克組成例如質子由兩個 
 夸克和一個 
 夸克組成,中子由一個 
 夸克和兩個 
 夸克組成),而介子由一正一反兩個夸克組成。夸克的猜想在1970年前后被深度非彈性散射實驗證實,人們真真切切地探測到了強子內部有更小的點狀粒子。需要注意的是,夸克目前只在強子的內部被發現過,孤立的夸克至今并沒有被探測到。

現在我們手上有了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夸克,可以開始著手構建普適的強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了(找著了演員才開始寫劇本2333)。不過不著急,在此之前我們先介紹弱相互作用的研究歷史。說句題外話,夸克“quark”這個名字來源于一種海鳥的叫聲,取它的未見其形先聞其聲之意,正如我們在探測到夸克之前就根據SU(3)對稱性發現了它存在的跡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夸克之父'|奇才默里·蓋爾曼
顛覆舊識:新物理學大廈的落成(下)
30分鐘讓你了解物理世界的各種粒子
基本粒子知多少
夸克
目前認知的最小的粒子竟然如此強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舞阳县| 固阳县| 陵水| 吕梁市| 小金县| 淮南市| 南投市| 乌拉特中旗| 吉林省| 绍兴市| 高陵县| 密山市| 施秉县| 微博| 北海市| 马边| 桃园市| 嵊州市| 延吉市| 昭平县| 正宁县| 昌平区| 叶城县| 通州区| 平罗县| 隆林| 西青区| 区。| 上林县| 闽清县| 洞头县| 哈巴河县| 卓尼县| 茶陵县| 宜宾县| 越西县| 炉霍县| 青阳县| 兰州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