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匈奴:一個撼動世界的民族 | 人文

編者按

在古代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曾經有數以百計的民族誕生、繁衍、生息。他們曾經轟轟烈烈地建立國家、締造文明,又由于種種原因,離開了人們的視線。這些已經僅僅存在于歷史典籍中的少數民族,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思。2018 年,本刊將在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郭飛平教授的幫助下,試圖尋找這些民族失落的蹤跡,探索他們消失的秘密……


匈奴:一個撼動世界的民族


文 | 王雄峰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這支哀傷的民歌,來自一個曾經在我國歷史上叱咤風云的民族——匈奴。


對于匈奴民族,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曾經對中國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過重要的影響,陌生是因為我們對匈奴族的來源、變遷等知之不詳。那么,匈奴到底是如何稱雄于北方又如何消失,以及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呢?


匈奴的起源與盛衰


我國史籍中最早記載匈奴的是《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后人根據《史記》這段記載解釋匈奴的來源,得出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夏后氏是匈奴的祖先;二是認為山戎、獫狁、葷粥即匈奴。


現代學者傾向于認為匈奴只是先秦時代許多不同族源的部落或部族中的一個,后來吸收、融合其他的部落和部族,包括中原北上的一部分華夏族,戰國后期形成了一個新民族,也叫匈奴。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第一個有名字可考的匈奴單于是頭曼。公元前3世紀,匈奴開始強盛起來,不斷對秦朝的北部進行侵擾。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領兵三十萬收復了“河南地”后,修筑萬里長城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冒頓殺其父頭曼自立后,匈奴先后征服了東胡、月氏、樓煩、屈射、丁令,鬲昆等族。據史料記載,匈奴當時控弦之士三十余萬,控制的地域東到遼河,西到蔥嶺,北到貝爾加湖,南到長城。


冒頓時期是匈奴的全盛時期。冒頓利用中原大亂、楚漢相爭的時機,南下長城,對今山西、陜西、河北北部和黃河河套一帶進行侵擾,這對剛剛建立的西漢王朝造成極大的威脅。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發動對匈奴的反擊,結果高祖被圍在平城,最后用陳平之計——疏通閼氏才得以脫險。該役奠定了漢初匈奴強盛而漢朝孱弱的局面。漢高祖采納劉敬的建議與匈奴進行和親,以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和親成為西漢初漢朝和匈奴關系的基本國策,但和親并沒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侵擾。


漢武帝時,西漢王朝開始對匈奴進行反擊。從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9年,漢王朝先后發動了三次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都取得了勝利,不但占領了原屬匈奴的整個河西走廊,還迫使匈奴遠遁漠北。本文開篇引述的那段匈奴民歌也正從匈奴人的角度印證了這段歷史。此后,漢匈間還發生了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但西漢和匈奴攻守易位的局面已經奠定下來。


匈奴在對西漢的戰爭中屢屢失敗,加劇了匈奴內部的社會矛盾,內亂最終演變成“五單于爭立”。公元前60年,虛閭全渠單于死,匈奴內部為了爭奪單于發生了一系列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匈奴分裂成傾向于歸附西漢的呼韓邪單于(后稱為南匈奴單于)和傾向于與漢朝對抗的郅支單于(后稱北匈奴單于),至此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


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入朝漢朝,漢帝頒發給呼韓邪單于“匈奴單于璽”,承認他為匈奴的最高君長,從法律上確定了匈奴對漢朝的藩屬的政治地位。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昭君)許配呼韓邪單于,取號曰“寧胡閼氏”。昭君出塞是漢匈關系中一件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從此南匈奴和漢朝六十余年得以和平相處。北匈奴郅支單于向西北遷移到康居,于公元前36年被西域都護甘延壽所殺。匈奴結束分裂,重新統一。


公元8年,王莽篡漢,對匈奴多加干涉,導致漢匈關系惡化,由和平轉入戰爭。匈奴由于內部的安定,勢力逐漸復盛,開始寇掠漢地邊郡。


公元48年,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呼韓邪單于之孫比自立為單于并內附于東漢,史稱南匈奴。南匈奴內附后所屯居在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代郡等地,與漢族接觸頻繁,漢匈兩族日漸融合。


