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堪稱汽車產業的壞小子。
這幾天,他正頂著巨大的壓力,在逐步關閉特斯拉全球378家門店中的絕大多數,與此同時,要解雇這些門店中位數眾多的銷售人員。
馬斯克原來只計劃在北美地區推進該項舉措。但最近的一些動作表明:特斯拉關閉線下門店的浪潮,正在以北美為中心,向全世界蔓延,中國已遭受到了波及。
《國際金融報》最新的消息顯示,特斯拉已經不再給中國的門店銷售人員發放銷售提成了,此舉引發了極大的抱怨。更大的噩耗是,上海的兩家特斯拉門店,將會被關閉。
馬斯克聲稱,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省下大概6%的管理成本,使得特斯拉能夠承受向用戶交付3.5萬美金版本的Model 3。
此舉引發了汽車產業極大的關切,正在大肆招兵買馬準備擴大線下門店的何小鵬,顯然感受到了壓力。
在馬斯克釋放消息的第一時間,還在硅谷出差路途中的何小鵬,第一時間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觀點,大致意思是,馬斯克如果在中國這么做,簡直就是“作死”。
當然了,在馬斯克的職業生涯中,一再表現出各種不靠譜,但在各項重大的決策上,幾乎沒有出現過失誤。特斯拉關閉線下門店,馬斯克不是在作死。如果小鵬汽車關閉線下門店,那就是“作死”。
一
企業的種種決策,猶如小馬過河,每個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理性的決策。
對于特斯拉而言,是一家已經經營了15年的企業,它的品牌影響力和用戶忠誠度,令人難以置信。
據馬斯克聲稱,在所有賣出的特斯拉Model 3中,有78%的訂單是通過線上下單的,而在這之中居然有82%的用戶,沒有試駕過這款車,就直接買了。
要知道,在2018年,特斯拉Model 3的平均售價可是高達5.9萬美金的啊。
在車評君的生涯中,做過最土豪的事情,就是在購買蘋果的產品,不需要任何到店,直接通過網絡下單和付款,然后送貨到家。
特斯拉能夠這么做的底氣在于: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產品和競品極具差異性,用戶滿意度很好,擁有90%以上的復購意向。
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使得82%的特斯拉用戶,在不經過試駕的情況下,就愿意下單購買。
當然了,哪怕是蘋果,在品牌形象這么好、用戶基礎如此之廣泛的情況下,依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為數眾多的直營店。
在這個時候,特斯拉關店的邏輯是什么?未來會不會又重新開店?
首先,馬斯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思考中遵循“第一性原理”,且具有極強的直擊問題本質的能力。
在這個特定的階段,對于特斯拉而言,出現了一個幸福的、兩難的選擇:要么延遲推出3.5萬美金版本的Model 3,要么把大部門的銷售門店關閉,立刻推出3.5萬美金的Model 3,同時全線產品降價。
對于馬斯克來說,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
維持門店運轉,它的成果是:能夠保住22%的那些不是通過網絡下單的用戶,也就是原來14萬輛下單用戶中的22%。但是別忘了,隨著美國政府補貼的退坡,以及需求不斷地被消耗,2019年還能夠賣出14萬輛的Model 3嗎?也許可以,但估計不會太樂觀。
關閉銷售門店,它的成果是:立刻推出3.5萬美金版本的Model 3,以及全線降價。
上述舉措,對銷量提升的作用,顯然遠高于保住原來22%的線下用戶。
當特斯拉推出3.5萬美金版本的Model 3,意味著這家企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需求池子。這個需求池,還原來的相比,不是多一點,而是多一個數量級。特斯拉電動車全系降價,也將極大地在各個細分市場,擴大需求池子。其戰略意義,遠遠高于通過門店維持住線下來的訂單。
其實,馬斯克的邏輯可以如此簡化一下,特斯拉可以將門店和銷售人員6%的管理費用,視為市場營銷成本。馬斯克關店的舉措,可視為將這部分的市場營銷成本直接砍掉,而把汽車的售價直接降下來。通過降價,覆蓋更大規模的受眾群體,更加殘暴地提升需求。
對于現階段的特斯拉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不斷地通過刺激銷售,擴大規模效益,降低整個電動車供應鏈的采購成本,加快研發費用以及工廠建設費用的分攤,持續降低成本。
在成本因規模效益而降低的情況下,繼續降價,增加市場覆蓋度。繼續擴大規模,制止在成本上能夠PK掉燃油車。
這是更加正確的“正向循環”。
關閉線下門店,將讓特斯拉這臺“絞肉機”,能夠更加高效地做大規模,向燃油車產業發動碾壓,順手掃蕩電動車領域沒有規模效應的參與者。
當特斯拉的產品,可以覆蓋住主要的價格區間時。在各個價格區間提升占有率,才會提上日程。在那個時候,他們也許會回過頭來,重新開張線下門店,提升訂單的轉化率。
二
馬斯克敢于這么做的基礎是,特斯拉擁有強大的品牌,極具辨識度的產品,還有比較大的用戶保有量。
對于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而言,不具備這么做的基礎。
這些企業,都屬于草創初期,現階段還處于建立品牌的階段,產品的差異化上,沒有特斯拉這么出眾,在供應鏈的管控,制造的能力和質量控制等領域,還處于嘗試階段。他們還遠未到躺著拿訂單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依然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預算用于市場營銷,本質上是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讓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建立起信任,最后下單購買。
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造車新勢力的決策者有一些想不開,他們準備向馬斯克學習,堅決不投一分錢廣告。
這顯然沒有遵循“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特斯拉可是用了15年才慢慢做起來的,那時候幾乎沒有人和馬斯克競爭。現在的特斯拉來勢洶洶,恨不得在短時間之內,將這些造車新勢力碾碎為齏粉。你們只有兩年時間,沒有15年時間了。
對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在市場營銷上,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1、市場營銷的預算是多少?請記住,這是廣義的市場營銷預算。包括Marketing,包括銷售,包括交付,包括服務等等……
在這個問題里,有一個很重要的balance,一個是通過市場營銷獲得訂單,一個是減少市場營銷費用,降低售價覆蓋更大的用戶群體獲得銷量。
在是一個非常難以考量的度。可以參考一下現階段中國的汽車市場。在每年,20-30萬元的區間,賣出多少輛車;30-40萬元區間,賣出多少輛車;40萬元以上區間,賣出多少輛車?
2、在市場營銷的技術上,也不要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不要先入為主的排斥哪種營銷方式,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采取最有效的市場營銷方式。直擊本質,是更加重要的。永遠不要說,馬斯克不這么做,我就不這么做!
現階段的造車新勢力,如不從本質上思考問題,而盲目follow馬斯克,基本上屬于“作死”。不信,咱也把門店給關掉試試!
3、請注意時間。汽車產業,作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制造業,且正在升級為智能制造業,對規模的要求非常高,沒有規模就沒有一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把規模做起來,應該成為每一位造車新勢力CEO們骨子里的本能。如果你的產能、渠道和服務體系ready了,一定要考慮用Marketing的方式,來撬動規模。
三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是一個規模就意味著一切的市場。
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如果還不能實現年銷量超過10萬輛,其處境恐怕會變得非常艱難。
我們甚至可以預測,在2019年結束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實現超過40萬輛的銷量。在中國,至少會有五家企業的銷量會在10萬輛以上。
在現階段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時間也意味著一切。
特斯拉商業模式的本質值得學習。但在學習特斯拉具體的打法的時候,務必要三思而后行。