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經疾病:瘀血內停可致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由瘀血所致月經疾病的特點是:多見少腹脹滿刺痛,拒按,經血色黑有塊,經行不暢,塊下痛減等。 11二便:大便或結或易,便下色黑,小便自利,是下焦血瘀的兩個表現。 12舌脈:瘀血的舌象為舌質有瘀點、瘀斑,舌質青紫,甚至唇萎舌青。瘀血的脈象常見沉、弦、澀。 (四)瘀血的診斷由于瘀血既是一種病理改變,又是一個致病因素;可單獨致病,更多情況下是綜合致病,而且,多種疾病的全過程或某些階段與瘀血關系密切。所以,判斷患者是否有瘀血(或血瘀)存在,的確是臨床工作面臨的一個具體問題。 血瘀診斷的要點是:第一,癥狀特點:所見病癥具有血瘀為患的特點,及可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都應深入考慮是否屬血瘀所致。較突出的如:疼痛———痛處固定,刺痛,久痛不愈;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發熱———除外正虛、氣郁、食積等的內傷發熱。 第二,瘀血體征:如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澀、弦或結,癥積包塊,體表血管異常,肌膚甲錯等。 第三,疾病史:與現患病癥密切相關的,起病前的外傷、出血、月經胎產等疾病的病史。 第四,治療史:有時雖然瘀血的征象不太顯著,但有屢服他藥,變更治法而未效的治療史。 以上四項中,癥狀特點和瘀血體征是診斷的主要依據,而疾病史及治療史可作為重要參考。 據文獻報導對200例診斷為血瘀證的病人進行統計,出現頻率較高的癥狀及體征是:固定性疼痛86%,青紫舌70%,舌下靜脈曲張62%,面部眼周暗黑49%,肢體麻木40%,少腹硬滿壓痛38%,人工流產史44%,手術史38%。 通過近20年來的研究,初步了解到血瘀與現代醫學所稱的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微循環障礙、血液流變學異常、結締組織增生變性以及免疫調節失常等病理變化密切相關,故有關的檢測數據或征象,均可作為診斷血瘀的參考。但離診斷標準的建立,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因為建立新的診斷標準必須:一是證的規范化,避免多象并列而“但見一癥便是”的診斷方法;二是給微觀指標賦予某種辨證意義,需經嚴格的對比觀察,全面驗證,避免只重視陽性符合率的片面性;三是微觀指標的辨證意義,必須從辨病意義中區別出來,即此種指標必須具有證的特異性;四是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必須以宏觀的證———效關聯為基礎,微觀指標為參照。 在確定診斷為血瘀的前提下,還應進一步四診合參,辨明其寒熱虛實:熱證血瘀主要是由熱邪、溫毒等病因所致,常見于外感、熱病及內外痛證。除血瘀表現外,伴有發熱、口渴、面紅目赤、尿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等熱證征象。 寒證血瘀主要因感受寒邪所致,多見于血脈及肢體經絡的瘀證。除血瘀的表現外,伴有畏寒喜暖、得熱證減、口淡不渴、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緩或緊等寒證征象。 第五卷194實證血瘀:一般說來,血瘀均屬實證范疇,由氣機郁滯、寒邪凝滯及熱邪熏蒸所致的血瘀均表現為實證。狹義的實證血瘀則僅指由氣機郁滯所致的血瘀。常兼見胸脅滿悶疼痛、腹部脹滿、噯氣、便秘、苔膩、脈弦等征象。 虛證血瘀:是指由于氣虛不行,津虧不運,及陽氣衰微所致的血瘀,以及瘀證日久傷正,兼見氣、血、陰、陽虧虛的病證,所以血瘀的虛證實際上屬虛實夾雜的證候。其中以氣虛血瘀最為常見,陽虛、陰虛、血虛等血瘀次之,臨床分別兼見氣、陽、陰、血虧虛的征象。 (五)活血化瘀療法1活血化瘀藥物:活血化瘀藥物具有調暢血行,祛除瘀滯的功效,適用于治療各種由血瘀引起的病癥。目前比較公認的活血化瘀藥有40余種,但其作用的特點及強度各有不同(詳見表1)。 