針對北匈奴對漢邊境的侵擾,公元73年,東漢開始對北匈奴實施反擊,但沒取得實質性的戰果。直到公元89年、91年兩次聯合南匈奴發動對北匈奴的攻擊,“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在東漢王朝打擊下,北匈奴日漸衰弱,剩下的部眾向西逃走。此后,我國史書對北匈奴雖有零碎記載,但北匈奴對整個歷史進程已影響不大。


南匈奴內附東漢后,漢王朝加強了對南匈奴的控制,南匈奴對漢朝則是時叛時服。這時期塞外的鮮卑勢力日盛,經常南下,迫使南匈奴南移,匈奴的頹勢已不可挽回。東漢末年,中原內亂,匈奴也卷入到軍閥混戰中。公元216年,曹操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每部以單于子弟為帥,另派漢人為司馬監督。


4世紀初,匈奴部帥劉淵趁西晉末年的混亂局勢趁機起兵,建立了匈奴族政權,國號“漢”,開始十六國局面。劉曜時改稱趙,史稱前趙,亦稱漢趙,328年被石勒所滅。十六國時期匈奴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還有赫連勃勃建立的夏、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后分別于431年和439年被鮮卑拓跋氏北魏滅亡。北涼亡后沮渠蒙遜的兒子沮渠無諱西逃到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為柔然所滅。這些政權都已是漢化程度極深,與原來的匈奴草原國家不同。此后,匈奴族作為一個民族已不復存在,有關匈奴的記載亦不再見于中國史籍。


△ 圖為安徽省東至縣南溪古寨古碉樓。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村中的原住民都姓金。1998 年夏天,時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研究員的任駿偶然發現這些金姓村民是古匈奴休屠王的王子金日磾的后裔,他的依據是村民收藏的《南溪金氏家乘》。金日磾后來歸附漢朝,成為漢武帝晚年最信任的重臣之一,賜姓金,并封侯。由此金氏家族開始了“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的輝煌。根據《南溪金氏家乘》記載,到了唐代,進士出身的金廷烈在安徽任別駕之職,家住歙縣黃墩。他的曾孫金僑,為躲避黃巢之亂,由黃墩遷往建德縣(又名至德縣,新中國成立后,東流縣與至德縣合并,形成現在的東至縣)的崇山峻嶺之中,這就是南溪金氏的由來。任駿的這一發現不久即引起外界關注,從此,南溪古寨被稱為“最后一個匈奴部落”。


南溪古寨里,融合了徽派建筑與草原城堡風格的元、明時期的古碉樓、古祠堂、古民居都保存得比較完整,村民仍保留著草原舞蹈、每年八月十三祭祀天地等傳統習俗。圖中的古碉樓位于寨子的西南邊緣,地勢較高,坐南朝北,面向寨子中心。其北墻與西墻的夾角不是通常的90 度直角,而是60 度的銳角,一如利劍的鋒刃直刺藍天。碉樓墻體厚實,門窗窄小,閣樓墻面上多有了望孔和槍眼,明顯有著作戰的功能。


 


