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助推中原教育崛起第一方陣
致敬影響教育改革發展中堅力量
11月7日上午
第二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校長高峰論壇
隆重舉行
影響力校長沙龍結束后
緊接著便是本次影響力校長論壇
最后也是最重磅的環節——
特邀專家報告
與會專家進行密集甜蜜轟炸
為我們帶來教育智慧的饕餮盛宴
這些教育大咖
分享了哪些“干貨”呢?
今天小育帶你認識
江蘇省無錫市東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武鳳霞
我對校長這個角色的認識是有變化的,曾經我在做老師的時候,校長在我眼里是權力;后來我做了中層,校長在我眼里是能力;再后來做了校長,我才知道校長這重身份賦予我們的只有一個詞,那就是“責任”。
發展學校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成就教師也是我們的責任。每個校長都是一個愿意承擔責任的人,并且為這份責任而竭盡全力,但我們往往會發現,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層次,卻有不同的發展。這是為什么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校長的影響力。
校長對自己是怎樣的定位,校長在學校里是一種什么角色、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既然講的是影響力,那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叫影響。字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所謂的影響就是影子或回響,也就是說人或者事物以間接、無形的方式改變他人,所以影響力就是一種改變他人為人處事的一種能力。
在無錫的這10年讓我深刻感受到校長影響力對學校發展的作用。10年中,我收獲了這樣的評價: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欒老師在深圳的一次千人大會上這樣說,武鳳霞是我見到的特級教師中發展得最好的;江蘇省教科院原院長、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楊久俊說,武鳳霞在無錫發展得很好;我們區分管區長說,武校長你是我們最棒的校長,沒有之一;當我從南湖小學到東林小學的時候,我們原區長問我們教育局黨組書記:“你堅信武鳳霞到東林,可以把一所學校發展得最好嗎?”我們書記說:“是的,我堅信”。于是我就到了這樣一所學校。
2010年,我到無錫市,在揚名中心小學做了兩年副校長帶一個班語文課,兩年以后,我通過公開競崗,到南湖小學做校長,這是一所兩校合并的學校。2012年9月,上任第一周開始,我就對學生的情況做了調研,對教師的情況也做了調研,對我們的課堂教學狀況也做了一個調研。一個學期我聽了學校一百多節課,有的老師的課堂我走進去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三次五次。
我們大家知道,怎樣的學校才合并?一定是辦學規模小、辦學質量不夠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教師老齡化十分嚴重的。我走進老師的課堂,看到的是糾結、是平面、是低效。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該怎么做?它跟我曾經工作過的濮陽市實驗小學、濮陽市子路小學有很大的差距,我無法改變這里的老師結構、生源層次,那么就從自己對教師的帶領開始,改變教師的工作狀態。
于是,我帶著老師們工作了五年。五年以后,我們有160位老師在全國省市區教學中做觀摩教學,有一位老師獲江蘇省優質課特等獎,15位老師獲得省市區一等獎。我們的教師獲全國省市論文一二等獎共600人次,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58篇文章。
我們教學成績,從區里倒數第三名,到連續三年語文都在第一方陣,連續三年第三名、第二名,區里績效考核,學校連續三年全區第三名。這樣的成績帶給了學校更多的影響——40多個省市來學校里參觀調研考察跟崗學習,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把我們學校定為“京蘇粵浙”四省市名師研究基地,同時還是江南大學實踐基地。
后來,我到了東林小學,還不到三年的時間又完成了這些工作:申報成功了江蘇省基礎教育改革前瞻性項目,這個項目申報難度之大只有江蘇的校長才知道;成功申報無錫市的特色文化建設、品格提升工程,不要看是兩個市級,到了江蘇才知道,申報難度非常大,要從層層關卡中走出來,凝聚了很多的智慧和心血;江蘇省召開“面向每一個學生”的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教育廳從全省的學校中遴選出兩個學校現場交流,東林小學就是其中的一所。
有一個領導告訴我,他說你知道嗎?我們所有人提起東林小學是一個什么詞語?我說什么詞語呢?他說生機勃勃,在這樣生機勃勃的學校中,我們才能走出屬于我們的一塊天地。
講到這里,我們不能不思考一個問題,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教育密碼?我想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最大程度發揮校長的引領力、影響力。
把每一位教師納入教學改革,讓研究成為每個教師的事情
2012年,我剛到南湖小學,想帶著大家進行教學改革,想讓他們的課堂清清爽爽,讓他們的課堂高效優質,于是我們設計了教學范式,組成核心組,讓語文組長給老師們依照范式上課,但我發現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很抗拒,因為他們不想改。為什么?因為他們手中有著積累了幾年的教案,是不用備課就可以上的,如果改了,可能需要重新再來,這個壓力就又大了,所以不想做。
當我發現這樣一種狀況的時候,我就想,我該如何推動這個教學的改革?我有兩條路徑。第一,用行政命令。第二,讓他們真正愿意走進來。
那一個周末我自己備了一節課,當2012年的寒假上午開完放假典禮,我告訴語文老師,午飯以后留下,聽我上課。其實我并沒有真的給他們上課,我把教案打在PPT上,給老師們分享我為什么設計這樣的預習活動,在檢測的時候我為什么檢測這些內容,我用了哪些形式,你們認為還有哪些形式可以進行教學的檢測。
我為什么取舍文章的內容,我為什么這樣取舍,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設計了怎樣的方法和路徑,我的初衷是什么,我的目標是什么。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說出來,我們再分享。
