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之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募穴。募穴都分布在胸腹部,其位置大體上與臟腑所在部位相對應,即臟腑位置高的募穴在上,位置低的募穴在下。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臟腑所屬的經脈上。
募穴名稱、數字分布在任脈者為單穴,分布在其他經脈者為左右對稱一名兩穴。募穴如與相應背俞穴聯用,則稱俞募配穴,常用來調理相應的臟腑病癥。
募穴表
臟腑
募穴
臟腑
募穴
肺
中府
心包
膻中
肝
期門
心
巨闕
膽
日月
胃
中脘
脾
章門
三焦
石門
腎
京門
小腸
關元
大腸
天樞
膀胱
中極
募穴作用
因為募穴接近臟腑,所以不論病生于內,抑或邪犯于外,均可在相應募穴上出現異常反應,如壓痛、酸脹、過敏等。臨床根據這些反應,可以輔助診斷相應臟腑病癥。
《圣惠方》中已有記載:“天樞隱隱而痛者,大腸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腸癰也。期門隱隱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癰也?!?div style="height:15px;">
說明募穴對六腑病癥有著特殊的效果。如胃病取中脘,膽病取日月,大腸病取天樞,膀胱病取中極等。
12腹募穴的分布位置
任脈上有6個,臍上3個分別是中脘—胃募、巨闕—心募、膻中—心包募;臍下3個分別是石門—三焦募、關元—小腸募、中極—膀胱募;
乳房下方依次有4個募穴分別是期門—肝募、日月—膽募、章門—脾募、京門—腎募,這4個募穴當然不是呈一條垂直線而是外八字狀。
這下出來10個了,還剩2個也好記,一個是肚臍旁開2寸的天樞—大腸募,再就是鎖骨下方的中府—肺募。
12募穴詳解
1
中府【肺經】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
主調 :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
配伍:
咳嗽:配尺澤;
肩痛:配肩髎。
2
天樞【大腸經】
定位:臍旁2寸。
主調: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月經不調、癥瘕。
配伍:
腹脹腸鳴:配足三里;
繞臍痛:配氣海;
便秘、泄瀉:配上巨虛,下巨虛。
3
中脘【任脈】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
主調:胃痛,腹脹,嘔吐,翻胃,吞酸,黃疸,癲狂。
配伍:
失眠、臟躁:配百會、足三里、神門;
哮喘:配膻中、天突、豐??;
急性胃腸炎:配梁丘、下巨虛;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肝俞、太沖、三陰交、公孫;
膽道蛔蟲癥:配上脘、梁門(電針20分鐘);
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陽池、胞門、子戶(針灸并用);
胃下垂:配氣海、足三里、內關、百會。
附注:
胃的募穴,八會穴之一,腑會中脘。任脈與手太陽、少陽、足陽明經交會穴。
4
章門【肝經】
定位: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主調:腹脹,泄瀉,脅痛,痞塊。
配伍:
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癥:配足三里;
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配天樞、脾俞、中脘、足三里;
肝硬化腹水、腎炎:配腎俞、肝俞、水道、京門、陰陵泉、三陰交、陽谷、氣海。
附注:
脾經募穴,八會穴之一,臟會章門;肝經與膽經交會穴。
5
巨闕【心經】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6寸。
主調:胸痛,心痛,心煩,驚悸,嘔吐,吞酸,癲癇狂。
配伍:
心絞痛:配內關;
呃逆:配章門、合谷、中脘、內關、足三里;
急性心肌梗塞:配足三里、膻中、內關、三陰交、心平穴、心俞;
癲狂癇癥:配內關、人中;
失眠健忘:配神門。
6
關元【小腸募】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主調:遺尿,小便不利,疝氣,遺精,陽萎,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不孕。
配伍:
急救中風脫癥:配氣海、腎俞(重灸) 、神闕(隔鹽灸) ;
虛勞、里急、腹痛:配足三里、脾俞、公孫、大腸俞;
月經不調:配三陰交、血海、中極、陰交 ;
男子不育癥、陽萎、遺精、早泄、尿頻、尿閉、遺尿:配中極、大赫、腎俞、次髎、命門、三陰交(腎陽虛衰、針補法或艾灸) ;
泄痢不止、五更:泄配太溪、腎俞。
附注:
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小腸的募穴;
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7
中極【膀胱募】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遺溺不禁,陽痿,遺精,疝氣,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挺。
配伍:
陽萎、早泄、遺精、白濁、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陰挺等癥(腎氣虛型):配大赫、腎俞、陰交、三陰交、次髎 ;
遺溺不止:配陰谷、氣海、腎俞;
疝氣偏墜:配大敦、關元、三陰交;
水腫:配水分、三焦俞、三陰交、氣海、委陽;
產后、術后尿潴留中極透曲骨:配三陰交、地機;
尿潴留(老年人氣虛)中極透曲骨:配氣海、膻中、足三里 。
附注:
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膀胱的募穴。
8
京門【膽經腎募】
定位:在側腰部,章門穴后1.8寸,當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主調:腸鳴,泄瀉,腹脹,腰脅痛,小便不利。
配伍:
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行間;
脊強脊痛:配身柱、筋縮、命門。
9
膻中【任脈心包募】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主調:咳嗽,氣喘,胸痛,心悸,產婦少乳,噎嗝,嘔吐。
配伍:
急性乳腺炎:配曲池、合谷(瀉法)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里;
嘔吐反胃:配中脘、氣海;
哮喘:配天突;
產后缺乳: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
咳嗽痰喘:配肺俞、豐隆、內關;
心悸、心煩、心痛:配厥陰俞、內關。
附注:
心包的募穴,八會穴一,氣會膻中。膻中的超強除濕功效完全是一大新發現膻中穴乃全身宗氣之原始發地,宗可以理解為祖宗,也就是根的意思。
它是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共八脈之會,膻中又是心包經的募穴,是心的外圍,它誓死保衛君王又隨時奉旨宣召、調配邊陲將領,所以僅此一募就能同時激活二十條經脈的氣機(含奇經八脈)。
10
石門【任脈三焦募】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2寸
主調:腹脹,腹痛,繞臍疼痛,泄利,疝氣,水腫,小便不利,帶下,崩漏。
11
日月【膽經】日月【任脈】膽經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
主調:黃疸,嘔吐,吞酸,呃逆等膽府病;脅痛。
12
期門【肝經】
定位: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調: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胸中熱, 咳喘,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
配伍:
疝氣:配大敦;
肝膽疾患、膽囊炎、膽結石及肝氣郁結之脅痛、食少、乳少、胃痛、嘔吐、呃逆、食不化、泄瀉:配肝俞、公孫、中脘、太沖、內關。
★
十二募穴歌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
膀肽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門,三焦募在石門穴,
膻中穴是包絡募,從陰引陽是妙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