匈奴對中外歷史進程的影響


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雖然,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在十六國后已不復存在,但其對于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十六國時期的匈奴開創了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之先例,揭開了民族大融合的序幕。其中,劉淵建立的漢趙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政權,匈奴更是我國古代最早入主中原并與漢民族爭奪華夏正統的少數民族。自此以后,中原地區就在匈奴的帶領下掀起了一場邊疆民族進入中原并建立政權的浪潮。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更是以中原正統自居,控制了整個中原北方,為后來中國的再度統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對華夏多民族的融合與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打敗匈奴后,漢朝設立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并在最西邊設立了玉門關、陽關,它們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最重要通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絲綢之路誕生于張騫的鑿空之旅,形成于“列四郡、據兩關”。更進一步,絲綢之路是漢朝對匈奴的反包圍戰略、漢軍不斷反攻西進的產物,而并不單純是地理上的道路。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漢朝的版圖才能擴張到蔥嶺以西,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間的絲綢之路才得以開辟,長安到達地中海間的絲綢之路才能最終形成、暢通。河西走廊從游牧區變成農業區,大量中原移民居住此地,隔絕了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這兩大游牧區,改變了不利的戰略態勢,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此后一千多年里,這塊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北匈奴于公元91年西遷以后,度過金微山,西走康居,建立悅般國。經過將近200的發展,于公元374年來到歐洲(在西方史籍中稱為匈人的東方民族),征服了位于今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在第聶伯河以西降服東哥特人,趕走西哥特人,致使東西哥特人南向逃入羅馬帝國尋求庇護,并于公元5世紀在現今匈牙利境內建立了“阿提拉王國”。匈奴的西遷,直接導致了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一大批日耳曼民族涌入羅馬帝國,加速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進而大大促進了歐洲奴隸制的瓦解。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交流,有力地打破了歐洲原有的政治格局,為歐洲新封建制度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之出現了一系列封建王國,為現代歐洲國家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匈奴族的西遷,于世界文化交流而言,更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使本民族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轉向農業的同時,匈奴也將本民族的文化與中華文明一并帶入歐洲,造就了中西文化空前的碰撞與交融,這種交流無疑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匈奴后裔今何在?


在中國境內,由于長期不斷的遷移,匈奴與各民族間相互通婚,彼此之間相互吸收了民族文化,經過千百年的融合發展,民族差異越來越小。


在國外,2005年,一些匈牙利人自稱為“匈奴的后裔”,要求政府承認他們少數民族的地位。他們此舉并非毫無根據,歷史上匈牙利學者曾經認為匈牙利人與匈奴人有著血緣關系。


公元5世紀在現在匈牙利境內建立“阿提拉王國”的東方民族匈人便是從蒙古草原西遷的北匈奴。最早提出這支匈人就是匈奴的學者,是18世紀法國學者德經,他在《匈人、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韃靼的通史》一書中論述了匈奴西遷侵入歐洲的過程。這一看法得到不少學者的支持,他們結合中西史籍不斷對這一觀點進行補充論證。之后幾十年,匈奴在歐洲的活動都鮮有史料記載。“公元422年到468年,匈人在今天的匈牙利境內建立了一個名叫阿提拉的王國;公元461年史籍中有阿提拉兒子攻擊西哥特人的記載。”這是歐洲史書對匈奴人的最后一次記載。匈奴王阿提拉去世后,有一部分匈奴人留了下來,后來阿爾帕德率領部落進入喀爾巴阡盆地定居,其中有部分是匈奴人后裔。所以現在有些匈牙利男子還使用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的名字。


由于匈奴最后一次建立的王朝在匈牙利,所以有匈牙利人種學家曾經認為匈牙利民族是匈奴的后裔。這種觀點是基于匈人是匈奴的基礎得出來的,實際上學術界對匈人是匈奴的結論并沒有取得一致意見。這個謎一樣的問題,等待人們去證實。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本文原載于《中國民族教育》2018年第1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漢武帝打敗匈奴,匈奴打敗羅馬,歐洲人被中國吊打?大錯!
古?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后裔分布于什么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匈人:被夸大的上帝之鞭?
匈奴人到底和匈牙利有什么關系?
令古人頭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個民族?
一個來自亞洲的民族——匈牙利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宁化县| 潮安县| 裕民县| 太谷县| 松桃| 万州区| 肥乡县| 遵义市| 莱西市| 栾城县| 渝中区| 南乐县| 读书| 铜梁县| 徐水县| 崇州市| 中阳县| 长宁县| 滦南县| 项城市| 徐水县| 辽阳市| 红原县| 横山县| 集贤县| 大冶市| 循化| 铅山县| 盐津县| 博乐市| 闻喜县| 安泽县| 南安市| 南平市| 湖南省| 黄龙县| 岳普湖县| 平江县| 昭通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