就這樣,我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帶著老師們分析了我的這一個課例。我看到了老師們從一開始無所謂,到參與其中,到兩個半小時以后他們走出會場的時候說,“如果我們每節課都這樣上,那么我們的教學質量會在很短的時間里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他們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在這個團隊中,我們還有很多的創造,如:
1.開辟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每次三個小時,周三下午是語文,周四是數學和英語,小的學科一個半小時的教研,雷打不動。
2.開啟了問對教研,“問對”這個詞是我借用李玉龍老師的,我把它用到了常規教學研究中。我們還研究出了凝練研究主題,用分解式教研方法讓微研究支撐大發展。
3.通過很多方式,讓學科組成為每一個老師成長的舞臺。
4.和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讓教師發展有引領。
5.挖掘學校歷史,讓學校的德育活動從歷史深處走來。
我們創造了可見的過程和結果,也正是因為課程、結果可見,我們老師很愿意參與其中。全員參與的教研活動讓每一個教師都成為教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這樣看得見的過程和結果中,老師們的動力和價值感就得到了提升。
用專業的引領帶領教師做專業的研究
學校是一個專業的存在,所以,校長的影響力很多時候是專業的影響力。在帶著兩所學校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做著專業的研究。走進專家的高位引領,從書籍中尋找答案,但是,散落在我們日常教學中的是我對這個項目的思考及老師們如何把我的思考轉變為教學過程,轉變為研究行動。
在南湖小學時,我們研究“元·圓”課堂,我寫了1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老師們都可以研究之后對照自己的教學來改進。
到了東林小學,我研究作業,于是又有了兩篇文章,如《對作業設計完整性思考》《作業站在課程視域下思考》,指導老師們怎么樣設計作業,怎么樣設計才是有思維張力的作業。
到東林小學我們研究素養表現型教學,于是我又有了一篇又一篇對老師們的指導文章,《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實踐路徑》就是在這個研究課題中寫出來的,發表在《人民教育》。
《深度思維,讓學習真正發生》是我們素養表現型教學推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老師們從這一篇文章中梳理出幾個關鍵詞變成了素養表現型教學教案模板的核心要素。
在推進過程里我發現,老師們教學碎片化狀態比較嚴重。所以我又寫了一篇文章《學習活動設計的誤區、特征與方法》來改變我們的教師習慣教知識、不習慣設計學習活動讓孩子們獲取知識的現狀。在這篇文章指引下,素養表現型教學教案第三版、第四版又隨即誕生。
今年8月中旬,我又兼任東林古運河小學校長。自從接到這個任命,我就開始走近一批又一批的專家,梳理這所學校的核心要素,拿出學校的頂層設計。在這個頂層設計中,我們設計了四大工程、八大項目。圍繞運河文化來頂層設計,讓我們的教學、課程、教師發展、文化建設都圍繞這一核心來進行。
校長們會想,做這么深入的研究,老師們沒有困難嗎?他們能做得下去嗎?我從不擔心這一點,因為我時刻在他們的研究中、在他們身邊。如果我也解決不了,有很多高層專家會走進學校。
所以,我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讓教師知道研究的價值,就是幫助教師做有價值的研究,在研究中助推教師的高位發展,進而帶動學校的發展和影響。
用個人的影響帶動更多人影響學校
個人的影響必定是少的,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我們如何帶動更多的人來影響我們的學校,應是校長思考的問題。一個有作為的校長,必定能帶動一批優秀的人為學校發展服務,讓更多的專家學者走進學校,打開學校和教師的發展之門。
做校長七年半時間,被我請來學校為學校發展助力的全國、省、市專家、著名特級教師大約有百人次之多。我從不擔心專家的觀念會沖突,我希望老師們能夠從中找到跟自己尺碼相同的專家,我希望學校能夠從不同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發展路徑。
讓更多的教師走進我的平臺和我的世界
我是一名特級教師,我有我的平臺、我的發展團隊,那我如何把老師帶成特級教師,如何讓他們成為有影響的人?這是我做校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用這樣兩種方法帶領我們的教師走出學校。
第一種,送出去。把我們的老師送出去鍛煉,這個鍛煉不是送出去跟崗學習,而是送出去參加各種大型公開教學的觀摩。我利用我的人脈、影響,告訴活動主辦方,你讓我們這個老師去,他的課上得很好,你讓我們那個老師去報告吧,他很有思想。
有人說,你想讓一個老師成為名師就讓他上公開課,你想讓一位老師成為教育專家就讓他講報告。所以,再多的叮嚀,也抵不上你給他一個平臺。我們的老師就是在這樣的平臺中成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機會,于是我們又有第二條教師發展的路徑。
第二種,換證書。全國各地到東林小學、南湖小學來參觀的團隊,他們問我需要給多少經費呢?我說,我們的老師不需要經費,但是需要證書,你的老師跟崗一周,影子一樣如影隨形,老師們是很有壓力的,所以你要給他們發證書。省級的團隊發的是省級證書,市級團隊發的是市級證書,所以我們老師手中有很多公開教學的證書。
校長在干什么?校長在逼迫,作為校長,我們應是一個會逼迫大家成長的人,因為“懶惰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有的時候要逼一逼他們,他們就會還給我們很多的精彩。
一個有影響力的校長,應該是能夠站在高處去看自己學校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校長,一個有影響力的校長能夠用自己的專業帶動更多的教師走進專業的研究,一個有影響力的長能夠借助來自社會的力量,讓更多人的更多智慧為學校的發展服務,所以,校長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校的發展力。
(本文根據武鳳霞在第二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教育人物頒獎盛典暨“影響中原·出彩人生”高峰論壇上的報告整理,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