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針對南方的山區水網地形曾專門研發過一種坦克。這種坦克在和越南軍隊的戰斗中表現英勇,發揮機動優勢直插敵后,可謂鐵甲奇兵,讓越軍損失慘重。這就是62式輕型坦克。
上世紀50年代,我軍裝備59式坦克后,裝甲部隊的技術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但也面臨一個問題,59式坦克全重接近35噸,這對于南方的山地丘陵和遍布的稻田水網等復雜地形來說,太重了。而且南方地區的道路和橋梁的通過能力也很差。需要研制一種輕型坦克,可以勝任在南方地區的作戰任務,也可以給裝甲部隊充當偵查尖兵。
我國設計師們走了個捷徑,直接在59坦克的基礎上縮小了坦克的尺寸,降低了坦克裝甲和火炮口徑,不費什么力就研制出了新的輕型坦克。這樣既方便乘員的訓練,也能盡快的利用現有技術條件投入生產。1962年,新式輕型坦克問世,被命名為62式輕型坦克。
咋一看62,你會覺得,這不就是個59么。沒錯,62式在解放軍中被戲稱為小59,無論是蛋型炮塔還是大傾角箱式車體,甚至連翼子板上的儲物箱,都幾乎和59一模一樣,只不過尺寸小了不少。想區分62和59其實很簡單,62的履帶比59式要窄很多,負重輪是單排而不是59的雙排。火炮也沒有59式裝備的100毫米炮那么雄偉。
62式坦克戰斗全重21噸,比59坦克輕了差不多15噸。其裝有一門85毫米坦克炮,脫胎于56式反坦克炮,如采用新式破甲彈的話可以對敵人主力坦克構成相當威脅,這種火力在輕型坦克中算是十分兇猛的了。其輔助武器為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機槍。其防護略微薄弱,可以全向抵擋大口徑機槍子彈和重炮彈片,正面可在一定距離上抵抗20毫米級別的機關炮平射。但輕型坦克本來就不側重于防護,所以這個水平還可以接受。
62式的發動機尺寸外形基本和59一致,但縮小了功率,最大功率為470馬力。但因為車重輕,其單位功率反而大大高于59,最大時速居然達到了60公里每小時的超高水平,完全是坦克中的跑車。在測試中,其在南方水網和稻田的復雜地形環境下通過能力良好,完全符合部隊的需要。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集結了大量62式坦克擔任縱深突破任務。越南方面對此也是大驚失色,因為他們原先認為中國軍隊在這種地形上根本不可能大規模使用坦克部隊。戰役打響后,62式坦克發揮機動優勢,搭載步兵朝著敵人縱深猛插,深入越方防線,打亂了其戰役部署。比如諒山戰役中,62式在突破越軍防線上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憑借兇猛的火力,62式坦克也給予敵人重創,甚至有乘員在坦克故障后憑借車上的高射機槍打退若干次越軍沖鋒的英雄事跡,也證明了坦克在任何地形環境下都能發揮作用。但在戰役中,62式也暴露出了防護薄弱的弱點,很容易遭到敵人火箭筒的襲擊,而且在戰術運用上存在一些不足。到目前為止,62式坦克仍然大量在解放軍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