表1常用的活血化瘀藥活血化瘀破血溫性當歸,雞血藤,山楂,月季花川芎,紅花,降香,延胡索,姜黃,三七,乳香,澤蘭,五靈脂,劉寄奴莪術平性桃仁,牛膝,沒藥,蘇木,紅藤,蒲黃,血竭,自然銅,王不留行水蛭寒性丹參,地龍郁金,丹皮,赤芍,紫草,茜草,益母草,紫葳,虎杖三棱,蟲,穿山甲,虻蟲在活血化瘀的總功效下,活血化瘀藥分別具有活血養血、活血定痛、活血通絡、活血止血、散瘀涼血、活血消癰、活血療傷、活血調經、活血逐瘀、破血消癥等特點,可根據臨床需要選擇應用(詳見表2)。 因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活血行氣,祛瘀生新,暢通臟腑經絡的作用,所以除用于上述情況外,還往往把它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于某些癥狀遷延,病情頑固的慢性疾病,即使在這些疾病中沒有典型的瘀血表現,但從病機分析仍可能與瘀血有關。 2活血化瘀治法的主要配伍:單純由血瘀所致的病癥,治以活血化瘀即可。除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理變化,以及虛實夾雜,兼見氣血陰陽虧虛者,則需適當配伍其他治法,才能更有效地治療多種類型的血瘀證。這里著重討論幾種主要配伍方法的應用:(1)行氣活血法:由活血化瘀藥配伍理氣行氣藥而成,適用于既有血瘀又有氣滯,即氣滯血瘀的證候。延胡、川芎、郁金、姜黃等藥被稱為血中之氣藥,可優先選用。氣滯較重者,尚需配伍枳實、枳殼、臺烏、茴香、厚樸、佛手、薤白等行氣藥。代表方劑如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 現代應用舉隅:辨證屬于氣滯血瘀的心、腦血管疾患,玻璃體或眼底出血,神經衰弱,急腹癥,軟組織損傷及骨折,腦外傷后遺癥等。 (2)益氣活血法:由活血化瘀藥配伍補氣益氣藥而成,適用于氣虛不足以運血而發生的血瘀,以及瘀證日久而有氣虛證候者。常配伍黃芪、黨參、白術、五味子、黃精等藥。代表方劑如補陽還五湯。 第五卷195表2活血化瘀藥物功效分類表功效常用藥物適應證候方劑舉例養血活血1當歸,丹參,雞血藤,三七既有瘀血,又有血虛,祛瘀能促進生新,生新也能促進祛瘀1四物湯2圣愈湯活血定痛2川芎,延胡,郁金,乳香,沒藥,蒲黃,靈脂,姜黃,丹參,赤芍,當歸,降香,莪術因血瘀引起的頭、胸、腰、腹及肢體等部位的疼痛1失笑散2活絡效靈丹3沒藥除痛散(《證治準繩》)活血通絡3丹參,當歸,川芎,姜黃,雞血藤,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地龍,穿山甲瘀血阻滯經絡而見肢體麻木,疼痛,發涼甚至癱瘓等癥1補陽還五湯2身痛逐瘀湯活血止血4三七,茜草,蒲黃,降香,大黃出血之后有瘀血留著;因瘀血引起的出血1十灰散2生蒲黃湯(《眼科六經法要》)涼血散瘀5丹參,丹皮,赤芍,郁金,桃仁,紫草血熱癢疹及溫熱病內陷營血,瘀熱互結所致的發熱,神昏,譫語,斑疹顯露等癥1犀角地黃湯2犀地清絡飲(《通俗傷寒論》)活血消癰6丹皮,赤芍,紅藤,澤蘭,乳香,沒藥,桃仁,穿山甲,王不留行內、外癰腫初起,發熱,腫脹疼痛,活血化瘀可促進癰消腫散1仙方活命飲2大黃牡丹皮湯3消乳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活血療傷7三七,蘇木,紅花,乳香,沒藥,延胡,川芎,丹皮,血竭,靈脂,劉寄奴,降香,虎杖,自然銅,蟲各種外傷所致的青紫腫痛,活動障礙以及骨折1復元活血湯2續骨活血湯(《中醫傷科學》)活血調經8當歸,川芎,赤芍,丹參,雞血藤,桃仁,紅花,月季花,郁金,澤蘭,益母草,牛膝,紫葳,虎杖,王不留行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惡露不盡等癥1溫經湯(《婦人良方》)2艾附歸芎飲(《中醫婦科治療學》)活血逐瘀9丹參,川芎,當歸,桃仁,紅花,赤芍,丹皮,牛膝,大黃,蟲瘀血內著引起的煩躁,口渴,發熱,咳喘,腹滿脹痛,肌膚甲錯等癥1通竅活血湯2血府逐瘀湯3玉燭散(《丹溪心法》)破血消瘀10丹參,三棱,莪術,姜黃,穿山甲,水蛭,虻蟲,蟲因瘀血停滯,久而結為癥積痞塊1鱉甲煎丸2鱉甲煎丸(《雜病源流犀燭》);3三棱湯(《慎齋遺書》)第五卷196現代應用舉隅:辨證屬于氣虛血瘀的心、腦血管疾患,心肌梗塞,肺心病,腦外傷后遺癥,以及抗衰老等。 (3)養血活血法:由活血化瘀藥配伍補血養血藥而成,適用于血瘀而同時伴有血虛證候者。 除首選當歸、丹參、雞血藤等既能活血又能養血的藥物外,常配伍熟地黃、阿膠、枸杞子、制首烏等補血藥。代表方劑如圣愈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