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這段話說的意思是:感覺被人欺騙了,不要在言談舉止中表露出來;遭受別人侮辱時也不要怒形于色。一個人能有吃虧忍辱的胸襟和氣度,在人生旅途中自會得到無窮妙趣,事業(yè)前途、為人處世上也會得到照拂,一生受用不盡。
?古代有道德修為的人處世待人講究喜怒不形于色,這里面還有一個解決問題講究策略的考量。被人欺騙愚弄甚至侮辱的感覺人人心里都不好受,人人都有沖冠一怒的沖動,但如果當(dāng)面立即揭穿對方,或者與對方進行正面沖突,很有可能會招來意外之禍,甚至造成受辱又受傷害的后果,這樣的處事方式既得不償失,也不是明智之舉。
俗話說:“忍一分風(fēng)平浪靜,讓一步海闊天空”,受騙不動以言,受辱不動以容,喜怒不形于色,不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也不是息事寧人、無原則的放棄,而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有原則的忍讓,也是一種既可以避免沖突、又可以以退為攻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就是這個道理。
?當(dāng)然,能忍能讓是需要自身有一番深厚的涵養(yǎng)功夫的,這個涵養(yǎng)功夫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修煉成功的。曾文正公曾國藩家訓(xùn)里有句名言:“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晚清重臣李鴻章也經(jīng)常說一句話:“受盡天下百般氣,養(yǎng)就胸中一段春”,他們的意思就是說,人的心中要時刻保持著象春天一樣充滿盎然生機的活力,為人處世要有骨氣,要經(jīng)得起人生中沮喪、屈辱、挫折和無盡的煩憂的反復(fù)考驗,看淡一切所受到的傷害和委屈,“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曾文正公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處變不驚、遇事不慌,進退有方,處置適當(dāng),。也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我讀《菜根譚》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