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發布:全國養殖面積達1929萬畝,總產量達208.96萬噸
海關總署18日發布公告,2020年6月11日至17日,對進口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水生動物、短時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貨物及其包裝和操作環境取樣實施新冠肺炎病毒監測,共檢測樣品32174個,其中貨物樣品8274個,內外包裝樣品20833個,環境樣品3067個,結果均為陰性。2019年中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達208.96萬噸,養殖總面積達1929萬畝
2019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達208.96萬噸,養殖總面積達1929萬畝,與2018年相比分別增長27.52%和14.80%,增幅有所回落。按養殖模式分,小龍蝦稻田養殖占比最大,產量為177.25萬噸,養殖面積1658萬畝,分別占小龍蝦養殖總產量和總面積的84.82%和85.96%,占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總產量和總面積的60.46%和47.71%。從全國來看,五個小龍蝦傳統養殖大省繼續保持增長,浙江等起步較晚的省份也開始加速發展,小龍蝦養殖業整體快速增長勢頭不減。
2019年,有小龍蝦養殖產量報告的省(區、市)23個,依次為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河南、山東、四川、浙江、重慶、廣西、福建、云南、貴州、陜西、上海、廣東、黑龍江、海南、山西、河北、寧夏、新疆,其中陜西、海南為首次報告。產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別為:湖北92.50萬噸、安徽34.98萬噸、湖南30.68萬噸、江蘇20.44萬噸、江西13.35萬噸,湖北一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4.27%,繼續保持領先。上述5省小龍蝦養殖產量總計191.94萬噸,同比增長24.27%,占全國小龍蝦總產量的91.86%。從數據看,湖北省一家獨大的地位仍難以撼動,全國小龍蝦養殖業高度集中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但近年來,隨著各地小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排名前5的第一梯隊省份(產量在10萬噸以上)產量總占比有緩慢下降趨勢,分別為2017年96.9%、2018年94.3%、2019年91.86%;以山東、河南、四川、浙江四省組成的第二梯隊(產量在1-10萬噸),2019年小龍蝦養殖增幅明顯,其中四川和浙江兩省,增幅分別為129.8%和212.5%;其余省份,福建、廣西、重慶、貴州、云南和陜西等省(區、市)也有較快發展。
2019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前30名的縣(市、區)中,湖北省占16個、安徽省4個、湖南省7個、江蘇省3個。排名上升最明顯的縣是安徽省霍邱縣(第7名)和湖北省仙桃市(第15名),分別上升了9名和11名。除了前6名之外,其余縣市區的排名競爭十分激烈,發生了較大變化。30個縣(市、區)的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為121萬噸,占全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的57.9%。
2019年,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1929萬畝,較2018年同比增長14.80%。按養殖方式水域分,稻田養殖面積1586萬畝,占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的85.96%,占比較2018年進一步擴大;池塘精養面積80.6萬畝,蝦蟹混養面積124.0萬畝,藕蝦套養面積34.1萬畝,其他32.1萬畝,分別占4.18%、6.43%、1.77%和1.66%。
養殖面積前5名的省份依次為湖北(790萬畝)、安徽(397萬畝)、江蘇(212萬畝)、湖南(300萬畝)、江西(151萬畝),同比分別增長9.57%、60.08%、5.47%、42.86.%、46.60%。5省養殖面積占全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的95.94%,增加近8個百分點,也顯示我國小龍蝦養殖向優勢區域加速集中。
2019年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蘇、山東、浙江7省共113家年加工量在100噸以上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蘇、山東、浙江7省的113家年加工量在100噸以上的規模化小龍蝦加工企業加工總量約80萬噸,比2018年增加18萬噸,增長150%;僅湖北省就增加規模化加工企業30多家,加工量增長186%。從總量上看,小龍蝦規模化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五省,其中湖北省無論是在數量和平均加工量來看,都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規模以上加工廠就達51家,占全國近一半,加工量超過58.54萬噸,占全國的7成以上。從年加工量在5000噸以上的龍頭企業數量上看,集中度也很高。全國24家5000噸以上的龍頭企業中,湖北省占13席,其中年產量超萬噸的龍頭企業有9家,分別是湖北楚玉萊信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仁尚仁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萊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梁子湖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洪湖市新宏業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洪湖市萬農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洪湖市井力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金福源食品有限公司。其他的分布在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蘇省,其中年加工量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有湖南省的順祥食品有限公司。我國小龍蝦主要以初級加工為主,精深加工量約為3萬噸左右,占加工總量比例很低。2019年,部分加工企業的銷售市場由主要出口歐美朝著國內消費為主、出口市場為補充轉變;產品類型也日漸豐富,由單一速凍蝦仁向調味即食整肢蝦、單凍蝦尾、速凍蝦仁三足鼎立方向轉變。根據生產加工工藝的不同,小龍蝦初級加工產品主要可以分為整肢蝦(不去頭、不去殼)、蝦仁(去頭、去殼)、蝦尾(只去頭、不去殼)三大系列,常見的有“凍煮帶黃小龍蝦仁”“凍煮水洗小龍蝦仁”和“凍煮湯(配)料整肢小龍蝦”等,而整肢小龍蝦又分為清水原味蝦、國際風味蝦(歐式茴香蝦、美式辣粉蝦等)和中式風味蝦(麻辣蝦、香辣蝦、蒜泥蝦、十三香蝦、油燜蝦等),解凍后或加熱后即可食用。以小龍蝦殼等副產物綜合利用和甲殼素提取為代表的精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湖北和江蘇兩省,一些重點企業以小龍蝦殼為主要原料,加工形成了甲殼素、殼聚糖、幾丁聚糖膠囊、幾丁聚糖、水溶性幾丁聚糖、羧甲基幾丁聚糖、甲殼低聚糖等系列產品。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出口冷凍小龍蝦或蝦仁1.49萬噸,同比增長49%,但與2012-2017年的出口量相比仍低很多;出口額1.68億美元,同比減少10.64%,出口單價總體仍在下降。主要出口貿易伙伴集中在北美和歐盟地區,排前三位的出口國分別是美國、丹麥和荷蘭,出口額之和達1.28億美元,占我國小龍蝦出口額的76.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