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上看,南亞次大陸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因為南亞次大陸撞擊亞歐板塊,兩大板塊接觸區域迅速隆起形成高山高原,使得次大陸與亞洲其他區域隔絕,在古代航海技術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但是在這個空間的西北部有一個狹小的缺口,讓次大陸不在孤獨,但也給印度地區(在歷史上印度是一個區域概念,而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帶來無窮的災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開伯爾山口!
南亞次大陸地圖
南亞次大陸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南面是廣闊的印度洋,兩側分別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在古代航海技術落后的情況下,這無疑是天然屏障。次大陸的北部則是綿延2450公里、寬200~300公里、平均海拔達7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在往北則是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東部為若開山脈,平均海拔2000米,而且整個東部被廣闊的熱帶原始森林隔絕;西北地區有興都庫什山脈阻隔,山脈全長16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西部地區則有蘇萊曼山脈,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這些山脈幾乎完美的將次大陸與其他地區隔絕開來。
南亞次大陸呈封閉區域
幾乎完美也就是不完美,在興都庫什山脈和蘇萊曼山脈之間有狹長的山谷可通往喀布爾河谷,進而進入印度地區。而喀布爾河谷和印度地區的咽喉就是本文的主角--開伯爾山口!開伯爾山口位于現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處,是興都庫什山脈 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也是南亞次大陸連接西亞中亞最重要的通道。開伯爾山口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53公里,中間有喀布爾河穿過,最窄處包含河道僅600米。因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高原阻隔了北方寒流,山口冬不封山,終年可通行。
開伯爾山口地形圖
因開伯爾山口特殊位置,自然成為了不同文明的分界線。在山口南側是沃野千里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以其優越的地理氣候環境形成富裕的農耕文敏。而在山口西北則因為氣候干旱,氣候惡劣形成的游牧文明。當彪悍的游牧民族碰上溫和的農耕民族,自然是腥風血雨的碰撞。游牧民族或西方帝國歷次對印度地區的入侵,無一不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的。
開伯爾山口
但是個人認為開伯爾山口固然是西方國家入侵印度的捷徑,但有一個地區卻起著關鍵作用,那就是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地區。從地圖上看,當西方或者阿拉伯帝國通過兩河流域,進入西亞向東入侵時,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平均高達5000米以上的海拔,和東西500~700公里的巍峨大山自然阻擋他們的腳步。也促使他們向南找前進的方向,當他們穿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富裕印度地區時,看到滿地的財富自然勾起一次次入侵的欲望。
西方帝國東進受天山-帕米爾高原阻隔
歷史上印度地區遭遇入侵簡介:
1、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就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與恒河流域;
2、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入侵征服印度河平原;
3、公元前3世紀前后,亞歷山大帝國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
4、大月氏占領喀布爾河谷建立貴霜帝國,后突破開伯爾山口,攻占印度河流域與恒河上游地區;
5、公元300多年,薩珊王朝突破開伯爾山口,占領印度河流域;
6、薩珊王朝后期,嚈噠人入侵并越過開伯爾山口占領印度河流域;
7、公元600多年,阿拉伯帝國越過開伯爾山口控制印度河流域;
8、公元1000年左右,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越過開伯爾山口,占領印度河流域;
9、公元1200年左右,來自波斯的古爾王朝從伯爾山口,占領印度河流域與恒河流域全境,后來建立德里蘇丹國;
10、元朝時期,蒙古后裔帖木兒曾孫巴卑爾越過開伯爾山口,滅亡德里蘇丹國,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后來,我們都知道歐洲國家先后入侵過印度地區,后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也是唯一不是從開伯爾山口入侵印度地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