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回顧 | 0-3歲早期教育核心,你都知道了嗎?
我的父親也是劉博士,他在1979年開始解決孩子的學習和行為問題,三十年來我們看過很多孩子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打人、不善于社交等很多狀況。
這么多年來,我們看到并解決了那么多學習問題,其實我們發現這些學習問題的發生可以在早期的時候避免的。如果在進小學前0-6歲的階段,如果我們做好對的規劃, 讓孩子具備足夠的能力讓他做好準備, 后面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好預防。
很多時候家長看到小朋友還小,覺得小朋友3歲以前不配合,不是那么聽話,有些東西發展比較慢,并不會那么在意。可是小朋友在6歲以后進小學的時候還是有這個狀況,我們再解決問題有時候就太晚了。 所以我們要提醒家長在0-3歲的時候就開始重視這個狀況,并且給家長一個合適的“地圖”,讓家長知道說我們如何在孩子0-3歲的時候給予適合成長發展的刺激。首先給大家一些觀念,就是通常幼兒園常常會發生的一些狀況(如上圖),這些東西是我們看到很多幼兒園的孩子會碰到的問題,它們都叫做現象,并不是病。今天我們要解決孩子最根本的問題的時候就要回到核心:為什么這些問題的產生?解決問題這些現象才會改變,而這個問題其實是叫做學習能力。例子1:假設今天有一個孩子要上一年級,但他只有中班的能力。這個時候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再好的媽媽要教會一個只有中班能力的小朋友學會一年級的課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所以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夠的時候,我們給再多的獎勵或懲罰,其實對他來說都是非常吃力的,因為他是事倍功半。那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孩子是三年級的學習能力,這時候讓他去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樣就會變得很輕松。例子2:家長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小朋友入園的時候,八月生和九月生,他是差了一個月還是差了一年?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學齡,九月生的孩子一般是班里最大的,八月生的孩子一般是最小的。九月生的孩子在學習上面會是相對容易的,八月生的孩子在學習上會相對吃力,因為他們有將近一年的年齡差距。我們今天給家長的一個重點是我們怎樣讓小朋友從小時候的階段就可以讓他具備非常好的能力,讓他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很好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我們體驗的結果是個非常有自信心,非常喜歡學習,喜歡和人家互動的孩子。第一我們要確認小朋友的生理是健康的,很多時候小朋友不跟你配合,有時候哭鬧,有可能是因為生理上的不舒服,這個是我們第一個會排除的原因之一。如果他的生理非常健康的時候,第二個我們就要看他的視聽動這三個能力是否符合他的年齡層。因為這三個能力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是吸收所有東西的能力,這個雷達越大,他吸收的越快,你會感覺他學習的效率越高。所以他的視聽動三個能力和他的年齡比較匹配的時候,他才比較容易吸收生活經驗和學習教材。我們剛講學習能力在小朋友身上是分成三個主要的東西:視聽動。當然嗅覺味覺也是學習管道,但是這兩個能力在學習學業上和行為表象上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視聽動這三個東西是我們學習所有東西的雷達或渠道。中國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一個孩子要聰明,就要耳聰目明,耳朵的雷達吸收得很好、眼睛的雷達吸收得很好,這個才是我們所謂的一個聰明的孩子。各位看到這個圖上,有我們的左腦和右腦。那我們的左腦是管聽與學習的,右腦是管視覺和運動,那基本上孩子都可以分成視覺型或聽語型。
