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作為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對宿敵,各自的人生都非常精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人的履歷還有些像。
在內政和軍事上都有卓越的才能,都曾是托孤大臣,先帝在時都不算最重視的那一列,都曾領兵平定過邊患,最終也都獨攬全國軍政大權。
不過諸葛亮一直恪守本分,到死也沒走出那最后一步,司馬懿卻是侍奉三帝,靠活得久欺負孤兒寡母做了不臣之事,因此在后世的評價當中,諸葛亮要遠遠好于司馬懿。
其實兩人的差距從各自率兵平亂就能看得出來,諸葛亮造福了后世,而司馬懿卻是禍害千年!
諸葛亮征伐南中,讓西南地區(qū)對中原文明更加認同!
夷陵之戰(zhàn)讓蜀國元氣大傷,國家積累的精銳可以說一朝喪盡,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東吳為了削弱蜀國的實力,誘使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高定及彝族頭領孟獲等人一同反叛,一時間聲勢浩大,南中地區(qū)脫離了蜀漢的管控。
為了解決這后顧之憂,公元225年率部南征鎮(zhèn)壓這場叛亂。
兩漢時期,遇到南方民族叛亂,中央政權的方法只有一個——通過血腥手段大肆屠殺。雷霆手段能解決一時,卻無法消除仇恨的根,所以諸葛亮選擇了恩威并施。
在諸葛亮的統(tǒng)籌下,蜀國軍隊兵分三路每戰(zhàn)皆勝,迅速擊敗了叛軍。朱褒、高定、雍闿等人被殺,這些都是原先的蜀臣,殺一儆百。
而對孟獲等少民豪強則以安撫為主,還留下了“七擒孟獲”的美談。
《三國志》: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雖然過程沒有演義中那么精彩,但是也能看得出來諸葛亮對于當?shù)氐恼邇A向。
南中被平定后,諸葛亮任用大量當?shù)厝藶楣伲安涣舯贿\糧”廣獲民心,并且給當?shù)貍鞑チ讼冗M的農(nóng)耕技術,最終也取得了很好的安撫效果,此后到蜀國滅亡都未再叛亂過。
而且直到現(xiàn)在西南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仍然視諸葛亮為天神,留下了很多關于他的傳說。
最為可貴的是,諸葛亮用他的仁義之舉打動了當?shù)厝说男模屢恍┠戏叫值苊褡鍙男牡渍J同了我們。
反觀司馬懿,大肆屠戮遼東,導致此地一度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
三足鼎立之時,其實還有個小割據(jù)軍閥存在,只是存在感實在太低,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叛魏自立,定都于如今的遼陽,號燕王設百官。
他以為山高皇帝遠就沒人能管得了他,但公然的反叛魏國怎么能忍。第二年,魏明帝命司馬懿攻打遼東。
別看公孫淵跟中原三國比起來不算啥,但在遼東可是一霸,經(jīng)營多年打得四周的蠻族不敢冒頭,或許也是這樣才給了他自信。
當時有個叫高句麗的部族一直在打遼東及在朝鮮的漢四郡主意,不過壓根打不過公孫淵,相反還差點被公孫淵滅族。
但司馬懿改變了這一切,司馬懿為了能攻取遼東,聯(lián)合了鮮卑首領莫護跋一同征伐,這一戰(zhàn)司馬懿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戰(zhàn)爭天賦,以極小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戰(zhàn),但是攻占遼東后他卻做出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筑造京觀。
所謂京觀,就是把首級疊起來,能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之后司馬懿認為此地偏遠不好控制,將遼東的大量人口遷入了中原地區(qū)。
如此一來漢人在遼東的統(tǒng)治就出現(xiàn)真空,給了鮮卑和高句麗坐大的機會。
高句麗后來在中原南北朝時期占據(jù)了遼東,再度大一統(tǒng)之后,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都沒能徹底打下來,最后還是唐高宗趁其內亂一舉滅掉。
可惜滅掉了高句麗還有新羅、百濟,當?shù)氐闹性艘呀?jīng)極少,因此唐王朝在此地的統(tǒng)治也一直不穩(wěn),等唐朝一滅,更是接連被外族占據(jù),數(shù)百年時間脫離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
鮮卑也因為跟隨司馬懿伐遼東有功被封賞,從而留在遼東慢慢強大起來,莫護跋所部鮮卑就是后來的慕容鮮卑,也就是慕容復心心念念想要光復的大燕。西晉時期,慕容廆就占領了燕北、遼東一帶。
后來慕容鮮卑還攻入了中原,建立起數(shù)個政權。
同樣是領軍征戰(zhàn),兩人的高下一對比便知,以管窺豹,也能看出兩人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