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大般若經》。這《大般若經》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講過嗎?玄奘法師翻譯《大般若經》的時候,桃開六度。那個桃花在這一年之中,開了六次。不是說六年開了六次;要六年開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這一年之中,桃花開了落;落了之后又開;開了又落。那么大約兩個月開一次,一年十二個月開六次,兩個月一次。雖然我沒有看見,但是也不會相差太遠,這叫「桃開六度」,翻譯《大般若經》的時候。《大般若經》,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說這個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訶般若》。這摩訶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這個叫《摩訶般若》,和那個《大般若》又不同了。這個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這第三是《摩訶般若》。
第四,叫《光贊般若》。由佛放光而贊嘆說這個般若,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個道;行就是行為的那個行,行走的那個行。《道行般若》,這是第五。
第六,《學品般若》。這個《光贊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這每一種有十卷,這合起來也是三十卷,這就六百九十卷了,這是第六。
第七,叫《勝天王所說般若》,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有兩卷。
再第九是《實相般若》。有這個《實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這合起來大約是七百零一卷。這是《般若經》。
不是說,知道這個般若有這么多夠啦!那么,他在甚么地方講的?講了多少處?有多少法會講過般若?這我們也要知道的。我們研究般若部,對于這些個問題,雖然是一些個皮毛,但是也都應該明白的。那么這個《般若經》,說的有四處說般若部;四個地方說般若,有十六個法會,都是說這個般若的。四個地方是甚么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鷲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羅筏城。鷲峰山就是靈鷲山,這兒說了七會。第二就是給孤獨園,說了七會,就是現(xiàn)在這個經的,這個地方,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說的。甚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寶藏殿,說了一會。第四是在竹林園白鹿池的旁邊,說了一會。這合起來是四個地方,說了十六會。你看!王舍城靈鷲山七會,給孤獨園七會,這十四會了;他化天,摩尼寶藏殿一會,這十五會。再加上竹林園,白鹿池的旁邊,說了一會。這統(tǒng)統(tǒng)是十六會,四個地方,這是般若。我們要知道這個般若有多少種、有多少會所說的,這是應該知道的。
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在哪一個地方所說的呢?是在哪一會呢?這要應該知道的。這是在第二次,在給孤獨園。你看那個經文上不是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只樹給孤獨園。」所以我說這個在第二會,沒有錯的,絕對不會錯的!為甚么?如果錯了,我也不講了。那么第二處的第三會;這是在第二處的第三會所說的這一部經。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在這個《大般若》六百卷里邊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這是這一部經的來源,它的歷史。
那么般若,由這個文字般若而起觀照的般若;由觀照的般若,而達到實相的般若。甚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們看這個經文,這不有文字?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沒有觀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來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沒有般若了;沒有般若就是沒生出智慧了。這智慧本來是你有的,但是你沒有栽培灌溉,沒有用般若的水來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來;不生出來,你就沒有觀照的智慧。你沒有觀照的智慧,沒有觀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實相的般若。你必須要有觀照的般若,以這個正觀的智慧來觀這個般若,然后才能達到這個最后的目的,這實相般若。般若大約的意思是這樣子。
「波羅蜜」:有的人說波羅蜜是甜的。不錯,波羅蜜是甜的。中國有那個波羅,那個波羅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羅。這個波羅蜜是甜的,不錯。但是這個波羅蜜,不單是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樣呢?離苦得樂。這是把苦離了而得到樂,這就是波羅蜜。甚么叫波羅蜜呢?這波羅蜜也是印度話。這印度人,甚么事情做好了,就說波羅蜜。這個事情做完了,也說波羅蜜了。就像英文說 finish ,這個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這個波羅蜜,說這個事情做得好了,叫波羅蜜。
波羅蜜翻譯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么叫彼岸呢?我們現(xiàn)在在舊金山到奧克蘭去,或者在這個橋上走過去,或者坐船過去;這從這一邊到那一邊了,這叫波羅蜜了,這叫到彼岸。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學里邊去讀書,在小學校里頭畢業(yè)了,得到小學文憑,這是波羅蜜了。你到中學,由開始到最后,得到中學的證書了,這也叫波羅蜜了。你由大學開始,把大學讀完了,這也叫波羅蜜。你由這個學士得到碩士了,這也是波羅蜜。由碩士得到博士,這也是波羅蜜。那么,為甚么講這么多?講這么多,你就懂這個波羅蜜的意思了。
我們現(xiàn)在是由甚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這個煩惱,就是好像個海似的--到涅盤的彼岸;到達涅盤的彼岸,這也叫波羅蜜了。這個波羅蜜,說起來,甚么都可以說是波羅蜜。你這兒坐禪,沒有開悟;你從現(xiàn)在開始坐禪,等到你開悟了,這是波羅蜜。好像我們今年夏天這個暑假楞嚴講修班,這一開始的時候,這是此岸,等終了了,把這暑假三個月零六天的時間都圓滿了,這也是摩訶般若波羅蜜了。這是般若波羅蜜了!總而言之,把甚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圓滿,這都叫波羅蜜。
我們現(xiàn)在修佛法,一開始這是很難懂的,所以有的人聽一次,就不感覺興趣了,不來了。為甚么呢?這個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這一種的,認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沒吃飽飯。我所以一定要去聽經聞法,比到飯館子去吃最好的東西,都沒有這么香。你要有這么一個,好像吃東西,又好像你這個欲心,貪欲你所愿意的東西。那么你所愿意的東西是甚么?我不知道,你自己會知道的。你把這種,最歡喜的這種的心理,放到這個聽經上;聽完了,這也是得到波羅蜜了。這波羅蜜,講起來,那太多了。
這個「經」的意思,已經講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復一下。經者徑也。做什么的徑呢?就是修行的一條徑路,由這個生死的路,走到沒有生死的那條路去,就是從凡夫可以達到圣人,達到佛的境界,這條路。你想要從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須要依法修行。這個法就是經。昨天我不是講那么多的意思了嗎?這個「經」又有一個意思。
今天我再給你們講多幾個意思。甚么意思呢?就叫「出生」。這個意思就出生,從這個出就是出來了,生出來了。這從佛口生出來的,這個是經。又有一個意思,叫「顯耀」。顯,就是顯露的那個顯;耀,就是光耀的耀。這個經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這個是顯耀。又「經」是一種,永遠不變的一種方法,所以叫「常」
。無論你古往今來,這經典是不變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減的,所以這叫經。又有「貫」的意思。這貫,就是貫穿起來,把它串起來,這一行一行的經,從開始到最終,這是貫穿起來。貫穿起來甚么呢?義理,把義理貫穿起來;貫穿圓滿了,這是貫。「攝」,昨天我們也講,就好像吸鐵石似的,把所有的眾生都吸收來了。眾生,就等于鐵,那個經,就等于吸鐵石,把眾生都吸到這個吸鐵石上來了,就是令眾生都完全明白佛法。這個攝,攝所化機。又有「法」的意思。這個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去;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三世,都遵守這種的法律,這種的規(guī)則,所以這「經」就有這么多的意思。
那么「經」還有一個意思,我不妨和你們大家再講一講。這個「經」字的意思,前邊講了很多,還有一個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從地里邊涌出來的這一個水泉,好像水似的,從地里涌上來了,這涌泉。涌泉涌出來這個泉水,普潤大地一切眾生,令大地眾生都得到法喜充滿了,都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涌泉也是這個「經」的意思。
合起來,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這個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