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云華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集休閑觀光、高科技農業為一體的都市農業正在全世界興起。中國也即將迎來都市農業的新高潮。
時下,都市農業推動傳統農業新的商業蝶變和新價值鏈鏈接。
其中,有幾個數據可以預測這個事實。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
另外,19大城市群以1/4土地集聚74%人口,創造90%GDP,其中城鎮人口占比77%。到2030年2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將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群。中國未來有望形成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成渝等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10個以上1000萬級城市,12個左右2000萬級大都市圈。
這只是常駐人口,不含移動人口的數據。按照消費計劃,城市消費至少在萬億級別。同時,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食物不僅僅是安全、健康,還會上升到體驗、互動。
因此,都市農業孕育而生。
啥叫都市農業?
自20世紀60年代起從歐美萌芽,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逐漸興起。
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托并服務于都市的農業。它是大都市中心、都市郊區和大都市經濟圈以內,以適應現代化都市生存與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現代農業。
都市農業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為標志,以農業高科技武裝的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產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場需求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于一體,具有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性。
目前,都市農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大都市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縱觀都市農業100多年的歷程,全球出現了各種都市農業發展模式,借鑒世界各地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會對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有所啟迪。
其中,都市農業包含商業農場、社區花園和庭院花園、市民農園、私人田莊、農業科技園、休閑農場、觀光園等等。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是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第一方陣。
都市農業9大模式
農業行業觀察之前報道一篇《新模式|都市農業的9大模式、5大趨勢!》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都市農業做了一個模式梳理與定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下。其中,都市農業9大經營模式如下:
1)農業公園。這種類型的特點是把公園與農業生產場所、消費場所和休閑場所結合起來建設,利用農業生產基地來吸引市民游覽,主要是供觀賞和旅游,面積比較大。一般選擇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農產品種類而成自己的風格特色。農業公園分專業性農業公園和綜合性農業公園。
2)觀光農園。這種類型的特點是,開放農業園地,讓市民觀賞,采摘或購置。有的主要是供觀嘗農村景觀或生產過程,有的可以購買新鮮產品(如花卉),有的還可以參加采摘果實。有的農戶開放自家的花卉種植溫室,有的觀光農園集中區建立了展覽室,讓游人在觀賞之余還能增長知識。
3)市民農園。這種類型特點是,讓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市民承租農地,直接參與農業植栽,親身體驗農業勞動過程。市民家園一般設在市區較近、交通、停車都便利的地方。農園經營者把整個園地劃分若干塊,分別租給不同的市民,供他們進行耕作體驗,有的可以解決一些吃菜或就業問題。
4)休閑農場。這是一種綜合性休閑農業區,以吸引旅客住宿為特點。農場以生產果、菜、茶等農作物為主,經過規劃設計,充分利用農場原有的多種自然景觀資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動物、昆蟲,引進一些游樂項目,開發為休閑農場(或度假農莊),把市民的觀賞景觀、采摘果實、體驗耕作、住宿餐欽和娛樂等多種活動結合在一起,適應他們度假游樂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農場”,澳大利亞的“度假休閑農場”。
