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蜀國名將。關羽攻長沙時,魏延殺主獻城,后隨劉備入川,一路戰功赫赫。任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隨諸葛亮平定南蠻,在陳倉力劈曹魏大將王雙,遷升為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諸葛亮死后,與長史楊儀爭兵權,被諸葛亮生前安排的馬岱誅殺。擅用大刀,刀法熟練。
劉備平定了漢要派一個名將來鎮守。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角色非張飛莫屬,張飛自己也認為非自己莫屬。但結果卻出人意料,劉備讓魏延做了漢中太守。在任命儀式上,劉備鄭重的問魏延:“你打算怎么守護漢中?”,魏延回答:“曹操盡其精銳之師來打,我就利用城池和險要來抗拒。如果他只是讓偏將帶領少數人馬來騷擾,我就打開城門迎戰。”
劉備病逝,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回到成都。魏國的大將郭淮和費耀前來進攻涼州的羌人,破壞羌人和蜀漢的聯盟。諸葛亮找到魏延說:“你去破敵,但我沒有多余的兵給你,你帶著漢中現有的兵去解救羌人。”豈料魏延大笑,說:“丞相放心,我不動用國家的兵馬,我帶著一隊親兵,指揮著羌人就行。”于是魏延當機立斷,馬上出兵。他帶著少量親兵秘密的潛進了羌部,指揮著一幫被打爛了建制的少數民族兵馬在陽溪一帶大破魏兵。名聲大噪。
趙云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
公孫瓚的部下,后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于當陽長坂坡,趙云在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云領軍護衛,后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后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227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趙云跟隨劉備,和關張一樣,不論劉備顛沛困頓,終不相棄。趙云從不矜功,和同僚永遠保持和洽的關系。趙云在劉備兵敗當陽長坂時,和諸將一時失散,乃各自為戰,不見蹤影。有人在劉備前議論,認為趙云一定北去降曹操了,劉備怒舉手中短戟,敲那人的甲胄說:“不要胡說,子龍絕不棄我而去。”果然,沒多久,趙云胸裹劉備襁褓中的兒子阿斗,一身血污,護送了劉備的甘夫人匆匆來到,還向劉備哭拜謝罪,深以未能阻止劉備的糜夫人投井自殺為罪。
趙云在史料上事跡很少,但在《三國演義》中被描寫得神乎其神,筆墨眾多。他每每單槍匹馬,或與人單挑,或只身斗群敵,都是毫發無傷,勇不可當。
廖化在當時名叫廖淳,其后改名為化。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每每以為廖化是一個年輕的三等角色。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句“俗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廖化年紀大,有相當能力,并不“窩囊”。他是襄陽縣人,當過關羽的主簿;于關羽兵敗之時流落在東吳官吏之手,他用裝死的方法逃出東吳官吏的掌握,陪了母親向西邊走,在秭歸縣遇到來伐東吳的劉備。其后先后做了宜都郡太守、諸葛亮的丞相府參軍、廣武駐軍的督(當時稱為“督廣武”),最后升到“右車騎將軍”,遙領并州刺史,封為中鄉侯。他為人富于決斷,作戰很勇敢:“以果烈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