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丁法,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滅絕人口方法,多為歷代統(tǒng)治者消滅所統(tǒng)治下的具有威脅的外族、附庸所使用。
提到減丁,歷史上最血腥的,無非是金朝對蒙古部落血腥的減丁屠殺。
對于金朝對蒙古的減丁政策,最早信息出自叫趙珙的宋朝駐蒙古國大使。
在趙珙的《蒙韃備錄》中記載:在金朝大定年間,燕京及契丹的地面上就有民謠說:韃靼來,韃靼去,官家被趕得沒有去處。金首領(lǐng)聽說這民謠,說:一定是蒙古人將成為我國的禍患。就下令到窮荒的年景,出兵剿殺。每三年派兵向北剿殺,稱之為滅丁。
相傳,每隔三年,待到牛羊肥美時,金人便騎兵深入蒙古大草原,減到男子就殺,見到婦孺就掠為奴隸。在《蒙韃備錄》中提到,在中原許多人家蓄養(yǎng)有韃靼奴。
金對蒙古部落實施過減丁政策,另一種說法是,因明昌六年(1195年)至承安三年(1198年),不時侵擾金朝邊界。金章宗完顏璟采取攻防并舉的戰(zhàn)略。一方面派遣夾谷清臣、完顏襄和完顏宗浩多次北伐,給以重創(chuàng)。另一方面,由完顏襄親督軍士民夫,在臨潢(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東南)至泰州(今黑龍江洮安東北)一線,開鑿綿延九百里的界濠。
此外,根據(jù)王明蓀的《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七章 ·宋遼金元的制度與社會〉》所述:完顏璟曾派兵至蒙古減丁,并且誘使互相殘殺,但收效不大。
金對蒙古的血腥減丁,導(dǎo)致了蒙古人對金人的極大仇恨和反抗。 最終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興三年、蒙窩闊臺汗六年),是由成吉思汗發(fā)動、 木華黎 繼續(xù)、窩闊臺汗完成的攻滅金朝的戰(zhàn)爭。
有傳,蒙古滅金后,除大規(guī)模屠殺金人外,也采取過減丁政策,但目前只是傳說。
歡迎您關(guān)注“晉文公”,每天將于您分享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