5)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即利用農園中所栽植的作物、飼養的動物以及配備的設施,如特色植物、熱帶植物、農耕設施栽培、傳統農具展示等,進行農業科技示范、生態農業示范,傳授游客農業知識。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北京的少兒農莊。
6)高科技農業園區。這是采用新技術生產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產加工、營銷、科研、推廣、功能等于一體,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農業種植區或養殖區。這些園區有的可以對外開放,接受游人的觀嘗,有的屬于封閉型,不接待游客。
7)森林公園。這是一個以林木為主,具有多變的地形,開闊的林地,優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觀的大農業復合生態群體。以森林風光與其他自然景觀為主體,在適當位置建設狩獵場、游泳池、垂鈞區、露營地、野炊區等,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旅游、野營、避署、科學孝察和進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8)民俗觀光園。選擇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莊,稍加整修提供可過夜的農舍或鄉村旅店之類的游憩場所,讓游客充分享受農村濃郁的鄉土風情和濃重的泥土氣息,以及別居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習俗。
9)民宿農莊。主要是為已退休或將退休的城里人租住農村房屋,遷居農家。這些人中有教授、導演、設計師、工程師等,他們在城里均有較好的樓房,但非常向往農村的風光,游覽田園景觀,希望在林間散步,呼吸著農村新鮮空氣,過著寧靜淡泊、無噪音、無污染的世外挑園式生活。
4大商業模式
縱覽世界各地的都市農業,我們發現這些都市農業的商業運作具有這3個方面,希望可以各位從業者帶來啟迪與思考。
1、會員制
會員制已經成為都市農業商業運作的關鍵。都市農業應該是高層次消費,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對大自然的向往、滿足體驗和健康食物的需求。
另外,都市農業經營者借助會員制圈養用戶,并為用戶策劃和運營不同的產品項目。比如:消費體驗、采摘、耕種體驗、農產品消費等。
2、產業賦能
都市農業切入傳統農業之后,顛覆傳統農業的商業模式,幫助傳統農業從產業的角度構架農業產業新方向。
同時,傳統農業嫁接都市農業之后,延伸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還延伸了農業的產業價值鏈。
3、連鎖經營
有些都市農業已經從設備、科技、生產、經營等基礎上形成標準化和體系化,也形成了可復制的行業模式。
都市農業經營者依靠整體輸出的形成實現設備、技術、生產、管理、營銷等體系化業務,并采用連鎖經營或者招商代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從而實現商業變現。
其盈利基本上來自管理費、營銷費、設備和技術費、種子費、物資費以及品牌授權費等等。
4、政府采購
隨著政府環境及農業推廣的需求,各級地方政府也逐步會采購都市農業的項目,并形成大規模的農業園。
這個商業的基礎上,都市農業經營者也是在標準化和體系化之上的服務政府。其中,相關項目會包括整體技術的輸出和經營管理。比如,農業嘉年華、農業科技園等等。
10個都市農業項目案例及經營模式分析
未來,我國都市農業將從僅為城市提供農副產品的傳統生產性業態,躍升為深度融合加工物流、休閑旅游、文化傳承、藝術創意等多種產業的高級業態。
歐美、日本、中國臺灣等地都市農業的案例比較多,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下中國自己的都市農業的項目和經營模式。
1、百蔬園:政府主導的都市農業
2019北京世園會將蔬菜園藝作為獨立展園,取名“百蔬園”,百蔬園將構建具有觀賞性、科技性、參與性的農場,充分展現首都蔬菜綠色、優質、安全、高效,同時為推進首都蔬菜產業發展,拓展空間。
百蔬園占地54畝,其中室外47.25畝,室內6.75畝,設有八大功能組團,室內展區包括蔬藝生活區、百蔬科技區、蔬菜博物館和互動體驗區,展現新時代蔬藝走進生活、科技改變生活、藝術點綴生活、互動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經營模式:百蔬園是農業科技園的類型,各個不同類型的都市農業項目依托“世園會”為流量入口,通過收取門票的方式,同時還會寄售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營收。
2、中糧智慧農場:產業化融合的都市農業
中糧智慧農場總投資額3.8億元,占據農業生態谷的核心區位,匯集了國內外最先進的27項農業種植科技。由包括智慧農業體驗館、垂直農業技術綜合館、蘑菇工廠、都市園藝館、自然學校、花卉工程、番茄工程在內的7個不同主題的場館組成。
“中糧智慧農場”是被認為中國首個世界級都市農場。農場是一個以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化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范本,為了減少農作物對能源的消耗,該農場的蔬菜種植無需土壤,不僅能夠平面種植,也可立體垂直的種植,從而節約土地資源80%。
其經營模式:采用會員制和2B合作(與學校、商場、企業)的方式,同時還會延伸出文化產品,打造出一個聚體驗、娛樂、休閑、社交為一體的都市農業園區。
3、北菜園:單品制勝的都市農業
北菜園始于2007年,是享譽京城的有機蔬菜品牌,公司專注有機農業發展,50余種蔬菜通過了權威機構的有機認證。北菜園率先建立了信息化農業管理模式,形成了15重品質保障體系,通過自主研發生物天敵防治技術, 引入有機蔬菜種植的信息化監測管理技術,實現了從生產包裝到物流的統一標準與質量追溯,保障有機蔬菜從源頭到餐桌的新鮮、健康和品質安全。
