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邀約三五好友,一起品茶。
幾個人一起品茶,泡茶就要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首先弄清他們需求或目的。相信在泡茶之前,必定先詢問好每個人喜好的茶品,口味濃淡,最終選擇每個人都接受的那一種茶來泡。如果能掌握住大家都能接受的茶湯濃度,就是照顧到他們的感受了,只有這樣,品茶之后,才能便于交流。
倘若你泡的茶正好對上了他的味,對茶贊不絕口之余還會心情愉悅,對于一個創作期的文人來說,沖泡濃淡得宜的一杯茶,實在能夠讓人才思泉涌。并且,古時候的文人仕途失意,常常聚在一起品茶吟詩,以茶代酒,茶可以使他們清醒,又能排遣寂寞,非常符合當時淡泊明志的心理狀態。
相信每個茶藝師或招待過茶會的主人都能明白這種感受,想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并不容易,需要更體貼的探究。泡茶方法,重點是需要掩蓋茶葉的缺點,在沖泡技巧上非常講究,依然需要服從“識茶類,知茶性”的沖泡準則。
茶的生態環境賜予了茶有獨特的清,老茶講究陳韻,更高的沖泡要求則是一個“清”。“清”從很多復雜紛紜的感覺中脫穎而出,茶香是茶魂的凝聚,清是展開,如同古人所講的那種春水漫漫,不強烈也不含糊,滲出或化出來的那一點。
口既能喝茶,又能說話,品茶是一種以交流為主的沖泡方式。說到品茶,自然是三五人聚一起,在泡茶中,主人就不能只考慮自己,而要照顧到所有人的口感。自古以來,文人尤其愛茶,茶之于他們是一種興趣,一大樂事,一件雅事。元稹在《詠茶》中說:“茶,香葉,嫩芽,慕詩客。”一個“慕”字道出了文人們熱愛品茶的情結。
總而言之,品茶,在沖泡技巧上講究“品準”這個茶,“要穩著走,從第一泡到第幾泡帶給人的感受不能像喝酒一樣,東倒西歪,一會兒濃一會兒淡。”
泡好一款茶,在品過之后,大家交流起來會更加容易達成共識,相同的體感和口感,會率先從感官上使人達成共鳴,陌生人能夠讓交情從認識一款茶開始,這就是以茶會友的真諦!
推薦好茶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
更多好茶,
盡在互聯網產業集群“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