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每個社會家庭體系當中傳統的觀念,但是實際在社會關系中,農村農民養老確成了現實中的難題。
面對當前緊張的形式,國家出臺了新的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新政策的施行不外乎給農村老人帶來莫大的希望。
那么,農村養老保險這個新政策基礎是什么呢?
一、基礎養老金;
二、個人帳戶總額。
由這兩部分組成,而且明文規定了投養老保險的農民一定要交足年的金額,在年齡達到60周歲即可領取。
這樣的政策對于農民,來說有利有弊,很多人持有懷疑態度。大家更多的考慮的是首先門欄,能活到60周歲嗎?雖然說,多活著一年能夠多領到一份養老金錢,萬一短壽出現什么其他的意外,是人為沒有辦法控制的。
在農村還有很多活不過60歲過世的例子,或者是剛到60周歲開始領到養老金卻出現了人身意外。這樣特殊的情況下,農村老人更多關心的是,我的養老金該怎么半?在交與不交間糾結不清,生怕這養老的錢打了水漂。
農村老人有這么多的顧慮是很正常的,細想起來也是過于謹慎了,在推行的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規定中,有詳細的說明,關于農村老人保險領取限制的保證期間是十年,給了足夠充分的時間,并且強調了農村養老金完全可以作為老人過世的遺產來留給后人。所以,對于特殊情況下,投保老人過世養老金的歸屬問題,以下闡述三種做法:
第一種,在60周歲以前正在繳納投保金額的農民,不幸去世,國家會按照規定把繳納的保險金額全額退還給符合法律規定的繼承人或者是由去世老人指定的承收人。
第二種,已經領取養老金的農村老人,因重大疾病或者意外不幸去世的投保老人,并且符合保證期的十年有效時間,因此達到70周歲以前過世的老人,可以將個人未領取的養老金金額作為遺產來留給后人繼承,包括法定繼承人或者是指定繼承人均可。
第三種,在老人領取保險金超過10年有效期之后,已經投保并且領取到養老金的老人,在70周歲后過世,按規定將不允許再領取養老金,也不可以做為遺產留給后人。
看到這里,國家新政策的出臺,農民朋友的疑慮是否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