該創始人趙玉忠以北京北菜園農產品產銷合作社理事長身份,帶領社里農戶開始種植有機菜。利潤分成三七開,即合作社拿三、社員拿七。
其經營模式:有機蔬菜宅配模式,北菜園已經實現了二維碼溯源和現代化生產及經營,采用會員制和訂單制銷售有機蔬菜。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有機蔬菜銷售額,一年已經突破千萬元。
4、田天空農:城市樓宇農業模式
四川成都的坊田天空農場,是城市樓宇農業模式的典型代表。
利用購物中心閑置、廢棄的樓頂進行改造,就地在城市人口密集區打造環境優雅、生態富集、適合休閑的鄉村農場,發展家庭種植、文創體驗、農事教育、萌寵樂園等多種創新創業項目。
打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從供給側角度出發,把農場“搬進”城市的樓宇農業,正是玩轉都市現代農業的妙招。
其經營模式:以會員制為主,項目入駐大型商超,通過依托商超人流實現流量變現,并以休閑農業為主題滿足親子體驗等高端銷售。
5、豐華園:種植觀光兼收的都市農業
廣州豐華園占地500畝,豐華園要打造一個集農業觀光休閑、科普教育、體驗娛樂、生產流通于一體的都市型生態農業節點,樹立農業生態、質量和附加值高效融合的優秀典范。
該園建設有2萬余平方米的溫室種植大棚,還種植了多種名優蔬果品種,如葡萄、木瓜、草莓、葡萄園、青瓜、辣椒、霸王花等,這些農產品主打無公害品牌。
其經營模式,種植觀光兼收,采用收取門票和銷售農副產品。高峰時游客達上萬人次,而收入最高一天可達到十七八萬元,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
6、河北遷西花鄉果巷特色小鎮項目:加工類型的都市農業
作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之一,河北遷西花鄉果巷特色小鎮項目不僅依托梨花坡的梨花海發展鄉村旅游,還大力發展深加工。
項目負責人介紹,梨花坡的富貴牡丹產業園已探索出“安梨+油用牡丹+二月蘭”共生模式。公司引進一套梨汁深加工生產線,并且與科研機構共同研發一種新型的牡丹油脂提取技術。安梨和牡丹的深加工項目,將是主要利潤來源。
據介紹,現在一公斤牡丹油可以賣到400元以上,每畝牡丹可生產250公斤花籽,出油50公斤,利潤非常可觀。
其經營模式: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通過旅游帶動產品售賣的方式實現營收。
7、沈陽沈北稻夢空間園:稻田文化的都市農業
沈陽沈北稻夢空間園區由稻田畫觀賞區、休閑體驗區兩區組成,以自然生態為理念,打造原始耕種與鴨蟹立體養殖共作的生態稻田;以錫伯文化為傳承,展現璀璨悠久的農耕歷史。以稻米文化為創新,繪制震撼人心的世界最大稻田畫;以科普農耕文化知識為媒介,建立全國最大中小學生教育科普基地。
其經營模式,以科普教育為主,引入多個農業項目,其營收門票之外,還通過出售租賃費以及過管理和品牌輸出等形式實現營收。
8、莊絡親子農場:親子教育的都市農業
莊絡親子農場占地面積501畝,距離廊坊市區10公里、北京南四環僅40公里的。 該農場一個專業為2-12歲兒童打造的戶外鄉村農樂園,提供創意活動、農事體驗、主題游覽、科普展覽、農趣DIY、自然課堂等項目及親子民宿和餐飲配套。
同時,莊絡親子農場內有一片占地333畝的古梨園,果樹的平均年齡在30年以上,品種主要為河北省特色農產品之一的雪花梨和皇冠
該研發出了基于農場開展的兒童自然教育成長課程體系,同時也是廊坊六大新興旅游推薦地之一。最初單純的農事活動及科普講解的1.0版,發展成體驗活動與創意主題節慶相結合的2.0版,再到與藝術院校等機構多方合作舉辦少兒自然手工、自然觀察、自然教育、親子農耕、夏令營、親子國學教育、農業科普等3.0版。
其經營模式:親子教育為主,配合體驗式活動,同時配合果蔬采摘為項目延伸。該農場盈利以門票為主、文化延伸產品及農產品為附。
9、前小桔創意農場:單品產業化的都市農業
前小桔創意農場是上海市首個以柑橘為主題的創意體驗農場,坐落于上海青草沙畔長興郊野公園西入口處,擁有優良的水土條件和生態環境,占地360畝。前小桔定位——“真好吃,真好看,真好玩”。
該農場借鑒國內外柑橘種植生產種植經驗,建立柑橘種植科技樣板段,引進新品種,開發衍生產品,打造上海柑橘品牌。重視柑橘深加工,開發如柑普茶系列、柑橘飲品系列、柑橘休閑食品,打造柑橘主題美食餐飲“橘宴”。同時,該農場還圍繞兒童打造的樂園、配合采摘、農事體驗、親子教育等項目。
其經營模式:以桔子單品切入采摘、加工、銷售為一體項目,同時還嫁接美食餐飲和親子教育等項目,延伸產業鏈。
10、水木都市農業綜合體:技術型的都市農業
2018年12月19日,新鄉市、新鄉市平臺公司與北京水木九天共同簽署了項目合同,一方面作為現代農業示范中心,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生產具備歐盟品質的農產品,保障民生食品安全。
根據其官網介紹,新鄉市水木都市農業綜合體將落地于新鄉市紅旗區,緊鄰孟姜女河,總面積186畝,總投資3.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預計將于今年3月開工,預計投資1.5億,將于2020年9月份完工。
水木都市農業綜合體的核心功能為:通過水木九天自主研發的水木蔬菜工廠進行安全農產品的全年連續生產。同時,項目內設置了現代農業體驗中心和大田農業板塊,同時水木蔬菜工廠也將開放參觀模塊,一方面市民可以了解最前沿的農業科技,體會科技給生活帶來的美好;另一方面可以帶著家人、朋友親近自然,感受農業現代田園的魅力。
其經營模式:為消費者提供該品種農產品,再以農業科技教育體驗為切入點,提升該園的產業價值。
最后,總結一下,都市農業正在改變傳統農業商業價值和產業價值,但這條道路比較漫長,需要時間、也需要人才、更需要機會。尤其是,政策。進化與迭代也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