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是腦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軟化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體征。故而臨床上又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或“血栓性腦梗死”。腦血栓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表現。多發生于50歲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患者發病前曾有肢體發麻,運動不靈、言語不清、眩暈、視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發病,患肢活動無力或不能活動,說話含混不清或失語,喝水發嗆。多數病人意識消除或輕度障礙。面神經及舌下神經麻痹,眼球震顫,肌張力和腹反射減弱或增強,病理反射陽性,腹壁及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
腦血栓輕微者表現為一側肢體活動不靈活、感覺遲鈍、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發生的部位不一樣,腦血栓的癥狀也不一樣。
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由于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1.心源性
最常見,占腦栓塞的60%~75%.腦栓塞通常是心臟病的重要表現之一。最多見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纖顫;在青年人中,風濕性心臟瘤仍是并發腦栓塞的重要原因;感染性心內膜炎時瓣膜上的炎性贅生物脫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脫垂、心臟黏液瘤和心臟外科手術的并發證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臟病房窒間隔缺損者,來自靜脈系統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
主動脈弓及其發出的大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附著物脫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現象也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的較常見的原因。其他較少見的還可有:肺靜脈血栓或血凝塊、肺部感染、敗血癥可引起腦栓塞,長骨骨折或手術時脂肪槍和氣栓,血管內診斷治療時的血凝塊或血栓脫落,癌性栓子,寄生蟲蟲卵栓子,異物栓子。腎病綜合征高凝狀態亦可發生腦栓塞。
3.來源不明
約30%腦栓塞不能確定原因。
1、首先是有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患腦血栓的人。
2、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嚴重高血壓病。
3、患有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率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發生心房纖顫,更易形成腦血栓。
4、患有糖尿病及高血脂癥的中、老年人。
5、曾經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沒有充分重視及時治療的中、老年人。
6、血液粘稠度高,血流動檢查不正常的中、老年人。
7、經常發生頭痛、頭暈,四肢麻木無力或感覺異常,以及有煙酒嗜好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