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圖:張秋良 文:白小樂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政績卓著的女改革家、政治家、無冕之王——北魏馮太后,是北燕亡國之君馮弘的孫女。父親馮朗,母親王氏。
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派大軍逼近北燕國都,祖父馮弘被迫逃往高句麗,兒子馮朗、馮崇、馮邈聯手出逃遼西投降北魏,馮朗被加封為西城郡公,領秦(治今甘肅天水)、雍(今陜西西安)二州刺史。馮氏出生之時,距祖上建立的北燕滅亡已有六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燾也已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并與南朝形成了對峙之勢。
馮氏出生后不久,馮家突然遭遇了飛來橫禍,馮朗因受一樁案件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按照慣例,馮氏因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沒入宮中為奴,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幸運的是馮氏在宮中得到了姑媽——拓跋燾最寵愛的女人左昭儀的提攜和照顧。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馮氏做了貴人。這一年,馮氏只有11歲。3年后,即公元456年(太安二年)正月二十九,14歲的馮氏被文成帝冊立為中宮皇后。
馮后一生未生養,卻被立為中宮之主,除了她的聰慧與才貌外,還與她在宮中生活多年深諳宮內世故有關,尤其是,馮后對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盡婦禮及對文成帝之子拓跋弘的養育,為自己贏得了宮內宮外、朝廷上下一片贊譽之聲。公元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此時馮皇后年僅24歲,獻文帝繼位后,不久禪位于5歲的孝文帝。面對兩次政局的嚴重動蕩以及官吏貪殘刻剝、民眾反叛屢起的復雜局面,馮太后恩威兼施,鏟奸臣,扶幼帝,執政20多年里,威攝天下,維新易度,推行漢化政策,大刀闊斧地改革——班發俸祿、實行均田、建立三長。她下令興修水利,鹽鐵官營;開放關津之禁,振興貿易;去奢從儉,省汰宮婢;崇儒崇孔,大興學校。這一系列的改革,使國內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人口大增,各民族相互融合,為中華民族增添了新的生機。馮太后大力提倡佛教,開鑿方山石窟、擴建云岡石窟、修建寺塔,促進了北魏佛教事業的發展,現今朝陽北塔的前身就是馮太后為懷念祖父馮弘所建的“思燕佛圖”。當年的許多建筑如今都成了中華文明藝術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瑰寶。
公元490年馮太后去世,享年49歲,謚號文明皇后,加上文成帝的謚號“文成”二字,也稱文成文明皇后。孝文帝對馮太后的墳陵拓寬六十步,實際上這是對國君的葬禮規格。
史書記載,馮太后不僅姿質秀麗,才學過人,而且聰明果決,做事隱晦善猜又長于權術,以重管﹑重罰且又大度富有人情味駕御群臣,具有超強的政治手段,政策影響力擴及后續所有朝代。北魏從建國到滅亡達140多年,而馮太后掌權的20多年,正處于北魏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正是由于她指導獻文帝和孝文帝,進行大量體制和機制改革,改變了北魏少數民族的落后局面,使北魏的國力達到鼎盛的階段,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和中華文明的發展。對北魏歷史頗有研究的學術專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周思源先生說:她是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和功勛卓著的改革家,可稱為千古一后。
文成文明皇太后賜建“思燕佛圖”浮雕壁畫(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朝陽市北塔博物館“北魏遺風”展廳場景。
“思燕佛圖”場景復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馮太后賜建“思燕佛圖”浮雕壁畫(朝陽北塔)。
“思燕佛圖”木柱殘洞(朝陽北塔)。
“思燕佛圖”木塔夯土臺基(朝陽北塔)。
“思燕佛圖”木塔柱礎石(朝陽北塔)。
“思燕佛圖”木塔柱礎石(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萬歲富貴”銘瓦當(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萬歲富貴”銘瓦當(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萬”字瓦(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蓮花紋瓦當(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布紋板瓦(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泥塑佛身像(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泥塑佛頭像(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泥塑佛頭像(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北魏遺風”展廳場景。
馮太后賜建“思燕佛圖”浮雕壁畫(朝陽市博物館)。
文成文明皇太后事跡(朝陽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