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一個套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面對新問題時,正確的解決方式有三步:第一、界定問題的性質與范圍;第二、思考可以采取的解決方案有哪些?第三、估算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先說第一步,問題的種類有很多,為了方便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判斷問題的價值,需要對問題進行分類。一般來說,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事實型問題、邏輯問題、價值觀問題這三類。
事實型問題:是指由于不掌握準確和完整的事實,從而導致對事實產生錯誤的認識帶來的問題。這類問題往往是最基礎,最必要,又最難以完美解決的問題,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考察資料,驗證真實性。
邏輯問題:通常是基于常識、假設、推理,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框架,而不是精確的數值過程。
價值觀問題:是沒什么大道理可講,個人喜好而已。這類問題在工作中,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看法,很難有大一統的共識。
綜合來看,總經理級別的高層管理者,從工作職責出發,應該有科學的、從實際出發的系統性思考,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按一種思維范式去處理。
2.邏輯性是思考問題的第一前提
邏輯性,其實是問題的本質。就是據此將一個問題剝開揉碎、剝離表象,直達核心的思考方式。這就好比警察沿著某個線索,不斷的抽絲剝繭,最終發掘問題的真相是一個道理。
邏輯性思考包括:批判性思考(通過深刻洞察來得出自己的想法)和邏輯性展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兩個方面。
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方法: 1、明確目的是什么;2、明確思維模式框架(真是這樣嗎?);3、不斷發問(所以呢?為什么呢?)。這三種方法的核心,是避免被動接受既定模式或觀點,提出質疑,多問:為了什么目的?真的是這樣嗎?為什么是這樣呢?
邏輯性展開是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包括思考結構(決定課題、考慮邏輯框架、明確思考、明確證據),總結式歸納(多個事實/情況、類似的調研觀察、推論/結論),演繹式分析(前提條件、調研觀察、結論/行動)。
最后依據:主題→結論→依據→行動的原則解決問題,是一套高效的解決問題范式。
3.科學決策依靠理性思考
任何一個人在前行的路上都需要理性思維的指導。理性對于個人的成功是功不可沒的。愛迪生說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就是警醒我們要認識:付出汗水固然重要,可是理性更重要。就如人類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且能夠創造如此輝煌的文明,究其實質是因為人類擁有理性思維。
對于哲學家康德,他的理性思考是唯一有利的工具。盡管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他依然憑借對頭頂星空和心中道德法則的冷靜思考,理解別人難以理解的哲學問題,創作了震驚學界、至今仍被奉為經典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批判力批判》。一個一生都在方圓四十里的范圍內活動的人居然能夠有令人驚嘆的作品,關鍵是他的理性思維。
4. 化整為零: 將困難任務分解
面對一個輕易完成不了的任務,高管該有的的處理辦法不是等待所有條件完備時行動,而是依據分解原則(1.確認目標成果;2.倒推行動步驟;3.完善邏輯結構)把難題分解為若干可分步完成的小目標,立刻行動。問題總會在動態中回歸平衡。
想想看,一件相對完整的事情,按時間順序是不是都有這么些過程?
5.常用 右腦思維,成就創意決策
右腦具有想象、創意、靈感和超高速記憶和計算等功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心算等能力都是右腦在發揮作用。右腦思維有如下特點:
第一、想象力豐富;第二、情感豐富;第三,直覺力、感知力敏銳。他們的直覺力、感知力、透視力便自然可以得到發揮;第四,忠于創造力、創意、創新。他們別具一格、獨具匠心,新奇的事物或者想法總是可以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第五,偏重于全局觀、大局觀;第六,整合能力強。他們具有高超的整合力統合了創造力、想象力以及感知力。
6.靈感的價值
靈感是憑借直覺而進行的快速、頓悟性的思維,一種新的思路突然接通。它不是一種簡單邏輯或非邏輯的單向思維運動,而是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相統一的理性思維整體過程。
靈感來自于信息的誘導、經驗的積累、聯想的升華、事業心的催化。
急中生智、另辟新徑、原型啟示、觸類旁通、豁然開朗、見微知著都是對于靈感最好的詮釋。
7.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也就是換位思考,即將在別人的立場或者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會對處理某件事情有好處。逆向思維是人們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叫求異思維,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打破人們習慣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思維定勢。
其實,嘗試從結論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思考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甚至有所新發現,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中華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
歡迎私信交流,擅長企業信息化、數據化改造;精準網絡推廣、營銷策劃、自動銷售系統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