什么是視覺型和聽語型?簡單來說,大部分女生的語言發展比較快,比如小朋友能說善道,愛背書,演講比賽,歌唱比賽,合唱團等都是女生比較多。大學以后學理工科數學科都是男生比較多,為什么呢?可以說是他們的興趣,而興趣來源是因為他們天生頭腦的條理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有框框條條的東西對于男生來說比較容易吸收。運動部分是管配合,小朋友的運動能力在幾歲,他的行為舉止就會像幾歲的孩子。
還記得我女兒小時候說“姑姑”的時候會說成“嘟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她的運動的能力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大肌肉不好的孩子小肌肉不會好,小肌肉不好的情況下發音就不會準確。所以她并不是聽的管道有問題,而是因為她運動的大肌肉沒有發展好,講話的構音咬字就會產生問題。視聽動這三個東西是我們吸收所有的東西的來源,而它們的復雜情況在于這三種能力在17歲之前是年年不一樣的。我們回到剛剛的點:每一個孩子先天不一樣,每一個孩子在主導的左腦或右腦會有一個天生的優勢。王陽明愛因斯坦到五歲七歲才會講話,原因這些人都是理學家科學家,他的大腦是屬于視覺型的頭腦。視覺型頭腦發展越好的孩子,越不喜歡用耳朵來聽,所以他的語言發展能力也會相對緩慢。反過來你會發現,很多小朋友能說善道,聽故事的時候能坐很久,要他坐下來拼拼圖,堆積木,畫畫等他就不想跟你配合。今天我們在觀察孩子的時候,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能發現孩子他先天的優勢是什么。如果一個孩子越喜歡用耳朵時,眼睛就越容易懶得用;一個孩子越喜歡用眼睛時,他的耳朵是容易丟三落四,并且他會是一個不喜歡講話,或者是我們說的長話短說,不如不說,然后語言發展會比較慢的。視覺型的小女兒:當她回家看到門口亂放的鞋,會把它們排好,如果覺得好玩,還會把鞋柜里的鞋都重新整理放好。聽語型的大女兒:兩歲時帶她到小區里喂魚,給魚投面包后魚都會爭相奪食。大女兒就說:“爸爸爸爸,這些魚都好聰明”“因為它們都能搶得到面包”……兩歲的小孩能說一句七八個字的句子,是語言發展相對較快的情況。我們大腦的機能是非常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優勢,我們如何照著優勢去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聽的能力叫做:聽得多才能說的長的能力,是一種仿說、背誦能力。
簡單來說小朋友一開始講話是從單字講到短語,再講到句子發展。這是一個仿說或背誦的能力,它是管句長的,是一個很單純的鸚鵡學舌的能力,不帶任何理解能力在里面。小朋友在仿說的時候他不一定理解,只是背了一大堆音符或聲音,就像我們小時候背三字經或唐詩,我們是沒有理解的,我們只是背了一大堆聲音而已。上次有媽媽問我,小孩子犯錯的時候教育她,發現她可以把巧虎說的東西全部有條理地講一遍,可她還照樣犯錯。簡單來說孩子并沒有理解,只是我們讓他看了很多唐詩,看了很多電視,他腦子里充滿了背誦的很多聲音。
如果聽語能力好的孩子,會發現他的耳朵很容易吸收你的話;相比較下視覺型的孩子語言發展相對慢,常常你在跟他講話,如果聽不完整的情況下后面你說的話就不會再想要聽。因為你講的太長了,他根本來不及聽完,更別說理解了。點線面的處理是年年不一樣的。從簡單到復雜,小朋友學畫畫的順序一般是“點-線-形狀”的進階,這個過程叫點線面復雜程度的處理。這個能力為什么重要呢?它從小朋友最基礎的剪貼美勞,涂鴉,折紙、拼圖、積木的練習后,開始對點線面的認知慢慢提升,后面開始認識數字、英文字母,再到后來學會漢字。除了對繪圖寫字的影響之外,視覺能力是所有理解能力的基礎。視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寫字,早期我們應該透過視覺的刺激提升他的視覺能力,讓他越來越成熟。當一個孩子視覺越來越成熟后,開始有分類,比如短頭發的叫爸爸,長頭發的叫媽媽,再大一點會分更細的東西,比如某一類是地上爬的,某一類是天上飛的,某一類是水里游的……當他開始有分類的時候,他才開始有所謂的整理能力,然后就會有條理能力的產生,之后會有邏輯的概念,并開始有組織能力。現在很多家里的聽語刺激非常多,聽音樂、看電視、說故事、背誦等,一整天下來可以給孩子很多聽語上的刺激,他可以很好地仿說,可以背誦得非常好,但不一定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代表他的視覺能力所產生的組織能力還沒有到一定程度,或者說某些生活經驗上還是不足的。視覺能力的培養很多家長會忽略,但它非常重要。除了理解能力、寫字能力、還有數學能力。什么時候開始有數量的概念?當小朋友用眼睛看到東西的個數開始學習數數時,比如有一堆蘋果開始數“一個蘋果、兩個蘋果……”開始產生數量的概念。小朋友數學好不好是取決于視覺能力是不是足夠或足齡的。最后講的是運動能力,運動主要是管行為,簡單來說就是他的屁股坐得住坐不住。越小的孩子活動量越大,可是技巧越弱的;越大的孩子技巧提升后,不自主的亂動的時間會開始減少。一個0-3歲的孩子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運動。
