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高效課堂不只是為考試而改革,不只是為高效率而改革,更重要的是為孩子的完整成長而改革。
高效課堂“西安共識”
百年樹人,其命維新;為愛而教,其旨向學。
4月14日,“全國新時代高效課堂發展趨勢研討會”在陜西西安召開,這是一次匯集智慧、預判趨勢、凝聚共識的對話。與會代表達成了如下共識:
高效課堂是指向全人成長、提升育人質量的重要通道。如果說立德樹人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發展核心素養是育人目標的話,那么推進高效課堂必然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必然要聚焦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并以此為指引審視每一節課的設計。
高效課堂需要通過建模來填充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鴻溝。但是,建構課堂模式不能以犧牲教學藝術和教學自由為代價,不能將建模思維等同于模式化,要警惕高效課堂模式化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高效課堂不只是為考試而改革,不只是為高效率而改革,更重要的是為孩子的完整成長而改革。因此,要站在生命成長的高度來建設高效課堂,關注到每一個個體的學生,才可能實現精準育人。當高效課堂觀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學生學習的困境,真實學習才可能發生,課堂才可能實現高效率、高效益與高效果的統一。
高效課堂不只是目標主導、任務主導和流程主導,更重要的是學情主導。關注學情、收集學情、研究學情,進而利用學情來改進教學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教研方式。通過學情觀察這一教研方式的轉型推進高效課堂的迭代與升級將成為重要命題。
高效課堂要關注“學習科學”。高效課堂不僅要關注教與學的研究,還要關注學與習的研究。借助于腦科學、心理學、學習科學,借助于更多思維工具,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深度學習將成為高效課堂的新常態。
高效課堂要走向深度。要給學生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要有批判性思維的植入。高效課堂要從假性學習走向真實學習,從單向對話走向多元對話,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高效課堂走向深度的標準最終是教學機制的重建,課堂文化的再造。
高效課堂要走向整體。高效課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走向整體設計,要從局部改革走向整體改革,從單向改革走向綜合改革,從碎片化改革走向系統化改革,實現過程性、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必然要與課程開發、課程整合聯動起來,不能遠離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持。
高效課堂建設離不開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教師強,則課堂興。教師自身的學科知識體系,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深化高效課堂改革,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關鍵。教學改革本身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喚醒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來,參與到教師自我成長的軌道中來。
任何一種經驗都是具有遮蔽性的。過度關注某一方面的改革就可能忽略另一方面。新時期,高效課堂建設需要實踐者反思意識的覺醒,要不斷反思,不斷糾偏,建立一種邊改革邊完善的自動反饋、自動修復的改革機制。
征稿
給高效課堂的100個建議
2019年初,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今年要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效課堂。”
可以說,從掀起“課堂革命”到“打造高效課堂”,聚焦課堂主陣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明晰,而高效課堂作為新時代建設新課堂的代名詞,也成為基層實踐者的普遍追求。
多年來一直倡導并持續關注高效課堂建設的中國教師報,特別策劃了“全國新時代高效課堂發展趨勢研討會”——這場關于高效課堂建設的30人高峰論壇(G30教育峰會),達成了“西安共識”,并通過4個版面整體呈現了專家的思想成果。然而,面向未來的高效課堂建設,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需要不斷通過研究和實踐找到更恰切的路徑和方法,需要更多的人出謀劃策。
鑒于此,《現代課堂周刊》繼推出“高效課堂100問”之后,推出“給高效課堂的100個建議”。現面向全國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者、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者、高效課堂的倡導者征集高效課堂深度發展的建議。每項建議鎖定一個核心問題,可以是基于現實問題給出的破解之策,可以是基于理論研究設計更好的方案,也可以是基于理想給出新課堂樣態的建議。每篇500-800字,投稿至:121339364@qq.com。
來源 | 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