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不同類型的學習
一、填空題
1、陳述性知識包括領會、鞏固與應用三個環節。
2、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自動化技能的獲得一般分為認知階段、聯系階段和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
3、SQ3R閱讀策略的五個操作步驟分別是瀏覽、提問、閱讀、陳述和復習。
4、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圖表法和表格法。
5、在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識是前提,道德情感是內在力量,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
二、單項選擇題
1、“學會如何學習”實質上是指(B)
A、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B、學會在適當的條件下應用適當的認知策略
C、掌握系統的科學概念與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語信息
2、在閱讀一篇邏輯結構非常嚴密的課文之后,勾畫出文中論點論據的邏輯關系以幫助理解和記憶,這種學習方法屬于(B、組織策略)
4、 在個體道德結構的形成與發展中,處于基礎核心地位的是(C、道德行為)
三、名詞解釋
1、程序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提取線索,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論其存在的知識。
2、學習策略:是人們有效從事學習活動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以及調控方式。
精加工策略:指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并促進記憶的學習策略。
3、品德: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在調節機制,是個體依據社會的道德原則或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個性心理傾向和特征。
4、道德兩難法:在道德兩難故事的討論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道德問題,進而從道德沖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展自身的道德判斷能力。
四、判斷分析題
1、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是無需要學習策略的。
答:對。重視策略學習可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質量,因為運用學習策略的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這種信息加工的過程只能是主體自我認知活動,是別人無法替代的,而那種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是無需要學習策略的。因此,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過程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并且學生方式給予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學習自身,也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精神狀態。
2、精細加工需要在新的學習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答:對。精加工策略是指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并促進記憶的學習策略。也就是將新學習的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3、一個沒有正確道德認識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良好品德的。
答:對。在品德形成的過程中,道德認識是前提,它提供必不可少的認識上的依據,為整個品德心理結構奠定思想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品德形成的方向,內容和速度,如果不能正確掌握道德知識,就會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的指導,容易產生盲目行動,道德情感是重要的內在力量,如果沒有豐富的道德情感,就難以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從而也就不能引起積極的態度,道德行為經常被視為品德形成的終末節,被作為衡量人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因為任何一種品德都要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才能被確認。
4、品德是可以離開道德而獨立存在的。
答:錯,品德是離不開道德存在的,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指人們在共同的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協調彼此關系的行為規范體系。它是人們分辨是非善惡的標準,是進行道德判斷的依據和道德行為調解的準則。
五、問答題
1、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關系如何?
答:陳述性知識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質,內容,狀態和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即回答“某物是什么”的問題,程序性知識是一套控制個人行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顯的身體活動和內在的思維活動,解決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是從不會做到會做,再到熟能生巧的過程。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都是個體適應環境的必須,二者是有機統一的整體,一方面,陳述性知識是程序性知識形成的必要條件,陳述性知識的積累越多,越有利于程序性知識的形成,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識又會促進個體對新陳述性知識的掌握。
2、教師要促進陳述性知識的遷移,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1)有意識地注意歸納所學陳述性知識之間的共同點。2)注意幫助學生加深所學陳述性知識的理解,使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富有意義。3)注意對所學陳述性知識的概括提高。4)注意培養學生陳述性知識學習的心向,形成指向陳述性知識學習活動的準備狀態。5)注意尋找學生原有的陳述性知識經驗,形成清晰和穩定的認知結構,促使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編碼具有特異性,組織合理性。
3、簡述策略學習的條件。
答:策略學習條件可分為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內部條件: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背景,學習動機的強度。外部條件:訓練方法,變式與連續性練習,具有完整的可以的訓練技術。
4、簡述當代大學生品德現狀的特點。
答:1)認同社會主流道德規范,并呈多元性表現。2)存在道德認識上的困惑。3)道德言行時有脫節。
5、簡述學生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的基本規律
答:道德評價介運用已掌握的道德標準對別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道德分析判斷的過程。規律:從“模仿”到獨立,從效果到動機,從評人到評已,從片面到全面,從依據道德情境進行評價到依據道德原則來進行評價。
6、分析角色扮演的心理過程及其優缺點。
答:心理過程:進入情境,擔當角色,理解角色,體驗角色,表演角色,自己與角色同一,產生頓悟等
7、根據品德形成過程的規律,論述怎么樣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
答:個體品德形成過程就是一個接受社會規范,執行規范行為,并從社會反饋中強化對規范的認識,獲得規范行為的情感體驗,從而確立規范行為的自覺機制的過程。
道德兩難故事法,價值澄清術,學習榜樣,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