一個孩子他要和你有配合,要能夠聽你的話,就是他的配合能力要足夠,這中間分兩個部分:執行度和持久度。當一個孩子運動能力越成熟時,這種不自主亂動的時間就會減少,配合你的時間會拉長,你會覺得他更容易配合你的指令。
運動能力另外一方面體現在“玩法”上。這會直接影響到小朋友的社交。小朋友的社交并不是語言社交,他們的社交是取決于他們的玩法是否一致,如果玩法不一樣的時候,其他小孩就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
今天在幼兒園,會發現有的小朋友會跟老師配合的很好,有些三歲的小朋友會開始有丟接球的意識,知道人與球如何配合;而有的小朋友玩法會比較幼稚,亂丟亂玩,你覺得他不配合,其實只是他的能力還沒有到三歲的年齡層。
視聽動三個能力,在現在孩子里面用的最多的是聽語能力。在0-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開始說故事啊,唱兒歌,看巧虎啊等等,我們用了很多時間在聽語的刺激,但是讓孩子能夠多運動,多爬多跳的時間慢慢減少了。通常這時候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好像越來會講話,并且有的家長對此還表示很高興,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會講話就是很聰明。但是這里要提醒爸爸媽媽,這種只能說很“聰”,不能說很“明”。
除了聽語的刺激,不要忘了小朋友他要花同樣的時間比例去做剪貼、美勞、涂鴉、做黏土等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是有利于他視覺發展的。當然在更小的時候,他必須要能夠從一開始的七坐八爬之外,到走到跑到跳,到單腿站立保持平衡,到能夠跳彈簧床,到前滾翻后滾翻,到走平衡木等等,這些東西他必要依照他的年齡層不斷給他刺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才會像同齡的孩子。
0-3歲視聽動比重:運動>聽語>視覺
2-3歲有語言發展期,是語言發展快速的時候,這個時期小朋友會開始很愛講話。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同樣比例視覺的刺激,因為視覺對于孩子后面的理解能力、繪圖能力、邏輯條理是有很大關系的。0-3歲階段,我們要讓孩子非常健康,身體健康的孩子至少有學習的基礎。當然身體健康不等于學得好,身體健康不等于學習會沒有問題。身體健康只是一個基礎,我們必須在此基礎上看視聽動這三個能力,這三個能力必須要讓孩子及齡。孩子年齡年年不一樣的,我們要讓孩子的能力年年跟著成長。當他的能力有在成長,我們就要注意自己能給他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驗。當他具備這個能力,不代表什么都會,只是代表他有很好的“雷達”去吸收外界的東西。當他在這個可以吸收很多的東西時,我們就可以給他很多東西能夠讓他事半功倍。小朋友自己吃飯,穿鞋、折衣服等這些東西可以從小開始教。這些事情并不是讓他做家務,而是能力刺激很大的一部分,是第三層生活經驗的累積。
早期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對的刺激。當我們給他對的刺激時,你把他的雷達都打開, 他的耳聰目明反應快,這樣才能變成一個很聰明和配合的孩子,他的吸收能比同齡的孩子更快,也更好。當他有這樣的能力去吸收更多生活經驗時,你會發現他有一個很好的結果。能力不夠時:他的生活經驗都是負面的。他會做不來,做不來的孩子就會不想做,結果是不愿意嘗試,沒有信心,對事情都沒興趣的孩子。能力足夠時:他的生活經驗會給他正面的回饋,所產生的結果是一個很喜歡學習,很喜歡吸收,非常正面,非常有正能量的孩子,因為他的能力比別人好,吸收得比人家快。四十年來的經驗,是我父親從小教育我和我弟弟妹妹的經驗。我們一家都是用視聽動的方式教育小孩子,因為我們知道樹葉都是樹干的延伸,重點是樹干要抓得住,你的樹才能爬上去。各位家長,你們真的要抓住樹干,了解你們孩子現在需要的東西,給予合適的刺激,這樣孩子的發展就會非常棒,非常優秀。
劉氏是全球獨創、引領使用“視、聽、動學習能力培訓方案” (VAS Learning Solutions) 來解決孩童行為問題及改善其學習效果低落的教育機構。
更多兒童行為發展問題,可關注:視聽動教育(ID:liuchil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